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關於朱簡,之前我們在篆刻史系列裡講「明五派」,我們把他列為五派里的「切刀」一派,甚至把他歸為「小李飛刀」一樣的飛刀一派。在《印人傳》系列文章里,我們也對他做過全面的介紹,今天翻看朱簡的印譜,突然又覺得朱簡實在值得再多說一些,對於明末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的印風走向,對於鑽研篆刻、學習篆刻的初學者,朱簡顯然不止是「開創了切刀這一刀法」這樣一句話可以概括,他還有其他層面的重要意義。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像)

朱簡有多重要呢?我們先簡單提兩句:

1、他的短刀碎切刀法:(1)對於浙派。他直接影響了丁敬及後來的西泠諸家等人,丁敬的「印從刀出」及後續浙派印風其實都是朱簡刀風的延續,這影響了清代印壇200年以上,對現當代印風也影響甚巨;(2)對於徽派。他影響了程邃、巴慰祖的澀刀朱文印風形成。顯然,明清徽浙兩宗印風,都直接或間接地受過朱簡刀法的影響,這種影響,當然也會波及現當代。

2、他的「筆意表現說」:(1)是鄧石如後來的「以書入印、印從書出」的先聲;(2)更間接影響趙之謙的「印外求印」(往遠了又影響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等)。

看,朱簡就是這樣一位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印家,我們可以說他是影響了他之後整個篆刻史(因為明清篆刻史就是徽浙兩派的歷史),針對於他,我們應當有說不盡的話題,我們只列朱簡的創舉:

1、是他先斷定「三代有印」的;

2、是他首先提出了篆刻「流派」說;

3、是他開創了篆刻批評;

4、是他界定了文人印與匠人印的區別在於「趣」;

5、開創了「碎刀短切」的刀法;

6、開創了「筆意說」。

每一項都足夠大說特說,絕不是一篇文章能夠概括,所以本文的意義算是列個提綱,舉個例子:

1、斷定「三代有印」

元代的吾丘衍在他的《三十五舉》里明確指出「三代無印」,也就是說,研究篆刻史,應當從秦開始研究,這在之後的元明兩代幾乎成了定論,甚至到了羅南斗和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傳拓印行,古璽印還是列在「雜印」類別的,但到朱簡這裡,他在《印經》里明確指出了「印始於商周,盛於漢,沿於晉,濫觴於六朝……」這一個論斷把篆刻史向前推了幾百年。更可貴的是,他不是簡單地給我們了一個結論,而是詳細地說明了他論斷的過程:

他將相應的時代的書法與印文進行比較:「自結繩而書契興,伏羲龍篆,倉頡蝌蚪書,若存若亡,漫無可考,獨宣王《石鼓文》、李斯《嶧山碑》為古篆之宗,商、周之款識,秦之秦隸,漢之八分,斯又古篆之變,爾時璽印章皆承其字法,非外體也」結合他所見到的印章(或者是印譜,據《印經》所載,他曾對歷代印譜做過梳理:「印譜自宋宣和始,其後王順伯、顏叔夏、楊克一、姜夔、趙子昂、吾丘子行、楊宗道、王子弁、葉景修、錢舜舉、吳孟思、深潤卿、錢叔寶、朱伯盛,為譜者數十家。」)做出推斷「所見出土銅印,璞極小而文極圓勁,有識、有不識者,先秦以上印也;璞稍大而文方簡者,漢、晉印也;璞漸大而方圓不類,文則柔軟無骨,元印也;大過寸余,而文或盤屈或奇詭者,定是明印。」他的斷代是有依據的,是明確結合了文字學以及書法原理的論斷。沒有一定的文字學基本功和書法見識,這一點是不易做到的。朱簡有摹刻或創作的古璽印類作品,顯然,他的論斷也來源於他的實踐。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杲叔)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蘇文)

看朱簡刻的這兩方古璽印式的印,特別是那方「杲叔」,除了我們看到他的筆意入印外(比如邊框右上角的搭接),我們更多的應當看到朱簡對於古璽印式的純熟掌握。

2、朱簡在《印經》里提到數十位明代篆刻家。他給他們分門別派歸到四派之中,即:文彭及他的三橋派,何震及他的雪漁派、蘇宣及他的泗水派;以及其他「別立營壘,稱伯稱雄」的 一些印人,他以篆刻藝術本體為出發點,不涉其他藝術門類,站在印藝風格的立場上,以師承沿襲為標準分別流派,因此,朱簡的流派說是準確的,是客觀而實際的,這給整理有明一代的印家風格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也為後世篆刻家劃分流派提出了標準,對於整個篆刻史,朱簡創立的」流派說「是填補空白的創舉。

有意思的時,他在《印經》里並沒有提到自己,在這一點上,他很像清代的趙之謙,自己是篆刻大師,但又不屬於任何一個流派,是「但開風氣不為師」的大師。因此,我們把他歸到獨立的一派里去。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馮夢禎印)

漢朱文吧,仿漢又不完全照搬漢意。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擁書一室)

單看線條,是不是又有何震的影子?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程嘉遂印)

這是漢白文風格吧,似乎又有點蘇宣的純厚淳樸。

3、開創了篆刻批評

中國文人是內斂的,他們對於別人的短處,從來不願意當面指出,或者即便指出,也是含蓄而溫和的,更別說把對別人的批評寫到著作中去,因此,在朱簡之前的篆刻批評通常只能稱為賞評,這些賞評出現在書信日記里、印論里、印譜序跋里,正面的讚賞比負面的批評要多得多,而朱簡的《印品》一出,印壇批評風氣才算正式大開。

《印品》中辟出專門的」謬印「一欄,專門論述他認為不成功的印,這是需要膽識的。因為他批評所指,多是當代名家:如何震的「登之小雅」一印,他明確指出「抖擻成習氣」: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何震刻:登之小雅)

梁袠刻的「盤白石兮生明月」(沒找到印蛻)他認為盤曲過甚。陳萬言所刻的「墨兵」,朱簡認為對稱留紅顯得太過獃滯: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陳萬言刻:墨兵)

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對何震的批評,直接說:「長卿板織,歪斜並作,邇時石災,斯又元人所不為,安望凌秦轢漢哉」,「石災」的說法,語氣似乎真的太重了,你簡直是石頭的災難啊,要知道,何震可是萬眾敬仰的大宗師啊。

4、界定了文人印與匠人印的區別在於「趣」

什麼是匠人印,什麼是文人印,什麼是印章,什麼是篆刻?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似乎很容易分辨,但對於明末印壇,這又的確是個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清楚並提出標準的,還是朱簡。

他在《印經》中明確指出:「工人之印以法論,章字畢具,方能入品。文人印以趣勝,天趣流動,超然上乘。」這一說法是第一個提出「工人印」與「文人印」的概念的論斷,他還明確指出工人印持以「法」,文人印持以「趣」。工人印是停留在技法層面上的,文人印已加入了文人對篆刻藝術的自我審美意識,文人印已成為表達文人情「趣」的載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界定是準確的。也正是由於這種界定,明清篆刻才真正與秦漢宋元實用印章有了明確的分野。這個界定,看似不起眼,其實很重要。

5、「碎刀短切」開創者

這一點不用多說,沒有碎刀短切,就沒有後來的浙派,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清代篆刻理論家魏錫曾認為:「鈍丁(丁敬)碎刀從明朱簡修能出(《<硯林印款>書後》)」這是來自稍接近當時的印人的論斷,應當是準確的,現代篆刻家沙孟海在《印學史》里也明確指出朱簡「對西泠印派的興起,更有所啟發」。

其實,丁敬承襲的是朱簡的刀法理念,此後又經過丁敬大師反覆的實踐,強化了朱簡刀法「切」的特徵,使得他刀下的線條變化更強烈,節奏感更強,給人勁健、澀辣的美感更加強烈。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又重之以修能)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丁敬身印)

其實,這也間接地影響了趙之謙,我們看趙之謙的一方作品: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趙之謙刻:魏錫曾印)

趙之謙在邊款里說:悲盫刻此近朱修能「。

總之,後世以切刀入手進入篆刻大門者,幾乎大都受過朱簡的影響,比如趙之謙、比如吳昌碩、比如齊白石,比如浙派的西泠印社的眾多印家。

6、開創並實踐了「筆意說」

這其實就是「印從書出」的前奏。關於這一點,朱簡前後的印人都有提及,比如稍早的周應願《印說》中指出刻工們不識篆,因此刻印時無法表達出」筆意「,稍後些的甘暘則在《印章集說》中說:「篆故有體,而丰神流動,莊重典雅,俱在筆法」。徐上達的《印法參同》也有提及,但真正把書法理念大量應用於篆刻實踐並影響巨大的,在鄧石如出現之前,就是朱簡。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陳繼儒印)

看印中的每一個字的起收筆,看繼字的「糹」旁的書寫時序性,整方印,我們可以端詳印面中每一根線條,朱簡扎紮實實地在把筆意實踐於篆刻創作。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鄒迪光印)

上拱下彎的線條,這在朱簡之前是沒有的,他把弧線引入了漢朱文印式的篆法,漢朱文的莊重印面頓時有了流動之美,如果不是線條的書寫感,如果不是切刀刻制線條形成的粗細變換,這種美是實現起來是困難的。

篆刻名人:朱簡的意義

(朱簡刻:開之)

放大了看「開之」一印,章法上的疏密強烈的優點先放一邊不說,僅看這一方印的筆意感,不管是垂線的起筆、收筆,還是橫線的起筆,收筆,以及線條運行途中的書寫感,「之」字左豎的搭接處等等,每一筆其實都是書寫感豐富的處理,這一方印中的文字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拿筆寫出來的一樣。

鄧石如晚於朱簡大約200年,沒有明確的記載寫鄧直接學朱(學梁袠很清晰),但鄧和朱同為安徽地區人,鄧是懷寧人,朱是休寧人,而且鄧曾到朱簡故鄉遊學是有據可考的。我們相信,鄧石如或多或少一定會受到朱簡的影響,朱簡的筆意說,一定程度上,開啟了鄧石如的「印從書出」,這對整個中國篆刻史,意義重大,鄧石如的偉大,起始於他書法上的巨大成功,以及對書法入印的巨大改造,但這些事,200年前,朱簡已經在做了。

說不完的朱簡,他同時還是一位理論大家,有空了再說。

(【老李刻堂】之292,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說文解字》第六課:先民從神明崇拜向祖先崇拜轉化又造了幾個字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