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初最榮耀的家族,祖孫三代同朝為官,三人結局都很慘

明初最榮耀的家族,祖孫三代同朝為官,三人結局都很慘

三代做官,三代同時做官,這樣的家族屢見不鮮,但祖孫三代同在內廷,同朝為官,這樣的家族極其罕見。明初的宋濂家族就有此榮光。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大儒,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其頭銜很多,如他早年被稱作「神童」,位列「浙東四先生」之一,與劉基、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與劉基並稱散文「一代之宗」,被劉基頌為「一代名儒」和「當今文章第一」,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和「五經師」,被四方學者稱為「太史公」。一個個頭銜,奠定了宋濂在政壇、文壇的地位。

明朝開國後,宋濂成了第一號的老師,除了做朱元璋的顧問,做太子朱標的老師,還經常給大臣們講課。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宋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正三品,成為翰林院的首領,在禁中職掌機密,相當於「內相」。

宋濂生有二子二女,長子宋瓚,為有德之士,生子宋慎,為宋濂長孫;次子宋璲善詩,尤工書法,知名度較大。別看宋慎是孫輩,但他比叔叔宋璲年齡還大。宋慎生於元至正二年(1342年),而宋璲生於元至正四年(1344年)。

洪武九年(1376年),宋濂家族成為世人稱頌的焦點。這年六月丁亥,朱元璋「以翰林侍講學士宋濂為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贊善」,己丑,「以宋璲……為中書舍人」(《明太祖實錄》)。與此同時,宋濂長孫宋慎「亦為儀禮序班」。一時間,「祖孫父子,共官內庭,眾以為榮」(《明史·宋濂傳》)。

當時,宋濂已經六十七歲,年老體衰,「行步艱,帝必命璲、慎扶掖之」,每天由兒子、孫子扶著上朝。對於宋濂家族,朱元璋很關愛,也很上心,「帝數試璲與慎,並教誡之。笑語濂曰:卿為朕教太子諸王,朕亦教卿子孫矣」(《明史·宋濂傳》)。你教我的兒子,我也教你的兒孫,君臣關係非常融洽。

宋濂、宋璲、宋慎祖孫三代同朝為官的局面,持續了半年多。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六十八歲的宋濂致仕,回到浙江金華故鄉,朱元璋念及有功,賞賜了很多財物,並讓宋慎護送其回鄉,安度晚年。此後,宋濂每年都來朝拜朱元璋,「自是每歲一朝,至則恩遇之,甚厚」(《明太祖實錄》)。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震驚朝野的胡惟庸謀反案被揭發,朱元璋一怒之下,殺了三萬多人。經查,宋慎跟胡惟庸走得很近,關係密切,在被殺序列,宋璲也受到牽連,「慎坐罪,璲亦連坐,並死」(《明史·宋濂傳》)。

宋濂雖然在金華老家,沒有參與胡惟庸謀反,也被朱元璋派人從金華押赴京城,列入誅殺名單,「十三年,長孫慎坐胡惟庸黨,帝欲置濂死」(《明史·宋濂傳》)。若不是馬皇后、太子朱標力救,宋濂也得跟兒孫一樣人頭落地。

關於營救宋濂一事,《明史·后妃傳》記載頗詳,「學士宋濂坐孫慎罪,逮至,論死,後(馬皇后)諫曰:『民家為子弟延師,尚以禮全終始,況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聽。會後侍帝食,不御酒肉。帝問故。對曰:『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茂州,位於四川北川、汶川一帶,距南京三千多里。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宋濂開始了西去的不歸路。宋濂「狀貌豐偉」且「行步艱」(《明史·宋濂傳》),加之年邁和精神打擊,於次年五月走到夔州(今重慶奉節)時就死了,時年七十二歲。宋濂家族——明初最榮耀的家族,從此一蹶不振。(劉秉光)

明初最榮耀的家族,祖孫三代同朝為官,三人結局都很慘

明初最榮耀的家族,祖孫三代同朝為官,三人結局都很慘

明初最榮耀的家族,祖孫三代同朝為官,三人結局都很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神奇的縣令,任內屢遇怪異事件,甚至見過土地神
明朝升遷最快的狀元,兩年拜內閣大學士,四年位居首輔

TAG:劉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