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宣傳片來給自己打氣,對岸公開6種防空導彈打靶畫面來回應繞島

用宣傳片來給自己打氣,對岸公開6種防空導彈打靶畫面來回應繞島

就在5月11日,我空軍SU-35戰機首次掩護轟6K轟炸機完成南北雙向對進繞島巡航之後,對岸坐不住了,不僅馬上公開F-16和IDF戰機伴飛我軍轟6K的照片來安撫人心,而且還趕緊剪輯了一個防空飛彈部隊實彈打靶的宣傳視頻來給自己打氣。在這個視頻中對岸把手中現役的6種大中型防空導彈都展示了一遍,看起來的確很唬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都是哪些裝備來對我軍進行嚇阻。

天弓1

天弓1

首先出場的就是天弓地空導彈系統,這次視頻里不僅展示了天弓1和天弓2,還展示了最新的天弓3導彈。先來看天弓1,該系統是對岸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在當時的天弓計劃構想中,它被命名為天弓乙,是以替代霍克地空導彈為目的研製的,但是受限於對岸自身的技術能力,最初只能以改進型霍克導彈為藍本進行設計,所以彈體外形不是現在這種圓柱彈體小尾翼的布局,不過在雷神公司1981年開始向對岸轉讓了85%的愛國者導彈技術之後,整個天弓1的設計有了大改觀,從氣動布局、彈體材料,再到火箭發動機等方面都全面採用了愛國者的技術,只是由於美方拒絕轉讓早期愛國者的TVM制導技術,所以對岸只能利用霍克導彈的制導技術來發展天弓1,最終選擇使用了中段慣導加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引模式。

天弓2發射井內部

視頻里的天弓2打靶

整個天弓1於1985年進行首次靶試,1993年投入實戰部署,現在是和天弓2進行混合部署,每個天弓2陣地部署兩套天弓1發射架。這個天弓2導彈就更有意思了,它最早被命名為天弓甲,是為了取代奈基導彈和對付我軍可能裝備的米格25高空高速戰鬥機而研發的(對岸當年認為我軍可能會引進米格25),而且一開始是使用的類似現在雄風3反艦導彈的衝壓發動機的設計,不過由於對岸長期無法解決衝壓發動機燃燒不穩定的問題,所以最後只能以天弓1來進行改進,末段導引換成了主動雷達制導,然後再在屁股上加一個助推器來增大射程,但是對岸又解決不了兩級火箭分離的滾轉問題,所以最終又改成了單級火箭,但是彈體加長了18cm,並加粗了彈徑,所以射程號稱達到了200公里。天弓2從1994年開始交付部隊使用,並在1995年的隨機抽測中,取得了5發5中的打靶成績。該彈比較特殊的是採用了固定陣地,地下發射井的部署方式,每個陣地分5組部署80個小發射井。

天弓3

而此次視頻里展示的天弓3導彈則是對岸最新裝備的天弓導彈,該彈在設計上更偏重於反導,它最早是衝壓發動機版天弓2的後續發展,但現在看來應該還是沿用了固體火箭版本的天弓2的設計,只是在彈體尺寸上做了改變,並將導引頭做了升級。天弓3目前可證實的是已經服役了一個連,駐宜蘭地區,未來主要是用來更換霍克導彈。在這次視頻里老霍克也出鏡了,雖然對岸目前裝備的是經過兩次升級的型號,但它還是太老了,所以這幾年出事特別多,去年兩發臨空爆炸就是因為發動機里的裝葯過期了。另外對岸今年還在綠島和蘭嶼兩個外島上各緊急部署了一個霍克突擊排,希望能擠壓轟6K的航線,但從這次繞島的情況來看,我軍根本沒有把它們放在眼裡。

最後兩種露面的導彈是車載的天劍1和進口的愛國者2,這些其實都是對岸的老面孔了。車載的天劍1也被稱為捷羚自行防空系統,它是使用仿製AIM-9L響尾蛇空空格鬥彈的天劍1改裝的近程地空導彈系統,由於採用的是紅外製導,所以戰鬥機比較難以對其預警,不過該彈由於射程近,所以一般都是與T-82型20mm高炮混編,駐防在各大機場附近。2017年之前,捷羚系統和GDF006型雙35高炮都是屬於防空炮兵指揮部,但是去年防炮與防空飛彈指揮部合編了,所以現在兩者是一家人。

愛國者2

捷羚系統

雖然這次發布的宣傳片製作非常精良,但再精良也擋不住一個事實,那就是對岸的防空壓力已經越來越大,防空裝備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惡化了,如今的我軍已經不是九六年那支還用著殲6、強5和老轟6進行臨空突擊的軍隊了,火箭軍大量的突防能力更強,打擊精度更高的彈道導彈賦予了我們更多的選擇,而空軍新轟6K、飛豹和殲16在對地打擊的武器上也越來越多樣化和長程化,這些裝備都使得我軍在面對對岸這些防空裝備時更有底氣,而對岸匆忙剪出來的這個視頻在明眼人看來,並沒有顯得自己很強大,只是讓人更覺得你在掩飾內心中的恐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波震長空 的精彩文章:

不打模型打實機,我空軍殲-11B罕見的在高原用火箭彈打殲-7
我軍SU-35掛載神秘吊艙亮相,特殊用途令人遐想連篇

TAG:電波震長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