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把日子過好,真不好意思」

「沒把日子過好,真不好意思」

撰文 / 二七

攝影 / 於全興

顧彩蓮 雲南丘北 2001.11

家裡2畝山坡地年收成苞谷不到500公斤,經濟收入靠編竹籮,2001年收入100元。「如果誰能幫我一些錢,養一頭母牛,轉過年來母牛下了小牛,我就可以還錢。」 顧彩蓮說。

楊會 貴州納雍 2006.4

0.7畝坡旮旯地年收成苞谷150公斤、土豆600公斤,到今年4月已沒口糧,借糧生活。2004年公公婆婆過世欠下2000元外債,丈夫在煤礦做小工收入用於還債,楊會到縣城去賣血換錢,但因辦不起身份證沒有賣成。

覃純菊 重慶城口 2001.6

九年前,覃純菊的丈夫耐不住大山裡貧苦的生活,把一雙女兒拋給她出走,家裡僅有的一間茅草屋被山洪衝垮,她帶著兩個女兒背著100多斤的沙子,一趟趟往返于山上山下,硬是自己背出了一幢房子。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故事,這些不同的家庭有著一個共同點:貧窮。

貧窮是當今世界最尖銳的社會問題之一,會直接導致或者衍生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困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物質匱乏,也是人們獲取生活資料的能力的不足,更是社會成員應享受的政治和文化權利的喪失。從根本上講,貧困意味著缺乏手段、能力和機會。

楊學美 雲南巧家 2008.11

祝學英 貴州納雍 2006.4

信奉「知識改變命運」,許多農村家庭再窮也要供孩子讀書,寄希望於通過高考實現「鯉魚跳龍門」,讓孩子改變自己的人生甚至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但是一人讀書,全家受貧,教育支出成為壓垮許多貧困家庭的重擔。

雲南巧家的楊學美,她的兒子是村裡唯一在縣裡讀書的學生,一年的學習和生活費近7000元,為了能讓孩子上大學,她賒賬買了5頭小豬,欠外債9000元。

貴州納雍的祝學英,丈夫1996年因病無錢醫治死亡,留下兒子和她相依為命,2.4畝沙地年收成苞谷不夠全家的口糧,每年需借糧生活。兒子在鄉中學讀初中住校需做飯和取暖,每星期要背苞谷和洋芋,祝學英每次背60斤煤塊走2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一背就是三年。欠外債6000元。

措吉 青海玉樹 2001.1

馬祖格 寧夏海原 2001.3

余順瓊 新疆兵團 2005.12

身處閉塞和落後的社會環境中,這些貧困母親普遍缺乏知識和技能,還進行著封閉、狹隘、保守的農耕經濟,靠原始的農業耕作賴以生存。如果風調雨順,莊稼就會有好收成,如果遇上旱澇災害,莊稼減產甚至絕產,不僅難以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甚至威脅到生命的延續。

1995年底青海玉樹發生特大雪災,措吉家裡的牛羊全部死於災害,災後生活全靠政府救濟。2001年,寧夏海原的馬祖格,家裡的十幾畝山坡地因乾旱三年沒有收成,全家5口人的吃糧全靠政府救濟。新疆兵團的余順瓊,2005年和丈夫承包連里30畝果園種植庫爾勒香梨,剛剛掛果的果園遇到冰雹虧損8000多元,這筆損失是連里幫她墊付的。

帕提木依明 新疆兵團 2007.1

袁秀英 寧夏西吉 2001.3

即使躲得過天災,人禍也常常成為一個貧困家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新疆兵團的帕提木依明,2004年因胃切除和膽囊切除手術欠下12000元的外債,丈夫每年冬季給人放羊收入的1020元均用來還債。

有病能醫治,有錢能借到,治好能還債,辛苦幾年能換回來一個健康的身體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還有更多的貧困家庭小病拖大病抗,重病也得不到及時救治。

寧夏西吉的袁秀英,1995年患上眼病,拖了6年也無錢醫治。疾病不僅給他們帶來身體上的傷害和醫療費用的大量支出,更導致勞動力的喪失,使家庭經濟收入受到嚴重影響。

王獻英 雲南昭通 2008.11

王獻英,全家4口人,5畝山坡旱地種植洋芋、苦蕎和燕麥,差3個月口糧,餵養一頭母豬,去年賣小豬收入700元,無外債。

馬虎艷 甘肅會寧 2006.1

馬虎艷,全家4口人,2個孩子每年學習費用700元。家有17畝旱山地,承包16畝,2005年收成小麥1500公斤、扁豆500公斤、洋芋2000公斤。經濟收入靠賣扁豆和1000公斤洋芋,年收入1300元,欠外債1500元。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曾說過:「貧困不是單純由於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大多數窮人的貧窮,正是因為缺乏一種可以改變現狀的能力。

從經濟幫扶、技能培訓、健康扶助等方面為貧困母親「治窮、治愚、治病」,截止到2016年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已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825個縣開展過項目救助,累計投入資金16.6億,救助33.2萬貧困母親及家庭,惠及人口142.7萬。

秋么機作 四川布拖 2008.11

秋么機作,全家5口人,3畝耕地種植洋芋收成2000公斤、蕎子收成250公斤,口糧不夠吃,今年6月借300元買口糧的錢至今未還,丈夫農閑時做小工收入500元,娘家給其6隻小羊餵養以便今後增加收入。

王五女 寧夏西吉 2001.3

王五女,全家4口人,有10畝山旱地,年收成150公斤蕎麥,無牲畜,政府每年救濟籽種。丈夫得病卧床在家,不能外出打工。

還記得那個伏在課桌上渴望求知的「大眼睛」女孩嗎?1991年,一張「我要上學」的照片讓中國人記住了那雙大眼睛,也讓很多人熟知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希望工程」。在「幸福工程」中,也有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珍貴的影像。

15年,34次來來回回,94個貧困縣,306個村莊,1100位貧困母親,攝影師於全興將鏡頭聚焦千餘位「貧困母親」,記錄下西部貧困地區貧困母親的生存狀態。在他的照片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母親的堅忍不拔,與惡劣環境的抗爭以及她們不曾被貧困壓垮的母愛。

白岩松曾評價於全興,「把鏡頭對準貧困母親,相機拍下的不僅僅是貧窮,照片引起的也不僅僅是關注。」他通過自己的鏡頭將人文關懷的精神傳達給全社會,激發了全社會對貧困母親的關愛和對中國扶貧事業的支持。

熊昌碧 重慶城口 2001.6

熊昌碧,全家5口人,丈夫患病卧床不起。她每天背著年幼的孩子和大女兒到前河邊上篩沙子,還要自己裝車,每篩4噸沙子,能賺9塊錢。

熊松農 雲南寧蒗2009.8

熊松農,兩個女兒都在讀書,家有3.5畝坡地,租地1.5畝,年收成苞谷750公斤、洋芋1500公斤,需買300公斤大米。每年收成的洋芋自留一部分,其它全部用於餵豬,賣豬的錢再買大米,今年賣豬收入2100元。丈夫去年到北京做建築工,春節時帶回6000元用於還蓋房子的借款,現已無外債。

關注當代中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社會問題和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關愛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母親,幫助她們擺脫貧窮、愚昧和病痛,讓她們得到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在這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里,別把愛只留在朋友圈,也請將一部分目光投注到那些需要關懷的貧困母親身上吧。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川視覺 的精彩文章:

TAG:花川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