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悲憤的4句遺言,伍子胥的最毒辣,袁崇煥的最霸氣
自古以來,似乎總是充滿著悲情的人物更容易讓人牢記,他們臨死前發出的來自內心最真實的呼聲,每每使人感嘆。今天聊一下,那些臨終前發出的悲憤遺言!
第一「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伍子胥父兄被殺之後投奔了吳國,當時的吳王闔閭是個很英明的國王,文有伍子胥,武有孫武,在伍子胥和孫武等人的建議下,不但攻陷了楚國,使伍子胥報了殺父之仇,還以強大的軍事力量震懾了周邊的齊國和晉國。
後伍子胥輔佐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之後,伍子胥認為應該聯合齊國徹底攻佔越國,可是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要伍子胥出使齊國,在伍子胥從齊國回來後,又聽信了伍子胥有謀反之心的誣告。
因此,吳王夫差想要賜死伍子胥,伍子胥滿腔悲憤而又報國無門,留下遺言,要親眼看著吳國被越國所滅掉。果然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被卧薪嘗膽的勾踐所滅,夫差自盡而死。
第二,「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宰相,輔佐秦始皇全國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對於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貢獻巨大。可是李斯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和秦始皇的繼承人親近儒家文化的扶蘇有著天然的矛盾。為了自身的利益,李斯聯合趙高發動了沙丘之變,殺害了扶蘇以及蒙恬、蒙毅兩位大將,輔佐胡亥登上了皇位。
其後李斯和趙高二人在秦國排除異己大開殺戒,趙高和李斯也是彼此鬥爭,不過李斯失敗了,全家被判腰斬。李斯眼看著自己疼愛的小兒子也被連累而死,不禁心中大痛,留下了滿是回憶的而遺憾的遺言。
第三,「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保遼東」
袁崇煥,進士出身,明朝在後金的攻擊下無將可用,袁崇煥自薦而出。在寧遠之戰中,袁崇煥依靠著堅城利炮,帶領一萬多明軍隊伍,擊退了努爾哈赤親率五六萬八旗精兵的多次進攻,此戰以努爾哈赤重傷,退兵而告終,數月後努爾哈赤去世。
袁崇煥一時聲名大噪,官升遼東巡撫,成為了封疆大吏。而後更是在寧錦地區擊退了滿清開國皇帝皇太極的復仇之戰,使之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兵。
可是這樣的戰將卻因為是東林黨人受到魏忠賢的排擠而失去了官職,一直到崇禎朝鬥倒了魏忠賢之後,袁崇煥才再次出山。
再次出山的袁崇煥沒有了此前的軍事才華,反而剛愎自用,不但擅自斬殺了毛文龍,又讓清軍數萬精兵偷偷進入了內陸,直奔北京城下。
雖然袁崇煥出兵擊退了皇太極,卻也遭到了誣陷,1629年,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死前在監獄中寫下了「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第四,「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城,燒殺搶掠,崇禎皇帝自知已經無力挽回敗局,為了維護僅存的皇族尊嚴,崇禎讓王承恩帶領宮人四處逃命之後,在煤山自縊而亡,只留下了充滿遺憾和無奈的遺書。


※許褚打敗仗,曹操向他獻殷勤,曹洪吃敗仗,為何曹操執意要殺他?
※他用堅強的生命力活到了113歲,晚年身份被曝光令人痛惜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