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弱者道之用『』說明了什麼?

弱者道之用『』說明了什麼?

"弱者道之用""說明了什麼?

"弱者道之用""說明了什麼?

老子指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裡將"反"與"弱"相聯使用,"弱"在老子關於"道"的思想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是指事物向對立面的轉化和循環往複的發展方向,是"道"自身運動的規律,而""弱"則是"道"在其運動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保證。

老子用"虛"、"靜"、"柔"、"小"、"下"等一系列概念來表達"弱"的意思,反覆強調"弱"對於"道"的生存的重要意義。

老子為什麼如此強調"弱"的重要性,這是與老子哲學的特點緊密相關的。

老子哲學的特點,與中國古代哲人的思想有一個共同之處,即由探討自然運動規律為出發點,最終的落腳點則是處世倫理和政治原則。陳鼓應曾指出:"老子的整個哲學系統的發展,可以說是由宇宙論伸展到人生論,再由人生論延伸到社會政治論。然而,如果我們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動機,我們當可知道他的形而上學只是為了應合人生與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老子註譯及評介》第1頁)老子對於""道"的運動規律的探討,是為了形成一套有實用價值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

老子生長於渦河岸邊,由於生活環境的關係,他對於水的性格有很深刻的思考。水是柔弱的,但它能在最堅硬的東西中間隨意穿行,水蘊涵著我們表面上感覺不到的巨大力量。所以老子說:"天下莫柔軟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除了水之外,老子還從經驗現象中找到許多柔弱勝於剛強的論據。他認為柔弱代表著生,強硬則代表著死。比如,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的時候,身體讓僵硬了。又比如,草木在茂盛的時候,它的形質是柔脆的;等到花殘柳敗、草木凋零的時候,就變成乾枯的了。柔弱還適宜生存,剛強則更易干夭折。比如,狂風勁吹的時候,高大的樹木難免被吹折,而草木則因其形質柔軟,隨風搖蕩,免於吹折之虞。拿牙齒與舌頭比較,牙齒是堅硬的,啃骨嚼筋,但它在人生的一定年齡就會脫落。舌頭是柔軟的,卻伴隨人的一生。老子從對經驗現象的考察中得出結論:柔弱勝剛強。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的"守柔"、"處弱"的生存智慧。

老子主張"柔弱"並不是主張人生的絕對退縮,而是針對著自誇、自矜、自伐、自見等"逞強"的做法,因為這種自我表現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紛爭,破壞社會的和諧。老子主張社會平和,順其自然地發展。

"弱者道之用"在政治上的體現就是要求統治者能夠忍辱負重,承受國家的屈辱和災難,不要把這一切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為政者要功成弗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順應民性,任民自化,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目的。

老子"柔弱"的主張在軍事上也有重要意義。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意思是說,對於敵人,將要使它收斂,姑且先使它擴張;將要削弱它,姑且先使它強大。是一種"欲擒故縱"的軍事原則。

(文章出處《道家文化面面觀》,由壽縣四頂山帝母宮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壽縣四頂山帝母宮 的精彩文章:

《老子》書中「道」的含義是什麼?

TAG:壽縣四頂山帝母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