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口吅品」里吃涼粉

「口吅品」里吃涼粉

食肆|成都書|門牌號|街巷|掌故

涼粉何處沒有?可以說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很多人都喜歡吃。據說宋時《東京夢華錄》里就有涼粉的記載。成都的張涼粉就很有名,現在還有一家老店在文殊坊營業,每天熱鬧非凡。而成都的無名涼粉店更多。我從小喜歡吃涼粉,對它也是情有獨鍾。而成都西御街上的這家涼粉店硬是跟別處不同,它的招牌大大地扯住了老成都人的眼球,它居然叫「口吅品」,由六個「口」組成這三個字。「吅」字在《說文解字》里讀xuan,驚叫之意,今俗作「喧」。古人造字很形象,用兩個口來表示驚叫。而老成都人大多望文生義,把它讀著「啵兒」,兩個口靠得近是在「打啵」(接吻)?所以人們都叫這家店是「口啵兒品」。

上世紀70年代這家店都還在,學校每次組織到人民公園春遊或秋遊,出南門,我們一定要經過西御街上的這家店。每每這個時刻,我們幾個女同學的心就慌了,就盼著下午從公園出來時快快走進這家涼粉店。這家的涼粉太好吃了,涼粉本來就是青年人,特別是女孩子們的愛物。老成都不是有首歌謠嗎?「黃涼粉,白涼粉,熟油辣子多擱點兒,辣乎兒辣乎兒又辣乎,嘴上辣個紅圈圈兒……」,這歌謠把吃涼粉描繪得很形象。

而這家涼粉店很是逗人愛,走到這裡還沒進門它就先把你的食慾鉤起:潔凈的玻璃廚窗里擺著一排好幾個大青花品碗的調料,分別放著熟油辣子、花椒面、蒜泥水、醬油、甜醋、白糖、碎花生、豆豉漿……那兩碗放熟油辣子的大碗上,總是浮著著幾個光潔的核桃。這裡小吃品類真多,寬大的廚窗里排滿了一碗碗各種各樣的涼粉涼麵:米涼粉、黃涼粉、碗豆涼粉、煮涼粉、豆芽涼麵、蕎麥涼麵、甜水麵、三合泥……最多的是涼粉,有切成絲絲的,有切成片片的,也有切成方顆顆的。我最喜歡「旋子」涼粉,看師傅打「旋子」是一種樂趣,用一支金屬多孔刮勺,沿著圓形盆狀的涼粉墩旋刮,一束筷子粗細的細嫩綿扎的涼粉絲絲從勺子的孔中牽出來,隨即師傅把它放在碗里,利麻地兌好各種調料,並總是慷慨地舀上一大勺子紅油,最後一勺蒜水澆在上面遞給你。看著剛才那一束白生生的涼粉絲泡在這一碗調料中,用筷子和一下讓各種佐料均勻地沾在涼粉上,開吃!又麻又辣,又酸又甜,又鮮又香,好吃得吃了一碗還想再來一碗!

記得最後一次來「口吅品」我已經上初中了,那天在人民公園裡過完學校組織的活動,跟幾個女同學一起來到這家店。囊中羞澀我們,每人不約而同地買了一碗旋子涼粉,那時一碗涼粉九分錢。吃的時候大家都低著頭小心翼翼地吃著,因為怕碗里的紅油湯水濺在我們那雪白的襯衣上,而吃完後大家一抬頭,都笑了起來,我們這幾個小女生此刻的形像都大同小異,被涼粉的麻辣弄得絲絲吸氣,臉頰透紅唇若塗朱。一個女生還意猶未盡地說:「沒錢了,不然我還可吃得下一碗。」另一個說:「現在秋天了,要明年春遊才能來人民公園了。」大家都笑了,說是明年春遊才能來人民公園,其實就是想來這裡飽口福。後來很久沒有機會再來這家店,因為我們學校把春遊地點改了。等我再想起要來時,已是80年代中期,這裡卻因為擴街把「口吅品」店拆沒了,可惜。城市建設與舊城改造難免會使老市民覺得有些遺憾。而舊時那些溫馨細節永難磨滅,美味也是有記憶的。

讓記憶中的美味在自己的手上復原吧,現在一入夏天,我經常買刮好的旋子涼粉自己拌。調味跟從前店裡的差不多,我還放了搓去紅衣的熟花生碎,紅油是才煎的,放上去總是香氣誘人。有時也來點小改革,放上豆豉醬和香菜屑,或再掐上兩個盆栽中的小米辣切碎放進去,那又是另一種風味。夫君還在上班那陣,夏天回家只要看到桌上有拌涼粉,必定把飯碗推在一邊,先啖上幾夾再說。口吅品涼粉的味道或者可以複製,可那種氛圍和韻味卻無法複製,就如同我們的童年我們的花季我們的青春一樣。

天府文化 成都記憶

徵稿啟事

行腳成都,打撈成都人的記憶

或掌故,或考證

或影像記錄

賜稿請遞

賜稿請註明原創作品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版權歸作者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 芙蓉錦江詩刊

魚鳧文藝|毛邊書局

簡陽文藝 | 武侯文藝

成都時代出版社 | 成都閱讀協會

相遇身邊的美好

微信號| xingjiaochengd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腳成都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部獻給512地震十周年的小說
串串麻辣燙是郫都人在異鄉的鄉愁

TAG:行腳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