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修與司馬懿都是絕頂聰明之人,為何曹操殺楊修而留司馬?

楊修與司馬懿都是絕頂聰明之人,為何曹操殺楊修而留司馬?

聰明這個詞有很多種解釋,楊修和司馬懿同樣都是很聰明的人,但他聰明卻完全不同。因為聰明的含義實在是太廣博了,不過從具體特點可以看出,楊修的聰明往往是小聰明,而司馬懿的則是大智慧。小聰明的人不懂得明哲保身,而大智慧的人懂得韜光養晦。

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為什麼曹操會殺了楊修而沒有殺司馬懿。

一、儲位之爭

楊修是曹植手下的第一號謀士,也是他的死黨,這是世所公認的,而曹操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間搖擺不定,曹丕選擇了賈詡,楊修選擇了曹植,請注意這裡我的說法,賈詡不是主動去依附於曹丕的,而是曹丕請出山的。楊修則是主動跟隨曹植,因為他看到了曹植的才華。

如果和楊修作對比的話,司馬懿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他懂得韜光養晦,從不彰顯自己的能力,總是在默默無聞中迸發,他的每一個計策都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正是他和賈詡的妙計,讓曹丕的位置一步步在曹操心目中鞏固,曹植徹底失去了機會。

曹操越來越喜歡曹丕了,對於曹丕手下的得力幹將司馬懿自然沒有了殺伐之心,儘管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臣之心為世人所知,但是有曹丕的保護,曹操最終也沒有對司馬懿下手。而作為曹植手下第一謀士的楊修,曹植徹底失去了繼承大位的機會,也意味著楊修的命運走到了終點。

總結一句話,跟對人做對事,安枕無憂矣。

二、持才傲物與韜光養晦

楊修有才華是公認的,他甚至為曹植製作了各類問題的標準答案,用來應對曹操的考較;賣弄自己文字上的聰明,偷吃曹操的糕點,一人一口酥的故事膾炙人口;猜透了曹操的心思,並提前把他公之於眾,夢中殺人的謊言被楊修輕易拆穿。

楊修的聰明處處透著討厭,至少曹操是這樣認為的,而且楊修這個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他發現的事情就要說出來,並把它公之於眾,觸犯了曹操最大的忌諱。所以病從口出,禍從口入就是這個道理。

司馬懿則不同,儘管很早的時候,就有人說他鷹視狼顧有不臣之心。但是他就是沒有什麼實際行動,你抓不到他一點的把柄,默默的囤積實力,尋找最佳的時機,為曹丕盡心儘力,對曹操也極力輔佐。最早的時候一直以謀士的身份出現,不直接去掌控兵權。

一個聰明而令人討厭,一個沉默但令人安心,選擇誰大家都有答案了。

三、假智慧,真聰明

楊修並不聰明,因為他能看透很多事情,卻看不透曹操會傷害自己;看不透曹操早已對他厭惡至極;看不透自己的多嘴多舌會招來殺身之禍;看不透自己所看重的曹植,根本就不是一個做統治者的料。就是因為這許多看不透,就註定了楊修的聰明,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不能幫人,也不能幫己,充其量不過是太平盛世下的一點點綴,卻無法解人之惑,解國之難,分君之憂。

司馬懿則不同,他並不賣弄自己的能力,他僅在關鍵的時候說出自己的對策,並得到曹操曹丕的認可。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會落到實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而且有真知灼見,而非夸夸其談,他懂得進退,知道榮辱,在知道收斂有度,進退有序的道理。懂得做人的根本是方寸之間、平衡之內,司馬懿的智慧是基於國家層面的高度,他擁有的是治世之能,而非楊修的小聰明可比。

楊修和司馬懿本來就不具備太強的可比性,因為他們不在一個層級,如果用一句話評價楊修和司馬懿的話,我想說的是「假聰明害人害己,真智慧明哲保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上之殤 的精彩文章:

毛岸英妻子劉思齊,再婚後生4子女,56年後攜女兒前往朝鮮祭奠
陳永貴墓地現狀,仿照中山陵設計,三組台階各有深意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