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張躍暉 | 強軍路上的騎手

張躍暉 | 強軍路上的騎手

原標題:張躍暉 | 強軍路上的騎手


來源: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強軍路上的騎手


文 | 張躍暉


四級軍士長海永賓,是名蒙古族戰士。海永賓的父親曾是解放軍的一名騎兵,他的血脈中流淌著父輩勇往直前的血性,從小立志保家衛國。


2002年6月,海永賓以優異的成績從技校電器專業畢業。母親盼著兒子儘快工作,給家裡分擔經濟壓力,可海永賓卻悄悄報名參加了徵兵體檢。直到徵兵幹部家訪,母親才得知兒子報名參軍了。娘生兒,連心肉,母親最懂兒子,當然也最支持兒子。離別那天,母親起了個早,精心烹飪了烤羊腿、手抓肉等。看著一桌豐盛的「送別餐」,海永賓默默地吃著。


來到部隊,海永賓很快完成了一名社會青年向合格士兵的轉變。海永賓立志要成為坦克電氣方面的「兵專家」是在那個下午。那天,連長帶著剛下連的新兵去參觀修理車間,恰逢一輛步戰車電氣部分出現故障,幾個修理工正在搶修。他向連長請求去看看,畢竟自己電器修理學了3年。連長上下打量著這個小夥子,擺了擺手說:「你學的電器和我們這的電氣是兩碼事!」海永賓聽了有些不服,徵得同意還是上前瞧上一眼,只見先進的儀器設備、交錯的電纜線路,各種神秘的模塊星羅棋布。頃刻間,那雙眼睛猶如打火石被猛地劃燃了,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在他心中這些閃亮的電子器件分明是家鄉草原上冉冉升起的星星:觸手可及卻又遙遠神秘,恨不得把它們全部摘下,放在掌心好好研究一番。從此立志要攻下它!


下連後不久,海永賓就被選送到院校培訓。那是一堂裝備實操課,每人桌上擺放著一部坦克車載式電台,大夥都在跟著教員同步進行拆裝作業。突然,一名學員起身報告:「教員,我這電台有問題吧,怎麼無靜噪旋鈕始終不工作?」教員無奈地搖了搖頭:「這部電台一直就這樣,四五年了都沒人能修好!」海永賓一聽頓時來了精神,課後飯都顧不上吃,一副要跟這電台死磕到底的樣子。他用萬用表逐個埠進行檢測,可各埠的輸出信號卻顯示正常。他思忖著,要是故障這麼容易排除,就不會拖了四五年了。之後,只要一有時間他就鑽進教室,用「替換法」進行檢修,哪個部件替換後功能恢復正常,哪個部件就是問題所在。可是,最終他還是失敗了。


這個「心結」像是壓在胸口的巨石,每次想起都讓他悶得慌。轉了士官後,他幾乎翻遍了所有關於電台專業的書籍,卻始終沒能找到答案。直到有一次,集團軍組織電台專業集訓,特邀廠家技術人員進行授課,海永賓終於等來這千載難逢的求教機會。最終,問題答案浮出水面:廠里先後兩個批次生產了這種型號的電台,由於後期技術改進,有些部件從原來的分類元件改進成了集成電路,但外觀上都是一樣尺寸的鋁合金外殼,根本瞧不出什麼差別來。海永賓的心猛顫了一下,那部電台準是廠方前期生產的,再怎樣調換新件,內部電路始終匹配不上,能修好才怪呢!他欣喜若狂地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教員,電台最終恢復了正常,這「千古懸案」才算是有了定論。


海永賓看上去很隨和,不過較真起來,也是翻臉不認人。

那回,集團軍抽調技術骨幹到各裝甲部隊巡修。某型坦克發動機由於接頭短路起火,充電裝置電纜線路的絕緣層被燒毀了一大段。這根電纜足有10厘米粗,一直從車頭貫穿車尾,想要重新布線得先把坦克各部位全部拆分,工程浩大。帶隊幹部倒是想了個法子:截取一段水管直接套在導線外面,這樣相當於重新加了絕緣層,簡便快捷又高效。


大夥紛紛舉手贊成,可海永賓卻堅決反對。他一臉嚴肅地說:絕緣問題倒是解決了,線路本身自帶的屏蔽功能卻無法修復,必須得重新布線!僵持之下,帶隊幹部臉一黑: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能交差就行,少數服從多數,就這樣定了!這下可把海永賓逼急了,乾脆直接不配合。無奈,電氣部分沒有他任務根本無法推進,帶隊幹部也只好「服軟」,組織大家用這種最笨的方法把坦克從頭拆到尾,原本只有幾分鐘的工作量,結果大夥忙活了一整天。事後,海永賓還是為自己失當的行為道了歉。至於為啥堅持用這種「笨方法」,他有著自己的考慮:屏蔽功能雖然平時看似不起眼,但一旦上了戰場,進入到複雜電磁環境,那可就是電子設備的「防護傘」,甚至關乎一場戰鬥的勝敗。當然,最後帶隊幹部也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海永賓能修集團軍最先進的裝甲裝備,但自己身上的信息化含量卻低得可憐,他那部還在使用的CDMA手機就是最好的例證。



那年,海永賓休假結束,揮手作別相親對象,踏上返營歸途。離別之時,蒙古族女孩從兜里掏出了一份包裝精緻的禮物。這是什麼呀?姑娘被問得羞紅了臉,嬌滴滴地說:「挑了好幾天,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歡。」到了部隊,海永賓打開禮物,一部迷彩色的手機附帶著一張粉紅色的卡片,上面寫道:很幸運能認識你,從小我就崇拜軍人,崇拜那身迷彩綠,這幾天與你的短暫相處,讓我更深刻的明白了什麼是信仰,什麼是奉獻,什麼是堅守,什麼是付出,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一同分享你軍旅路上的苦與樂。

自那之後,這部迷彩手機架起了兩人的「連心橋」,一直陪伴著他們步入婚姻的殿堂。當然,很多時候,由於部隊訓練管理要求和演習保障的需要,手機不能隨身攜帶,有時甚至是長達好幾個月都處在「失聯」狀態。聯繫不上怎麼辦?姑娘倒是想得開,她知道海永賓一定是有任務在身,所以通常只要「失聯」,她都會默默為海永賓祈禱,希望他能夠平安順利地完成任務。



從地圖上看內蒙古,勢如一匹昂首奔騰的駿馬,海永賓軍旅人生也像這匹「駿馬」一樣,蹄疾步穩、一馬當先。近16年的軍旅生涯,他先後參加10餘次大型軍事活動,在集團軍比武中3次取得第一名,為部隊培養了30餘名電氣修理工、100餘名技術骨幹。作為一名優秀的蒙古族騎手和士兵,強軍路上,他快馬加鞭,馳騁疆場,永不停息。


本文來自解放軍報長征副刊

監 制:王雁翔


實習編輯:李國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部戰區 的精彩文章:

上戰場先過考核關,直擊第17批赴黎巴嫩維和集訓隊軍事技能考核
真的來了,退役軍人優先!

TAG:南部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