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一詞是怎麼來的?「和尚」有著怎樣的含義?
哲理
05-13
「和尚」一詞是怎麼來的?
「和尚」原來是從梵文Upādhyāya這個字出來的,這個字到了西域被讀成「烏」,到了漢地又讀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
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和尚」有著什麼含義?
一般人的解釋是「和中最上」,或者是「以和為尚」,因為佛教的出家人,要過「六和敬」的僧團生活,那就是: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這又稱為「六和合」。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高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槃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佛教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歸咎於各種慾望。因此,為了擺脫痛苦,必須寡慾,必須進行修行,忍受人世間的一切痛苦。因而,佛教的人生處世哲學是主張一切調和反對鬥爭。
「和」即忍耐和順從,是佛教徒所崇尚並遵守修行的根本方法,以「和」為「尚」,就有了佛教徒即「和尚」之稱。


※佛教最高經典《華嚴經》的8句經典,字字珠璣!
※董仲舒八句經典名言,感受儒家的智慧!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