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撇的寫法:「揭筆」如何讓線條產生變化?

撇的寫法:「揭筆」如何讓線條產生變化?

免費閱讀更多書法文章

歡迎分享

關注後點擊「見面禮」領書法資料

課件認為,書法的三大要素,就是筆法、筆勢和筆意。黃簡老師追根溯源,探究王羲之書法之奧秘,向現代學習者進行系統的講授。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自學。

第二十七集|撇的寫法

撇的起筆?

撇的運筆?

撇的收筆?

|筆記|

1.撇的中線

橫豎怎樣寫,我已經講過了。今天開始講撇捺。

第一,撇的中線。

1.1什麼是撇

橫豎是平和直兩個方向的線條,撇捺是斜線。一撇是從3號位寫到7號位。凡是這一方向的行筆,結果都是撇,這個方向特別容易引起偏鋒。為什麼呢?

因為大多數人是右手執筆。手腕不夠左,走7號位就會偏鋒。7號位中鋒行筆,手腕要特別偏左才可以。這大幅度的反手,姿勢不大舒服。因為不舒服,所以就會本能地縮短反手的距離,先寫一段右,慢慢回到左。這樣一來,撇就包括兩個動作,先右後左,成為一根曲線。於是,撇就有兩種了。

兩種撇,都是從3號位開始寫向7號位。一種是直的,行筆的時候手腕向左,一左到底。只有一個動作,書法中稱之為啄。另一種是曲的,行筆中要扭動手腕一次,先右後左,兩個動作,這一種撇書法中稱之為掠。

1.2掠

大多數的人,心中的一撇,都是掠,就是曲線。因為掠有兩個動作,所以通常都比較長,有些人稱它為長撇。不過,長撇不是書法的專用名稱。

這是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天」字,你看這一掠,猶如彎月,弧度很漂亮。要注意,我現在講撇的中線,只是行筆部分。它還有一個起筆,一個收筆,這等下再講。

這是《蘭亭序》「大」字,掠筆和剛才一樣。是換手腕寫出來的弧線。此外,另有一個明顯的起筆,一個鋒利的收筆。

1.3啄

啄的用處也很多,有些人把它叫做短撇、平撇。我建議大家用書法術語,啄。

這是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字,右上角那一筆就是啄。

王羲之《喪亂貼》「之」的啄,跟剛才那個「永」字的啄,是同一個類型。

有時候,一啄很細很瘦,但粗細並不影響它的歸類。

這是《陰符經》的「之」字,這一啄是用一分筆寫的。

文徵明寫的「公」字,啄筆很挺拔,

「蟠」,蟲字古寫起手有一啄。

「丘」字,起手第一筆,也是啄。行筆中間沒有換手腕。

2.撇的起筆

第二,講講撇的起筆。前面講橫豎的時候,我已經把主要起筆歸納為五種:露鋒一面鋒起筆、露鋒兩面換起筆、露鋒三面換起筆、藏鋒一圈起筆、藏鋒兩圈起筆。

2.1一面鋒起筆

一面鋒起筆就是看得見一個尖,起筆中線和行筆中線之間無須扭手腕。這是最簡單的起筆。

王羲之偶然也有一面鋒起筆,這是王羲之《蘭亭序》中的「能」字,起手一撇就是用一面鋒的。

這個「外」字第一撇也是一面鋒。

2.2兩面換起筆

兩面鋒起筆,起筆和行筆所用的側面不同。要扭動一次手腕來調整中軸。兩面鋒起筆,可以從左起,也可以從右起,它會影響到行筆時手腕在左還是在右。

右起筆,行筆手腕在左,近於寫一豎。左起筆,行筆手腕在右,近於寫英文的S。

這一撇是兩面換,右起筆。

這也是右起筆的兩面換。

2.3露鋒三面換起筆,有豎起筆和橫起筆之分。

橫起筆的頭,有點像一個天鵝的樣子。王羲之作品中經常有這樣的起筆。

這個「今」字,是三面換豎起筆。

這個「謝」字,是三面換橫起筆。你看是不是有點像天鵝頭的影子?

我們臨貼的時候,要看清楚他是用什麼方法起筆的。

這個《蘭亭序》中的「九」字。一撇,這不是兩面換,是三面換,是天鵝頭。

「隨」字中間這一撇的起筆,也是三面換天鵝頭。

2.4藏鋒起筆

藏鋒起筆,前面講過了,是反向起筆,繞一圈把尖鋒痕迹抹掉。轉圈順時針,反時針都可以。

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故」字這一撇,就是藏鋒起筆。

2.5藏鋒兩圈起筆

其實是用了四個面。這裡是右左上下,寫了兩個圈。

你看這個王羲之《蘭亭序》「和」字,起手第一筆,究竟是一撇還是一橫?這短短的一橫,其實是一個放大的起筆。也就是右左上下兩圈起筆法。

這是智永寫的「秋」字,第一撇兩圈起,他稍微露了一點尖鋒。像這樣的形狀,我建議都歸入蠶頭。

3.撇的收筆

第三,撇的收筆。我們已經知道,線條的尾巴通常有三種:斷尾,是用挫筆的結果,圓尾可以用頓筆寫出來,還有一種尖尾,把尖鋒拉到線條的最後。這個動作叫什麼呢?這是揭筆。

你看,智永這一撇是斷尾,用挫筆寫的。《真草千字文》「磐」。

這是圓尾,可以用頓筆寫出來。王羲之《喪亂貼》

這是尖尾,但有點問題,你看這個「矣」字的一撇。尾巴雖然是尖的,但是筆鋒有點散了。王羲之《蘭亭序》。

這個「左」字的一撇,尾巴也是這樣。

在行草書中,為了提高速度,有時候用側鋒直接拖出這個尾巴。這是側鋒寫的,不是尖鋒寫的。

我們知道,行筆時因為中軸彎曲,尖鋒總是落在後面。當寫到一根線尾巴的時候,整個筆鋒往上而離開紙面。結果收尾實際上是側鋒滑過。尖鋒沒有寫到尾部,造成尾巴鬆散。

如果要用尖鋒寫出尾部,就要用到揭筆這個動作了。

《玉堂禁經》說:「九曰揭筆,側鋒平發。『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也是三句話,我來給大家解釋。

第一句話:「九曰揭筆」。這裡講到的「揭」,是指揭腕。古代書法論著中經常提到「揭」,都是指手腕動作。

《玉堂禁經》有六次提到「揭」。在:「結裹法」這一章中,又講了「揭腕」這個術語的意思:「夫言左右揭腕之勢者,「令」、「人」、「入」等字是也。

跟「九用"比較,都是指寫撇捺的收筆動作。而且有「左揭腕」和「右揭腕」之分。再舉個例子,傳為元人所著《書法三昧》這樣說:「左為左揭腕,右為右揭腕,皆不可無力。」

所謂左右揭腕,講得淺白點,就是翻手掌。左揭腕就是掌心向左,右揭腕就是掌心向右。

第二句話定義:「側鋒平發」。請大家注意,這裡「側鋒」和「平發」是兩個動作,不是「以側鋒平發」,這樣變成只有一個動作了。唐人講的「側鋒」,是把筆鋒傾側過來,這個「側」是動詞,傾側筆鋒就是扭動手腕。這樣一來,就改變了原來的中線,你看行筆時筆心是彎曲的,6號側面在紙上,如果這樣結束,就是斷筆。當你傾側筆鋒,將筆心扭向新的9號方向,這一下原來的6號側面就離開了紙面,斷筆不會出現了。然後你把尖鋒沿著新的9號方向中線拉到尾,「平發」收筆,這樣線條尾巴就會十分尖利。

第三句話舉例:「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

「人」、「天」兩個字的腳,就是撇和捺的腳。「鳥爪形」,形容尖利。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有一個「菜」字,很多人不理解這最後兩筆撇捺的寫法。以前是看不清楚,現在放大了也不容易理解。這兩筆就是用揭筆寫的,只不過寫得明顯了一點。但給我們看清楚了他手腕的搖動的方向。

王羲之《蘭亭序》中,寫尖尾時有時用側鋒,有時用尖鋒。這個「不」字的一撇,就是尖鋒尾巴。

這是《蘭亭序》中的「今」字,看清楚了,這一撇行筆是7號位,收筆是4號位。他是換了方向的,而且是尖鋒到尾。這就是用了揭筆的結果。

王羲之《得示貼》的「故」字有一個短撇,看有點像一豎,問題是為什麼尾巴左邊似乎缺了一塊?其實就是揭筆時,筆鋒向右傾側的結果。

揭筆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橫的收筆。如果你想收出一個尖利的尾巴,就可以用揭筆這個技法。

兩面鋒:尖鋒到尾。

上一堂課講到智永《真草千字文》這個「位」字,收9號位,一豎補了一個尖尾巴,所謂尖鋒到尾,其實就是揭筆收尾。

今天,講了揭筆,「九用」還剩兩個。已經講過的這七個用法,希望大家多加練習。

撇的起筆,跟一豎是差不多的。一面鋒起筆。兩面換起筆,三面換豎起筆,三面換橫起筆,藏鋒倒起筆,兩圈起筆,右左前後。這樣幾(6)種。

今天另外一個練習,就是揭筆。你可以選擇簡單的兩面換起筆,拉下來,寫完的時候毛筆側,然後用尖鋒出。這樣呢,這尾巴就比較實。而你側的方向呢,是可以控制的。

比如說,兩面換拉下來,你側,然後拉,那麼這個尖到了右面。你也可以平出,兩面換拉下來,側,然後平出。那麼你可以看到,這個尖鋒的方向,都不一樣。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練習。

本節要點:

豎撇分兩種:啄走直線,掠走曲線。

撇的起筆、行筆、收筆的各種寫法。

揭筆是改變中線、尖鋒收尾的方法。

思考題:

「揭筆」和「衄鋒」都要扭動中軸,那麼這二者有什麼不同?

試寫啄或掠,分別用側鋒和尖鋒收尾,比較二者的不同。

- END -

圖文來源簽約作家或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點贊分享~~

可以在下面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 的精彩文章:

經典欣賞之——《好大王碑》
鋒,從何處來?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