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軍攻打桂林33天 歷經24次戰鬥 為什麼還是攻不下城池?

太平軍攻打桂林33天 歷經24次戰鬥 為什麼還是攻不下城池?

【太平天國系列一百一十四,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1850年洪秀全生日那天,拜上帝教的信徒們雲集金田村,洪秀全帶領眾人揭竿起義。金田起義後,太平軍迅速奪下永安州,並在此處建制,洪秀全裂土分王,洪秀全當即下達封王詔旨:今特褒封左輔正軍師為東王,管制東方各國;褒封右弼又正軍師為西王,管制西方各國;褒封前導副軍師為南王,管制南方各國;褒封后護又副軍師為北王,管制北方各國;又褒封達胞為翼王,羽翼天朝。

太平天國建制後,清朝終於意識到太平軍的危害性,於是廣西提督向榮總統全軍向永安開進,奈何烏都統和向榮素來不和,以至於七八萬兵士並非同心合力,以至於屢攻不下。咸豐二年,太平軍從永安州突圍,「直趨桂林」。

太平軍攻打桂林33天 歷經24次戰鬥 為什麼還是攻不下城池?

1852 年4 月17 日至5 月19 日(咸豐二年二月二十八至四月初一),太平軍攻打桂林33 天,大小水陸共24 戰。太平軍一開始就非常有先見的佔領象鼻山,並在山上安設大炮,「向城中各衙署晝夜轟擊,又連攻西北之麗澤、西清、伏波等門」,除此之外還「多制呂公車,高與城齊,四輪飛擁,距堙而蟻附之」,即便如此,「賊攻省三十三日無所得,亦以此不過大敵,完隊還師」,仍舊沒有攻克桂林城。

那麼,太平軍為什麼沒有能夠攻下桂林城呢?小佛分析應該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太平軍兵力不足,武器差,而清軍人數佔有優勢,並且死命抵抗。

太平軍攻打桂林33天 歷經24次戰鬥 為什麼還是攻不下城池?

根據《粵氛紀事》的記錄,當時城中有各路兵馬超過兩萬,士紳們組織的團練有幾千人,而太平軍「此次攻城匪賊約有二三千人……揚言尚有六七千人踵至」,兩萬人和兩千人比較,十倍的兵力懸殊。而且雙方的裝備也有很大的區別,雖然太平軍也有大炮(根據資料顯示,所謂的大炮是一些抬炮、木炮),但是桂林城中的火力更強。廣西巡撫鄒鳴鶴等在昭忠祠後掘得25尊明代大炮,增強了火力。「訪聞西清門之昭忠祠後埋有前明舊炮,……起出六百斤至一百五十斤重鐵炮二十五位。試看可用,趕即添放各城」。

《曹劌論戰》中有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太平軍即是如此,一開始死命往前,結果累日攻城部下,「奔命漸疲」,清軍在城中以逸待勞,「城中勇日驕、賞日厚」,一個個有錢拿,自然拚命。

二、桂林有天然的地理優勢

小佛前年曾去桂林遊玩,城四周有山有江,山水環抱就是桂林的天然屏障,並且,城牆高大堅固,歷代多次修建。太平軍雖然有挖地洞想放炸藥攻城,結果還是徒勞無功,「桂林城根多堅石,賊攻文昌門時,掘之累旬不能入」。

太平軍攻打桂林33天 歷經24次戰鬥 為什麼還是攻不下城池?

三、沒有得到桂林當地人的支持。

我們不是常說,良好的群眾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么?太平軍在攻佔桂林的時候,在群眾基礎上明顯不佔優勢。士紳們「募民團練,家出一丁,以助守望」,普通民眾則是「各門緊閉不開,城外居民紛紛回竄」,當然這都是有賴於廣西巡撫鄒鳴鶴的宣傳,將太平軍的「劣跡」廣泛傳播。

總之太平軍沒有攻下桂林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小佛覺得最主要的還是人手不足。

參考資料:《粵氛紀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說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軍苦苦圍攻南昌九十四天未得勝 原來是遇到了他
逃亡的洪二代養鴨為生 因罵鴨子一句話暴露了身份

TAG:小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