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掛名宰相不知該做什麼,權臣說:你負責掃地,宰相笑稱:掃地很好

掛名宰相不知該做什麼,權臣說:你負責掃地,宰相笑稱:掃地很好

文/格瓦拉同志

自古宦門深似海,如何長期保持自己的高官厚祿,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玄妙的藝術,唯有深諳中庸之道、難得糊塗的人才能做到,這種人往往也被稱為「不倒翁」。古代中國政壇上的「不倒翁」並不鮮見,其中最著名者當屬五代時期的宰相馮道。

馮道是一個很具有爭議性的角色,一方面他是個正面的形象,不僅性格豁達、貴而不驕,而且喜歡提拔後進、舉賢任能,在朝堂上也能屢次勸諫皇帝,讓他們盡量多的施行仁政,算得上是一位心憂天下、忠君愛民的良相。

但另一方面,馮道卻又是個負面形象,對朝代更替、國家變故毫不在意,往往是剛剛脫去舊朝冠冕,便會接受新朝任命,毫不把「忠臣不事二君」的理念放在心裏面,以至於被當時、後世很多人罵做沒骨氣。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評說,馮道依然只管做自己,對於時人的指摘和政敵的羞辱,總是哈哈一笑,根本不屑與之計較,看上去臉皮極厚。史書上關於馮道「厚臉皮」的記載很多,其中「司空掃除」一段,便是典型案例。

話說後唐閔帝時期,潞王李從珂因不滿於朝廷的「削藩」政策,悍然在鳳翔發動政變,一路上勢如破竹,沒多久便攻進洛陽,自己上位做了皇帝,是為末帝。而就在李從珂進城前,身為宰相的馮道早已做好率領百官、迎接新君的準備(此時閔帝已外逃至衛州),想藉此討好李從珂,讓自己繼續當宰相。

不過李從珂很鄙視馮道的為人,雖然馮道向他拚命地表示效忠,但依舊也難以打消他心中的噁心感,於是在即位不久便罷免馮道的相位,讓他到同州擔任節度使。但過了一年時間,李從珂又覺得馮道還有些用處(可以號召天下士人為新朝效力),便將他召回京城,封他做司空。

司空屬於三公官(太尉、司徒、司空),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都是宰相職務,但職責往往是坐而論道,位高但職權不重(當時的實權歸於尚書台)。在隋唐五代時期,三公職位更是純粹淪為掛名宰相,多為重臣的加銜,因為沒有具體的職掌,所以很少單獨任命。

末帝表面上尊崇馮道,但又不想讓他執掌實際部門,便單單任命他為司空,卻並沒有明確他具體分管哪個領域。可朝廷不能有白吃飯不幹活的官,馮道即使是掛名宰相,也一定要有做事,而具體做什麼事,讓朝廷傷透了腦筋。

當時擔任首相(隋唐以後實行群相制,首相即首席宰相)的是權臣盧文紀。盧文紀很鄙視馮道的為人,總在想辦法羞辱他,最好是把他趕出朝堂,一輩子流放在地方上。盧文紀見馮道雖然掛名宰相,但沒有分管的事務,頗費一番腦筋後,提出一個令同僚們笑掉大牙的建議,讓馮道負責祭祀時的掃地工作。

建議提出後,末帝表示同意,同時又詢問馮道的意見。此時大家都以為馮道會拒絕,沒想到此君根本沒在意,反而笑嘻嘻的回答說:「掃地也是司空的分內工作,我有什麼不肯接受的呢?」說完後便欣然上任。可沒過多久,盧文紀覺得如此羞辱馮道畢竟不太好,於是又讓他放棄掃地工作,分管其他領域。

以前匡國節度使、同平章事馮道為司空。時久無正拜三公者,朝議疑其職事;盧文紀欲令掌祭祀掃除,道聞之曰:「司空掃除,職也,吾何憚焉。」既而文紀自知不可,乃止。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七十九·後唐紀八》。

馮道性情柔順、隨機應變,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所以才能在波詭雲譎、動蕩不安的局勢中生存下來,並長期佔據高位。縱觀馮道的宦海生涯,他一生做官數十年,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享盡天下的榮華富貴,仕宦生涯非常成功,之所以能如此,跟他柔順的性格不無關係。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世宗柴榮下詔追封他為瀛王,謚號文懿。馮道死後,後世對他的評價陷入分裂之中,擁護者稱其「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而反對者則斥責他變節求生、不知廉恥(歐陽修語),司馬光更是怒斥他為「奸臣之尤」。但不管是哪種觀點,似乎都稱不上全面、客觀。人是複雜的動物,從馮道極不平凡的一生來看,更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君王死社稷」的八位皇帝,崇禎帝並不是唯一!
趙匡胤為什麼把帝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