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每天用多少時間給孩子作業簽字?了解這個策略,可以每天省下1小時

你每天用多少時間給孩子作業簽字?了解這個策略,可以每天省下1小時

現如今,「檢查孩子作業並簽字」已經是很多父母要做的工作。其實,有不少父母就開始抱怨:「朝九晚五的工作已經很辛苦,回到家中還要處理好家庭的各項事物,還要再多一門兼職「給孩子簽字」······有時候,這份兼職少則20分鐘,多則1個小時,還要跟孩「交流」,真是累死人了!「

針對父母的抱怨,一個有關教育的網路網站論壇里發起了這樣一個話題:父母們沒有必要給孩子的作業天天簽字嗎?

先看一位老師的觀點:

一名初中老師說:」我帶的班級是普通班,大多學生都懶散,不好好寫作業。後來實在是沒辦法,就叫學生把每天有哪些作業抄在本子上,回到家後讓父母們檢查,再簽上字就可以了。可是沒想到,這個方法實行了一個學期,沒有一點兒效果。有些父母對孩子不負責任,對他們學習上的事不管不問,而有的父母讓簽字就簽一個字而已······真是無奈啊!「

再來看一看家長們的觀點:

有的父母說:反對家長簽字!孩子才上小學,每天回家都讓父母改正錯誤並讓簽字。可是我們一天上班就已經夠累的了!哪有那個閑心?有時候沒有簽字,老師就會打電話,還會批評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誰受得了啊!這不僅會讓父母反感,還會讓孩子厭學!後來,就給孩子轉學了。轉學以後,學校不僅沒有要求家長簽字,還會對小孩管教得松一些。就是孩子忘記寫作業,也不會罰孩子。沒想到,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了!

有的父母說:簽名還是有必要的!最起碼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很重視他的學習的。我贊成讓父母檢查並簽字。要知道,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班的學生,而不是一個學生,他能做到的肯定不是面面俱到的。如果父母配合,老師再加以輔導,那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會進步。

看,「簽名的事」竟然成了論壇中唇槍舌劍的地方。在這裡,父母和老師都喊冤,都說自己需要理解和支持,可是,父母簽字真的有必要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父母經常會看到自己的孩子拿著自己作業本和教材湊過來:」爸爸(媽媽),你給我聽寫一下這些生字,我寫完你檢查好了就簽個字。「於是,無奈和聽話的我們不得不按照老師布置的作業,給孩子聽寫一遍生字,監督孩子檢查。等到簽完字之後,又要幫孩子讀課文、背誦、記單詞······當然了,雖然對於年長的父母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難事情。但每天都一模一樣的重複,那有些父母怎麼會一直有耐心呢?有的父母在碰上慢吞吞的孩子,教過的東西還會錯的時候,父母就會抱怨孩子太笨了。

實際上,父母的評價對孩子十分關鍵和重要。如果父母說孩子很棒的話,那麼孩子就真的以為自己很棒;如果父母說孩子不行的話,時間一長,聽的次數一多,那麼孩子也會對自己沒有信心。

因此,作業簽字是要一定技巧的。要採取」先緊後松「的策略。

孩子在上低年級的時候,父母可不能偷懶,要每天檢查孩子的各項作業,看著孩子認真地完成作業。當發現孩子錯誤以後,父母不要馬上說」你這做錯了「之類的話,而是擴大範圍讓孩子檢查。直到孩子找到錯誤後,父母再來把關。這不僅省下了父母的時間,也讓孩子學會了」做完作業後自己檢查「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對孩子說:」你現在有了獨立學習的能力,我們也省心了,真是個好孩子。「在這樣的言語中,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能找到做作業的成就感,今後學習勁頭會更足了。

在學習中,其實孩子還是有自覺性的。當你給孩子一些信任,孩子就會珍惜這份信任,從而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像」簽字「這種事,並不是需要父母作為一個長期的任務來完成的,而是需要父母起到監督孩子的作用。表面上來看,簽字是給老師看的,但實質上是給孩子看的。如果孩子的學習態度還不錯的話,父母還可以對老師「簽」上:」我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很滿意,謝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孩子在家學習自覺性較高,我們還省心,感謝老師的教導與關懷。「······

在考試的時候,如果孩子考得還不錯,父母們就應該對孩子說:」我們在心底為你感到自豪!「與此同時,父母們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用行動告訴他你為他驕傲;如果孩子考的不好的話,那父母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在簽字的時候,也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你已經正在努力了,我相信你成績很快就會提高的。「

當然了,到了高年級以後,父母就可以不用天天認真」簽字「了,而是要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起責任了

別看小小的簽字,裡面可蘊含了父母、學校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過程,以及與孩子談心交流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惡犬傷人時有發生,如何避免孩子被咬,這些知識一定要告訴孩子!
別再被這些「偽科學」騙錢了!在孩子教育上的這些陷阱要避開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