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聖人中王陽明為何較少被人提及?其實原因很簡單

四聖人中王陽明為何較少被人提及?其實原因很簡單

關於「四聖人」這個概念,其實自古以來每個人對聖人的定義都不同,比如更廣為人知的「兩個半聖人」:孔子、王陽明和半個曾國藩。但是不管概念中的聖人如何,對於王陽明而言都不重要,因為在他看來:聖人講純度,而不講分量。就比方把人比喻成一塊金子,那麼孔子是9000兩的金子,王陽明是8000兩,我們每個人是一兩。這是重量上的區別,但其實即便你是一兩黃金,但是你的純度和孔聖人的9000兩的純度是一樣的,那麼你也是個聖人。

王陽明的學說更多的是想去解放個人的思想,鼓勵人勇敢的去追求真理。而這一學說,恰恰是和程朱理學相違背的,也不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利益。統治階級就是不想讓大眾有多餘的想法,天天惹事生非的,容易引起社會的矛盾。

所以,王陽明的學說,根本就得不到官方的認可,只要官方不認可,也就不能大規模的去推行他的學說了。這就是為什麼相對於其它三聖來說,他唯一略顯冷清的原因。

儒家的四個著名的大牌學者,據說被稱為「四聖人」。「四聖人」就是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其實,這個「四聖人」的說法是到了近代清末才有,之前還有董仲舒,也被列為儒家的一個聖人。儒家相當於一個特殊的宗教,信仰的是昊天上帝,聖人就是加百列一樣的天使,儒生就是儒教的牧師或者神父。我就說說這所謂的「四聖人」吧。「四聖人」之中,孔子主要是講道德和社會秩序,孟子主要是講仁政,朱熹比較唯心主義,發展了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他過分的強調道德建設,以至於士大夫拚命的偽裝自己,至於政務能力被不屑一顧,形成了一個道德原教旨主義。王陽明也是唯心主義,雖然有好的一面,比如提出「知行合一」,但更多的是神棍氣息,天天格竹子,妄圖格出什麼天理出來。王陽明接近於禪宗,迷信所謂的「頓悟」,認為天理是頓悟出來的,最後一事無成,什麼也沒有悟出來。歷史上,王陽明的弟子格竹子格成精神病的比比皆是,雖然也有一些人是王陽明的鐵杆粉絲對王陽明極端吹捧,最後王陽明的學說還是成為陽春白雪,不被當局重視。對當局來說,你最好不要胡思亂想,有《四書五經》給你消遣,打發漫長的時間就已經足夠了,別沒事閑的蛋疼跑來跑去玩什麼頓悟。萬一頓悟出個不和諧的東西,那就不是朝廷之福了。此外,王陽明的出生年代稍晚,已經是明朝,按照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出生年代越早的人越牛逼,王陽明出生比較晚,哪有資格和孔孟並列?

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稱為四聖,僅是從影響力而言,若論及思想傳承,朱熹曲解孔孟語意很多,且方向錯了,王陽明心學是矯枉過正,只是朱熹理學被奉為官學,以至很多仕子忽視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價值。明朝為何心學能興起,朱元璋注《道德經》起了一定的作用,否則朱熹理學不知要影響多少讀書人!

最後總結,王陽明心學不可能成為既定社會的顯學。因為當人人都成為王陽明時,心學也不須要了。心學是一個個體自我成就,成為文明社會的學說,不是一個既成社會引導個體,統管個體成和諧個體的道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飛天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里,是怎麼看待死亡的?來看看

TAG:番茄飛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