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為「二次控旺,兩噴八防」?這個讓玉米高高高產的技術,我用了7年來研究

何為「二次控旺,兩噴八防」?這個讓玉米高高高產的技術,我用了7年來研究

也許有人迷惑不解:

玉米為啥搞要「二次控旺」呢?!「八防」防的啥呢?!

20年多年前,玉米化控防倒從「多效唑」過渡到「玉米健壯素」後,再定格到「乙烯利控旺劑」。這期間,作者和很多合作夥伴們,一直堅持學習,也一直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試驗對比(上面這本書,已經有25年的歷史了)。

至今20多年過去了,玉米的品種類型、土壤的肥力、氣候特點等都已經改變,可是,你的玉米「控旺技術」與時俱進了嗎?

「你用成吉思汗的騎馬術,追不上今天的高鐵!」

什麼是「八防」呢?——玉米的生長季節,「病害、蟲害、旱害、高溫熱害、瘠薄、鹽鹼、倒伏、早衰」8大危害,直接威脅著玉米的穩定高產!對這「八大危害」的防控能力,決定了你的產量高低。

打一個比喻:每個人的玉米產量「本應該」都實現畝產2500~3000斤,為啥很多實現不了呢?!——更多的時候,你的產量不高,是由於「種植者的失誤和錯誤」造成的多項減產的結果!因為,玉米種植管理細分有十幾項,每項減產100~200斤,就是你現在的產量水平!

你家玉米產量的高低,除了取決於「智慧施肥」和「綜合抗性好的品種」這「玉米高產的兩條腿」之外,還取決於你對「八大危害」的防控能力!——同樣的肥料錢,同樣的品種,同樣的打葯,為啥你比鄰居家減產?你想過沒有?!你真的認真想過嗎?!

請注意:千萬不要說「某某品種不用控旺也不倒」那樣幼稚的話!因為,風大雨大的年份「大樹還倒呢」!沒有任何一個玉米品種,能保證不倒!

品種的好與壞,要看綜合抗性!——因為,品種的「綜合抗性」決定了對不良天氣的抵抗能力,穩產是根本;

產量的高與低,要看種植者的科技素質!——因為,同樣的品種、同樣的投入,但「不同的施肥」和「不同的管理技術」,產量差距幾百斤!都是你對「智慧施肥」的不懂,以及「八大危害」的應對不利等造成的減產的嘛!

你減產的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你對科技的「不真懂」或「真不懂」!

所以說,種田增產增收,必須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真正科技水平!

追尋真正的科技,我們應該一直在路上!

第一部分:「一次控旺」五大弊害凸顯

因為,多年來,玉米「一次控旺」防倒伏的5大弊害已經凸顯出來:

1,一次用量小了,防倒效果差。

2015年秋,衡水市和石家莊市的玉米倒伏讓很多種植戶損失慘重,也讓種子零售商十分焦頭爛額!而且,武邑縣一農資經銷商向北方農村網反映:他賣的兩大名牌抗倒劑,90%的地塊竟然也是倒伏的稀里嘩啦!

2,一次用量大了,容易出現藥害。

見下圖,衡水某農戶一次過量使用「控旺劑」,穗位降到「膝蓋下」。

3,早用了,雖然降低穗位高度,但不會降低株高。

因為,玉米植株在穗位以上出現「補償式」增高(報復性增長所致)。

4,晚用了,雖然整體株高降低,但穗位偏高。

如下圖,某高密度品種的「一次控旺」的試驗田長勢。

5,單用某一種「控旺劑」,會造成減產。

「單用控旺劑」往往誘發玉米早衰(「青枯」或「黃枯」等癥狀的莖基腐病加重),甚至誘發玉米「大斑病」導致葉片提早乾枯影響灌漿(生育後期玉米因不能青枝綠葉「活稈成熟」而大幅度減產)。

高波、趙久然、王海永三位專家的分別研究表明,玉米使用乙烯利成分進行控旺會減產。

①東北農業大學高波等認為「施用不同濃度的乙烯利,對玉米有一定的副作用導致減產」;

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趙久然等認為「在玉米果穗生長發育階段使用乙烯利類藥劑,噴施玉米植株,會導致玉米果穗發育畸形,穗粒數減少」。

③中國農大王海永等3個試驗結果證明「玉米噴施乙烯利導致單穗重降低,進而導致減產」。

第二部分:我們的「二次控旺」試驗,是從兩篇文章引發的

說實話,北京奧運那一年之前,我們對於「玉米控旺劑」也是昏昏噩噩,也沒太當回事兒。

2008年《作物雜誌》刊發了中國農科院試驗報告《化學調控玉米抗倒及產量性狀的效應研究》指出: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穗粒數和粒重均呈下降趨勢。同等密度下, 「控旺劑」在拔節時處理,對雌穗分化有影響,穗粒數減少(單穗減少7粒~55粒不等)。提出了「為減輕負效應,應將噴葯時期提前到苗期,或推遲到大喇叭口期」。

對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而言,可謂是「一文激起千層浪」,幾個「為什麼」湧上心頭——

為什麼會減產?

為什麼要提早的苗期噴葯?

為什麼要推遲到大喇叭口期?

為什麼最早的「玉米健壯素」在抽雄前噴葯,後來的產品都提出了6~12葉噴噴施?這中間存在什麼玄機?

因此,此後的兩三年時間,多種試驗一直進行中:苗期5~6葉噴過,12個葉也噴過,在降低株高上沒有半點突破。「大小行」和「一穴雙株」,矮壯素,助壯素(甲哌鎓),烯效唑,以及「縮行(距)擴株(距)」等等試驗。可是,很遺憾,沒有實質上的技術突破。

2010年,山西省農業大學研究生學院的試驗,「6葉+10葉」各噴一次控旺劑的「株高」、「穗位高度」、「增產劑」三項指標,竟然是比「其中6葉一次」或「其中10葉一次」的效果都好!具體數據見下圖:

結論是:拔節前期,一次性噴施控旺劑對玉米的「株高」+「節間長」+「穗位」都沒有太大影響,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效力大大減弱,而推遲到大喇叭口期噴施則可促進穗分化的進行。

以上兩個試驗數據整合到一塊,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豁然開朗」!

2011~2014年之間,特意安排了一些「鐵杆示範戶」進行了小面積試驗,都反映效果不錯。

【補充說明】後來在調閱大量科技資料時,發現了2002年第5期《農業科技通訊》刊發的山東聊城農科所《玉米噴施乙烯利增產效果顯著》一文,提出在「大喇叭口期」和「雄穗即將抽出時」,畝用25毫升乙烯利各噴施一次。雖然把玉米「二次控旺」的技術提前到很多年,但是,由於資料年代久遠且在後期不方便噴施(玉米健壯素沒有推廣來來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沒有採用這個數據。

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僅僅在滄州吳橋縣何庄村得到反饋:該村多年來一直有抽雄前噴施30毫升乙烯利的傳統保留,建議該村侯姓村民降低單次用量,最好「二次控旺劑」,他們村有的人前期用控旺劑沒有效果,在抽雄後前補充了一次乙烯利(但一天後下雨了),效果明顯,沒有感覺出來減產。

第三部分:近三年,「二次控旺」由單一產品改為「多防組合」

光陰似箭,時間進入到2015年。

這年《農業科技通訊》第4期刊文《玉米不用時期噴施化控劑的效果研究》指出:「玉米4~7葉噴施控旺劑不能降低株高,8葉展噴施可降株高5.9厘米,但千粒重降低11.9克」!

這篇文章,再次驗證了「早噴不能降低株高」的論斷,同時,也佐證了為什麼「單用控旺劑」會造成不同程度減產的論斷!

——主要體現在「空桿率提高」、「穗粒數減少」、「千粒重降低」這三個方面,北方農村網分析,「單用控旺劑」減產,更多地因素應該「誘發青枯病」和「誘發早衰」(控旺劑主要成分「乙烯利」,控旺防倒,就是刺激加大植物體內五大內源激素之一「乙烯」的作用而已)!

而且,高波、趙久然、王海永等三位專家的分別研究表明,玉米使用乙烯利減產(詳見第一部分第五項)。

怎麼應對呢?!

為此,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調閱且列印了幾百頁的試驗資料,親筆記錄了兩大本的數據分析,從中甄選了5個方面的資料,予以採信,進行了匯總整合:

①《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實驗數據:玉米4~5葉期,7~8葉期,分別噴施不同的調節劑,可提高根系活力,增加莖稈粗度。

②《農業科技通訊》2013年第4期實驗數據:4葉期使用,比7葉期使用增產顯著。因為,4葉期使用,玉米基部1~3節莖粗增加,穗長增加,也增加了穗行數和行粒數【7葉期使用的基部1~3節的莖變細】。

③ 《土壤學》指出:缺乏微量元素「硼」會產生過量的生長素,抑制根系生長(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對此特別重視,因為,玉米體內「生長素」的過多會導致植株徒長,同時根系生長收到抑制,則容易倒伏且不耐旱)。玉米缺少「鐵」會降低對真菌病害的抵抗能力(玉米苗枯病、青枯病、莖基腐病、大斑病都是真菌病害)。

④《化肥的科學使用指南》(第二版):玉米用微量元素「鉬」增產8.7%~28.1%;玉米用微量元素「錳」增產5.6%~12.9%;玉米用微量元素「鋅」增產8.1%~13.1%;玉米用微量元素「銅」增產11.7%~14.3%(銅元素對細菌病害也有預防效果)。

⑤2015年,北方農村網和有關農藥廠家進行大量接觸和溝通,獲悉:除了河南某公司的40%乙烯利,畝用純葯4~6克使用玉米之外,更多的廠家和更多的產品都是「乙烯利」添加「羥烯腺嘌呤」或添加「芸苔素」,或添加「胺鮮酯」或添加「甲哌鎓」等減緩早衰的調節劑成分。

通過以上科技資料的匯總分析,確定了「四個定位」:

【1】確認了:單用「乙烯利」成分做為控旺劑,減產風險大。

【2】確定了:控旺劑用「乙烯利」必須添加3種促壯型調節劑成分和藍色晶典六微類增產劑,勢在必行!

【3】為了實現「省工省力,一噴多效」的效果,再添加2種溫和型內吸殺菌劑+2種長效殺蟲劑,可以「噴施一次,八種效果」:防倒+防病+防蟲+防早衰+耐高溫熱害+耐瘠薄+耐旱+耐鹼。

【4】根據本部分①②試驗數據,以及玉米的生育歷程分析和有關試驗數據匯總(見下圖),確定了「4~6葉」+「8~10葉」兩次控旺!——目的是「兩個避開」:一是避開有試驗指出的「7葉」的敏感期,二是避開了「雌穗開始伸長的12葉(可見葉)」的可能敏感期。而且,多個實驗數據佐證了8~10葉噴施更有利。

第四部分: 吉林省農科院的4次化控試驗,證明了玉米耐藥性

2016年第6期《東北農業科學》有吉林省農科院4次化控試驗報告,足以驗證了玉米對「控旺劑」的耐藥性!

試驗品種是335,畝密度5000株:

7葉、8葉、9葉、10葉各噴一次30毫升控旺劑:畝產1566斤,降低株高33.56%,降低穗位4.2%,穗長增加0.6厘米,穗行數減少0.4行,行粒數增加增加0.4粒,千粒重增加38.5克【附:對照噴清水處理的數據——畝產1176斤,株高3.4米,穗位1.4米左右,穗長16.4厘米,穗行數16行,行粒數31.8粒,千粒重290.5克】。

該試驗結果表明:控旺劑隨著噴施時間的推遲,株高逐漸降低、穗位逐漸升高(早噴降穗位明顯,晚噴降株高明顯)——噴施時期越早,出現「補償性生長」也越早,穗位上部節間拉長也越明顯。

對於該試驗,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總結「三點」:

一是玉米對控旺劑的耐藥性是比較強的,但4次控旺只是一個試驗,不如「二次控旺」更有推廣價值。

二是該試驗從另外一個角度,佐證了「控旺的重要性」(335畝密度5000株不化控的株高和穗位高,很容易倒伏)。

三是這個試驗是春玉米,最大的缺憾是「沒有進行4葉、5葉、6葉」的同期化控試驗。

第五部分: 玉米「二次控旺,兩噴八防」很有推廣價值

2015~2017年三年間,我們嘗試了「1+3組合」(1種控旺劑+1種增產劑+1種殺菌劑+1種殺蟲劑),逐漸過渡到「1+6組合」(1種控旺劑+2種增產劑+2種殺菌劑+2種殺蟲劑),讓農民朋友在4~6葉、8~10葉分別噴施一次。

這樣,既讓玉米「養尊處優,優生優育」,也避免了「單用控旺劑」空桿率提高、穗粒數減少、千粒重降低以及「誘發早衰」和「誘發青枯」的可能性,而且田間基本沒有病蟲害發生,穩定增產20%以上。

增產原理,十分簡單:2種殺菌劑預防了多種病害(苗枯病,褐斑病,瘤黑粉病,大小斑病,紋枯病,莖基腐病),2種殺蟲劑防治了多種害蟲(薊馬,紅蜘蛛,玉米螟,粘蟲),最重要的是2種增產劑又補充了10多種營養調節促壯成分(鋅+硼+錳+鉬+銅+鐵+烊烯腺嘌呤+芸苔素+胺鮮酯+海藻素+甲殼素+氨基酸+核苷酸+茉莉酸等),同時實現了「一季噴兩次,次次八防控」(防倒伏、防早衰、防病、防蟲,耐高溫熱害、耐瘠薄、耐旱、耐鹼),利於穩定增產增收。

2017年,北方農村網有意安排了「二次控旺,兩噴八防」試驗約幾千畝,種植戶均反映不錯:

1,衡水景縣俊芳合作社反饋:同一品種「二次控旺」後穗位高度在0.8~1米,而採取「一次化控」的穗位高度則在1~1.2米。

2,衡水深州王銘超反饋:「二次控旺」的底下節短,穗位低,抗倒能力強。

3,邯鄲市北方農村網工作站反饋: 兩次控旺進行了好幾年,2017年不同時期的A、B兩個實驗(每個實驗4個重複),A方案在夏玉米可見葉「6葉+8葉」各噴一次(間隔期6~8天),B方案是在「8葉+10葉」各噴一次。結果表明,A方案比B方案的穗位還能再下降5~10厘米。但兩者後期株高沒有什麼差別。多年的實踐證明:夏玉米在10葉期後再噴施控旺劑,效果不太明顯。

4,湖北襄陽張波反饋:「兩次控旺」的玉米棒子明顯長一點(他提供的圖中,果穗長度對比可長1厘米以上),「霸王根」增多。

5,衡水景縣廣川鎮農村婦女陳隨歌試驗反饋:在玉米7~8葉期在和10~11個葉期,分別控旺一次,穗位結槌的高度在80~90厘米。另外一個品種「一次控旺」的穗位高度甚至到達1.4米高!

6,某地網友「遠遠85632590」反饋:我們這裡已經應用好幾年啦,比「只噴一次的明顯」,間隔5~7天。

7,河北網友「春風十里」反饋:兩次控旺,的確高產,間隔一個星期。其實道理和「棉花多次化控一樣」。

8,衡水景縣安陵鎮劉俊峰反饋:「兩次化控」的整體株高矮20厘米,穗位也矮20厘米左右,葉子發黑,抗旱更好。

以上「二次控旺,兩噴八防」技術研究歷時7年,其中無數次調整,無數種植戶參與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在此表示感謝。

在2017年基礎上,北方農村網2018年已經安排了「二次控旺」約幾萬畝,等待秋天的進一步反饋。

特別提醒:因為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品種的抗耐性也不同,而且所採用的農資產品的廠家不同,也可能有較大差異,所以,建議各地朋友採用的時候「活學活用,靈活掌握」。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將以上技術公開,僅僅是期待對更多的種田戶和農資經銷商有更大的幫助,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歡迎溝通交流,共同提高,一起推動玉米的「穩定增產」的偉大事業!

作者: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 王智廣(金草帽農技專家)

- End -

編輯丨農財君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可能你還想了解

KNOW MO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財網種業寶典 的精彩文章:

登海種業等多家農牧股強勢上漲!中美貿易戰,對種業的影響是?
調結構、去庫存、提品質……新時代中國水稻產業的變化與你息息相關!

TAG:農財網種業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