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一無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藝術》

《獨一無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藝術》

在一期節目中蔡康永被問到,如果死後有機會能夠寫一張字條留給世人,會寫什麼?他說:在他浩如煙海的書房裡,有一本書裡面裝著2萬塊人民幣。蔡康永還補充說,希望為現在日漸衰落的實體書做點一己之力。

聽他的話,不免有同感。路邊除了雜誌已經看不到書店了,賣盜版書的都需要開著車打游擊戰才能找到一點市場,除了去最大的書店,似乎已經很難摸到紙書聞到墨香了。

《獨一無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藝術》就從各個方面解讀了目前對紙書的擔憂。整本書是作者在不同時段寫作的演講或出版文章的合集。他從出版人的角度對他在出書這一項工作的經歷進行了描寫和回顧,對出版人的必要性進行了討論,還對出版公司的公眾形象進行了解釋。從書中還能看到整個義大利甚至歐洲主流文化的出版史。

作者是義大利出版業教父羅伯托·卡拉索,他生於書香世家,除母語義大利語之外,還精通六種外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古希臘語。1999年卡拉索出任阿德爾菲出版社的董事長,這是一家出版高質量中歐文學的義大利傳奇出版商,而他本人,也可以看成一部濃縮的義大利出版史。有一眾媒體如《洛杉磯時報》等評論他是當今世界最引人入勝的文學評論家。

如同我們對於實體書的擔憂一樣,作為出版人的羅伯托·卡拉索更是對此有切膚之痛。不過他在書中濃墨重彩地對谷歌進行了批判,可以說把谷歌說成了離經叛道、大逆不道,倒讓我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尤其是作者說了這麼一句話:「無所不包的『自由圖書館』,它只用一個數字化的頁面就可以開啟,像『一本』單獨的書那樣,幾乎可以收錄這世上的一切。到時候,可能連這世界本身也消失了——因為多餘。」我實在不理解,搜索引擎怎麼會讓整個世界都消失意義了呢?

於是我查找了相關資料,很震驚。谷歌在2004年計劃掃描全世界的書籍,並且計劃將全部圖書的內容都打散,分類,嵌入鏈接,供用戶搜索後自行建立標籤和注釋(具體內容太多太複雜,所以不在書評里贅述了,會另寫一篇。)這一舉動的實際影響要遠~遠~超過卡拉索的描述,我也就理解了上面那句話。谷歌把所有書籍碎片化,就像把人打碎,按器官分類存放一樣,人不再有個性和靈魂,只是物品。而在卡拉索發表這些文章之後的幾年,這項計劃在義大利有了明確進展——義大利政府同意谷歌掃描100萬冊古籍。這對卡拉索的打擊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這個出版人就沒有那麼擔心電子書了。就像目前國內的狀況一樣,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關係也逐漸趨向平衡,而他也暗喻這一切都是圖書的「友好的影子」,在廣袤的遙遠之地互通心意,都等待著被人閱讀。作為讀者,我也認為可以放開那些紛爭,想看書的,依然會專註眼前的墨香紙張。

在《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本書中,卡拉索反覆提及封面。在他看來最獨一無二、無以倫比的書中有一本,是1499年出版的《尋愛綺夢》。卡拉索說,絕大多數藏書家都會認同它是印刷出版書中有史以來最美的一本。於是我好奇搜了一下,還真有,雖然真假不得而知,但果真售價不菲。

圖片源自logo

而他對於封面的執著,似乎也透漏著對出版人這個職業的定位。出版人是他所出的圖書的第一個讀者,也是第一個詮釋人。他手裡握著一本書是否可以存在的生殺大權,同時,還能決定讓圖書以什麼形式展現出來。而且卡拉索指出,他們出的書,從來沒有任何一本的封面是請外人設計的。所以透過這些文字能夠理解出作為資深出版人(不是為沽名釣譽而暫時投入出版行業的),這背後是多麼熱愛讀書,還有他希望給書籍能夠被公眾接受的責任和熱情。其實這也是一份普通職業,不過這份職業似乎不能得到例如商人那樣的回報,所以我願意分享他們的苦和樂。

卡拉索還講到一個詞——拒絕。讓我想起幾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具體的忘記了,大概意思是「你的價值,都體現在你的拒絕里」。說陳道明,拒絕讓他有了風骨。說時尚,拒絕才讓人有品位。說為人處世,拒絕了才有底線和原則。

我想卡拉索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他強調判斷力,判斷必須拒絕什麼作家、拒絕什麼作品,才會讓一家公司有自己的專屬風格。所以在書中,能看到他對很多歐洲出版公司和出版人的敬意,那些風格,那些拒絕,讓名字成為「名牌」。

涉及到書的風格和形象,倒是還想提一下最近看的書,基本都是通過書單推薦的方式得知然後購買的。在拿到書之後,發現很多書的左上角都有後浪,也算是認得一個出版公司的出版風格了。這雖然讓我看了不少好書,但我心裡也有個疑問,為什麼用心看的好書寫的書評,都是外國的?

《獨一無二的作品》里也有這麼一段故事。1976年,作者卡拉索和一位叫喬瓦尼·波齊的神父首次見面,在商討出品一套新書的時候作者對義大利讀者進行了抱怨,埋怨他們對本國文學太冷漠。而這位神父突然激動起來,他說,不要譴責讀者的普遍冷漠,而是要找到讓他們冷漠的根源。神父接著說,讀者在書店能找到的並不是義大利文學,而是很有限的一部分而已,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學者和出版人一起乾的好事。

這是我對國內作家能夠出些更接地氣和更實用書籍的期望。不過怕自己意見主觀我還是特意找了後浪的官網,發現原來他們也出了很多國產書,而且國產書也為他們獲得了很多獎項,看來是我孤陋寡聞。而且後浪引進了這本《獨一無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藝術》,那麼他們應該也是希望樹立自己的品牌風格,並且能夠綠樹常青。而且正如卡拉索所說,出版並不是個努力了就會賺錢的行業,所以希望還在為夢想而奮鬥的人,都能有好運。

PS1.自從上次讀書日淘寶做活動,這次後浪還過上了母親節,於是我問客服父親節也過不?客服說可能吃粽子那天事兒更大。看來會經常促銷。

2.看了這本《獨一無二的作品——出版人的藝術》,讓我了解了一些出版的門道,也讓我開始關注出版商和封面了,但是不會看,懂行的能告訴我這個封面的設計意味什麼嗎?

我還是想讀書,還是想聞墨香,喜歡指尖觸碰輕薄的紙張。那一刻世界都能瞬間安靜,那一刻思想卻可以高速飛翔。我還是想讀書,這是我的安身之道,也是我的詩和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尖虎 的精彩文章:

有了創作藝術的靈感,還需要它
這個年紀,最怕自己成為兩種人

TAG:指尖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