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毀掉你生活的,從來不是手機,而是……Part1

毀掉你生活的,從來不是手機,而是……Part1

GIF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悻悻的跟我說,喬治啊,我要完啦,我現在完全就是一個只會玩手機的,廢物啊,刷完微博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開黑吃雞,每天睡覺之前都會特別懊悔,但第二天爬起來還這樣,你也會這樣嗎?

我?開玩笑!我當然不會,咱老宋是誰呀?

jkjk,其實我是那種連蹲坑都會玩手機的人= =

我還有一項研究表明。大概有64%的人醒過來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查看手機,中午甚至一上午的時間,都會與手機作伴,糊裡糊塗的就把上午那寶貴的時光給丟掉了。

然後就有人忘了玩手機真的會毀掉一個人嗎?其實不然,你不愛學習,不愛讀書,關手機什麼事?毀掉你的是不自律,以及重度拖延。

-01-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反饋效應了。打籃球的時候可能隨便隨隨便便幾個小時就沒了,但如果換成學習時間就會過得特別慢。

為什麼?

因為籃球得到反饋的時間更短。你可能打了4,5個回合才1分鐘,就能取得一個進球,那這個進球呢,就是得到的反饋。學習不一樣啊,反饋周期長,所以你就會覺得很無聊。想像一下你打籃球的時候一小時不投籃,玩球的時間並沒有變少,是不是感覺變了??

所以說反饋理論就是提醒我們做事要縮短反饋周期,這樣才能通過麻痹你的大腦,從而提高你做這件事的效率(比如抖音,火山小視頻app,均運用到了反饋理論。)

在這裡,我想抨擊一切需要涉及到流量的軟體(包括wechat!),他們都在利用大數據掏空你的時間。這個坑啊人一旦陷進去,就會越陷越深,他們提供各種及時反饋和刺激內容。從而讓人的腦海中產生多巴胺,形成依賴,並渴望下一個刺激到來,形成死循環。

不止一次,各種場合,都有人跟我討論過智能手機的毒害之深,有人甚至斷言看一眼對方手機里的APP,基本就知道你倆是否三觀一致。

這個套路值得肯定。

為什麼呢?

目前咱們手機里裝得所有的APP都有分類用途,我平時自個會分成三類:

-讓自己開心。微博、微信、陌陌、淘寶、各種遊戲。

-讓生活便捷。滴滴打車、支付寶、導航、各種出行軟體。

-讓逼格更高。MONO、ECHO、網易公開課、各種學習類軟體。

這三種軟體的安裝比例能說明每個人時間管理的傾向有何不同。從來沒有安裝過第三類學習軟體的人,很容易就成為手機的奴隸。早晚會跌進只玩手機啥都不幹的焦慮陷阱。手機這個東西不是我們焦慮爆棚,一事無成的罪魁禍首,他只是為你的拖延症/不自律提供了一個可以暫時迴避的理由。

大多數app只是貢獻了娛樂的豐富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保護了你的懶惰和拖延。

-02-

好啦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那個年代大概是這樣子的。你媽沒有準點下班回家,你只能在家門口張望。你愛上了你們學校的一個窈窕淑女,你只能寫信來表達相思和喜愛。晚上吃壞了肚子在茅房裡蹲坑,你只能無奈的托著下巴,且聆聽著每節糞便如何在與水接觸時發出的撲通聲。

正是這看似平常而又每天必須經歷的三個場景。都承載著拉開人與人時間距離的微妙機遇。有人在等待時完成平板支撐。並背50個單詞。有人在思念成疾時,跑步五公里並回顧(複習)整個二戰史。有人在蹲坑捧著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手機確實代替掉了我們一部分原始的生活方式,但從未動搖過你那可該拔不拔了智齒。一直拖著不辦的事,會日復一日的刺激你的神經,使你更越來越焦慮,就越是想玩手機,讓自己顯得有事可做,你越是刷手機越是無線拖延。最終只能被惡性拖延打垮。

----part1分界線----

2018/5/12祝各位看到這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治宋的自我提升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喬治宋的自我提升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