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寸草春暉,一曲遊子的行吟

寸草春暉,一曲遊子的行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孟郊

淺夏嫣然。這座一年中有一半是冬天的城市,春天總是姍姍來遲。我剛自故鄉歸來,作別承歡父母膝下短短數日的美好時光。

在路上,穿越大半個中國,跋山涉水,在幾座城之間流離輾轉,只為給年邁的雙親送去一個有兒女相伴的春天,讓他們歷經寒冬的心復甦回暖。餘下來的日子,又開始漫長的期盼和等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雁門關的雲中之地,便是我朝思暮想的故鄉。自青春出走津門,中年遠赴關外,每次遠行,母親總是悉心幫我整理行裝。每個人的生活都曾有過這樣的場景,求學、工作、成家,在與母親不斷的分別中,一次次離去和歸來。

人的一生,無論走多遠,總是走不出母親的視線,也總是走不出對父母的掛牽,這便是「遊子」終其一生魂牽夢縈的縷縷鄉愁。總是在離別的渡口,一次次相送那個遠行的人,日子一天天流逝而去,漸漸地只剩下母親風燭殘年的背影。

我一直相信,孟郊一定是一個多情之人,才能自肺腑苦吟出一首《遊子吟》。而他的母親,也一定是天底下最慈愛的母親,即便他年近半百,已到知天命之年;即便一生顛沛流離,四處漫遊,兩次求取功名都落榜,不能用金榜題名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便備受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漠,母親始終對他不離不棄,信任他、陪伴他。在他四十六歲才得中進士,當了小小的縣尉之時,還來到溧陽與他作伴。

他感念母親的恩情,回憶自己數十年的生活,一個被壓抑、被束縛、被扭曲的心靈,飽受窮困與失意雙重摺磨。前景堪憂的愁悶,懷才不遇的萬千心事,如泉奔涌,把自己對母親的愛全部傾注到詩章之中,方有了那一曲最美的遊子之吟。

我們看到在《全唐詩》中,詩題下有詩人的自註:「迎母溧上作。」真情實感的自然生髮,流露出的深深的遊子情意,字字句句都讓人們產生共鳴,成為每個人的心聲。

在那個封建時代,文人大多有「學而優則仕」的夢想,尤其社會地位低下的平民階層。希望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孟郊的母親是可敬的,她始終堅信自己的孩子所選擇的路,給予他無言的陪伴和默默的支持,讓他得到精神的慰藉。孟郊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四望失道路,百憂攢肺肝。」第三次進京應試,終於進士及第,他興奮不已,寫下另一首著名的詩《登科後》。

千百年過去了,我依舊能感受到孟郊跌宕起伏的人生,如海水的濤聲,在陣陣拍打著時光的兩岸,訴說著那些苦苦求索的人們的心聲。也能感受到他苦吟的日子裡,詩與遠方作為他人生的全部,一直在他的內心閃耀著微弱的光亮,從未熄滅過。怎知這不是母愛的光輝的照耀和佑護呢!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密密與遲遲,一種牽腸掛肚、深摯感人的母愛令人動容。日常生活里,母親都會為遠行的孩子準備行裝,縫補衣服,這是每一位慈愛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發自內心的愛,也是每一個縫縫補補的尋常日子。詩人一唱三嘆出母與子詩意溫馨的畫面。如果生活可以有詩意,那便是母親用一雙巧手一針一線織就的詩意。因其深婉綿長,膾炙人口,讓此詩光耀千古。

孟郊家境貧寒,大半生鬱郁不得志,無人賞識,四處漂泊,一直是他詩題中的「遊子」,他的靈魂一直在思念故鄉,渴望回到千萬里外的親人身邊,思鄉之苦已到極點。讀到這裡,讓我想到余光中那首著名的《鄉愁》,這些像我一樣人在他鄉的遊子,心底的鄉愁都濃似烈酒,一旦喝下,便柔腸寸斷,淚流滿面。

我們大抵都聽說過「郊寒島瘦」的典故,孟郊與賈島齊名,都被視為是「苦吟」的行者。他們詩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心血的凝結。蘇軾曾在《讀孟郊詩》中說過,「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也寫道,「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喜窮苦之句。」其實,甘願飲文字之清貧與孤寂之人,應都是在用靈魂書寫自己的人生,在用心血煉就每一個字。一個真正的詩人,應都是帶上精神的高貴在世上認真行走的人。

孟郊的一生,或許寫詩是他心靈的托寄,苦吟是他真正的樂趣。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他每天都要面對貧窮饑寒的境遇,卻依舊對風遣詞,對月行吟,那些風格壓抑而生冷的字句才是他真正的魂靈,當然也會是他的知音。「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仰天長問,誰言寸草心?遊子的心對母親恩情的百般感激,多像那柔弱的小草對春天給予的溫暖的陽光的感恩啊!

父母的恩情太深重,堪比三春之暉,在每一個遊子思鄉念親的情結里永久留駐。 感念生命,以一寸草的卑微之心,心向母愛的煦暖之光。塵世的我們,難忘母恩,愛與陽光同在,感恩與溫暖同行。

作者:郭文姝,文學碩士,教育碩士,一個喜歡文字的人。有作品發表,有詩集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簡主義的禪 的精彩文章:

老樹畫畫:滿街全是人,準備爬上樹
又得浮生半日閑

TAG:極簡主義的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