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十首不朽美詩,訴不盡母親待我情

十首不朽美詩,訴不盡母親待我情

禱告

 古箏曲

陳佩廷 

00:00/

母親節至,你多久未回家了?你可知,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即使一直奔波在外,但母親牽掛的心不變,臨行密密縫,將愛和關懷縫進衣服里。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是清代詩人黃景仁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詩,當年他參加舉人鄉試時,屢試不中,無奈之下不得不離開老母親,到外地謀生。其中的深情,至今讀來依然動人。

《思母》

【宋代】輿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輿恭出家之後未久,其父見背,唯留老母貧苦獨守。後來母親也走了,徒留滿腔懷念。平凡質樸的語言,卻深含赤子之心,孺慕之情,每一句都入心,令人惋嘆不已。

《歲末到家》

【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久未歸家,歸家,母子相見時真摯而複雜的感情。神情話語,如見如聞,遊子歸家,為母的定然高興,「愛子心無盡」,數句雖然直白,卻意蘊深重。想想,我們每次回家,母親也是這樣,極盡所能,給我們最好的。

《步虛》

【唐代】司空圖

阿母親教學步虛,三元長遣下蓬壺。

雲韶韻俗停瑤瑟,鸞鶴飛低拂寶爐。

這首詩讚美母親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學習禮儀。媽媽永遠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詩經·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凱風自南」,母愛就像南方吹來的和煦之風,把酸棗「嫩枝條」吹成「粗枝條」,恰如母親把子女由幼年撫養到壯年、長大成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母親為孩子付出了太多,青春、事業、容顏。

《遊子》

【唐代】孟郊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

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萱草長滿台階,出遊的兒子行走天涯,母親靠在門前,卻不見兒子回來。把一位苦盼兒歸的慈母刻畫得淋漓盡致。

《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萱草花,是中國的母親花,南風吹著萱草(即母親的心),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十五》

【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西上辭母墳》

【唐代】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在母親節讀這首詩讓人不禁潸然淚下,母親,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已然深眠山頭黃土中,黃昏時分禽鳥稀少,夕陽西垂,詩人獨自在母親墳前垂淚飲酒,卻再也沒有人叮嚀早點回家。莫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想起孝順。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中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丨品千年詩韻,閱百味人生

TAG:詩詞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