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抖音是如何把用戶變成懶貨的?

抖音是如何把用戶變成懶貨的?

做有價值的思想分享

作為一個影視行業的觀察者,對短視頻「指手畫腳」,在我內心,始終覺得是有些越界的。

所以,雖然對爆火的「抖音」思考已久,卻始終不願下筆指摘。

今天,促使我落筆寫下這篇短文的,還是最近在高鐵站接人的一次經歷。這半個小時,最終激發了我對短視頻「碎片化娛樂」的焦慮。

接人的那天是周五下午,我提前到了半個多小時,就坐在出站口附近的長條椅上刷公眾號等人。

長條椅上能坐三人。在我坐定不久,很快來了位大概二十齣頭的女生,看樣子也是等人。坐下之後,她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機,發了幾條語音後,就熟稔地打開了抖音。

緊接著,我的左耳就被《拳擊舞》《離人愁》和「你要我怎麼做怎麼說,你才能愛我」……控制了。

就在我還沒定下神來,右邊又來了個挺酷的小夥子。坐下,喝了口可樂,打起了盹。

不過,可能是受不了左邊神曲大音量的感染吧,很快,他也放棄了打盹,開始刷起了抖音。

然後,我的右耳,就被大合唱版的《後來》《嘟啦》和不知是誰的「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沒有男朋友」……攻陷了。

接站等人,這是一個典型的「碎片時間消費」情境。

如果放在一年前,在這個情境下,大多數人選擇的還會是刷刷朋友圈、玩玩微博。從圖文到視頻的消費形式升級如此之迅猛,令人咋舌。

同為「碎片化娛樂」,並不是說圖文消費,就比短視頻消費高級多少。

事實上,按照咪蒙的一位忠粉的言論——她說,我的目標就是一個月讀15篇公號文——公號文的真正受眾,從最普泛的的層面來說,也就是那些沒有時間跟上節奏,但是又不甘願脫離時代的人。

至於微博,更是老早就被某些學者定性為偽大V、腦殘粉、杠精、水軍的集散地。

但是,至少在微博、微信這類客戶端的使用中,我們還有汲取信息——無論質量高低,無論思辨與否——的可能。而在抖音所構造的「信息繭房」中,碎片時間消費,就是純粹地碎片化娛樂,在逗樂、獵奇的愉悅感之外別無他物。

我不想重彈「人是有思想的蘆葦」的老調。其實,在碎片化娛樂下,我們對細碎生活感受能力的下降,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

問題並不只是出在消費者身上,而是因為一切「奶頭樂」產品都有上癮性。

為了流量變現的資本邏輯,短視頻平台不但偏愛「罌粟殼」口味的上癮內容,還擅長用技術利器嬌慣人懶惰的天性。

內容的無營養性,算是一個顯性表徵,這個大家都有共識。

短視頻平台上每一段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每一個讓人樂不可支的段子,每一位養眼的萌男美女,目的都只有一個:吸引更多的人在平台上花費更多的時間。

但是,通過技術手段對消費者的潛在影響,就比較隱蔽。

其實,50多年前,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的那聲讓學界震驚的呼號——「媒介即信息」說的就是這種潛在影響。

技術不是中性的。開發者作為媒介規則的制定者,在功能設計中一定會存在傾向。而這種傾向的實現,則會通過內容的篩選、用戶使用習慣規訓等技術手段,潛移默化地實現。

具體到抖音上,這種傾向很簡單:讓用戶變懶,懶到不願離開。而抖音的做法,也可以說非常極端——不許用戶選擇。

打開抖音,直接進入的是推薦首頁,全屏只播放一個視頻,比快手界面上豆腐塊組成的視頻瀑布更要極簡。

打開抖音,就給我推薦了個計算器版的《紙短情長》也是挺猝不及防的

99%的用戶第一反應都是上下滑動手指,更換視頻。而實際上這也幾乎是用戶選擇視頻的唯一方式了。

抖音里沒有播放目錄,沒有播放歷史,沒有視頻菜單,甚至不能快進倒退。至於搜索功能,由於大多數標題並不具有標誌性,找到想看內容的難度也非常之大。

被剝奪選擇權的用戶,要做的只有在期待中滑動手指,期待著期待著,一兩個小時就滑過去了。

比較諷刺的是,抖音作為一款以「記錄美好生活」為slogan的產品,卻用這種懶人交互最大限度上削弱了用戶「改變」的狀態。

所謂,拍抖音者不常有,而刷抖音到廢寢忘食神智不清者常見,這才是抖音用戶的日常。

當然,信息如此海量的平台,敢做這麼大膽的交互設計,也是因為有「頭條系」強大的推薦演算法支撐。

這裡我們就要談談演算法的「信息繭房」和「創作繭房」的惡性循環了。

今年一月,今日頭條的首席架構師曹歡歡在一場演算法交流會上,公布了頭條系產品的推薦演算法。在他的介紹中,列舉了幾個典型的推薦特徵——也就是從哪些角度,讓內容找到用戶。

上圖的四個特徵有些比較好理解。

比如,熱度特徵,就是把熱度信息分主題、分類、影響範圍推送給用戶。這個推薦特徵在「抖音」中使用範圍很廣。對於沒有登陸的用戶和第一次使用的用戶,因為用戶本身沒有選擇權,也沒有相關屬性數據,所以看到的內容大多是熱度推薦。

再比如,環境特徵,就是依照地理位置、時間為用戶推送信息。例如,用戶如果在山東,抖音就很可能會給他推薦以《濟南,濟南》為BGM的內容。

有兩個不太好理解:

一個是相關性特徵。這是評估內容的屬性、維度與用戶的相關性,並通過標籤、分類、主題等來進行匹配。這其實就是通過演算法和用戶數據,揣摩用戶個性化興趣的過程。

另一個是協同特徵,這是指把點擊、興趣類似的用戶分組,通過分析同組用戶的行為,為相似用戶推送內容。

不過,就「頭條系」的演算法能力強大,但從根本邏輯上看,依舊是在依據已發生的事實推斷關聯事件發生的概率。

如此來看,「只看我們選擇的東西和愉悅我們的東西」的信息繭房就不可避免。

和信息繭房同樣令人擔憂的還有與之相隨的「創作繭房「。

儘管抖音發展初期採用了內容中心化策略,請了很多明星和網路紅人在平台上生產專業內容。但是隨著「流量饑渴」和快馬加鞭的「下沉速度」,大量捏演算法「七寸」的內容開始在平台上出現。

比如前段時間被曝光的「假貨櫥窗」事件(所謂假貨櫥窗事件:今年3月,有記者調查發現,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存在大量自製假冒名牌化妝品及展示山寨奢侈品的短視頻,視頻作者通過留下微信、QQ號,將這些假冒產品出售牟利。甚至,部分疑似制假視頻還獲得了平台的推薦,成為其展示假冒化妝品、山寨奢侈品的櫥窗),這些內容生產者,在選音樂、起標題上功力更熟稔,在逃過前置的審查關後,便會在演算法的加持下被推薦給眾多用戶。

「假貨櫥窗」

而這種「創作繭房」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演算法的「他評」本質。換句話說,目前的演算法雖然可以從各個維度進行匹配,卻無法判斷內容的好壞。這正是推薦演算法的致命傷。

於是,很多以流量變現為目的的意見領袖,就會用「套路」來創作內容。

這種現象在今日頭條上已經很常見。一篇優質的原創文章,如果沒有按照演算法的套路出牌,很可能推薦量是遠低於一篇東拼西湊,但標題、標籤打得誘人的「洗稿」。

圖文的好壞甄別,尚且如此之難,更不用說視頻了。

目前,依靠中心化生產、去中心化分發的方法,和大量的審核人力投入,「抖音」尚且能夠維持內容的吸引力。但是,隨著用戶下沉和內容數量的急劇增長,人工審核一旦運力不足,就很容易出現「信息繭房」和「創作繭房」惡性循環的局面。

到時候,一打開抖音,看到滿屏都是配著小清新音樂的「美女大腿舞」「老太太嚼燈泡」,並且選都沒得選。那,也真是挺有後現代感的恐怖畫面。

最後,送給大家一張圖,這是我交稿前最後一次打開抖音,推送給我的視頻。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推給我,反正,小姐姐舞跳得不咋地,身材倒是真挺好。

【文/鐵皮小鼓】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創辦的影視行業垂直媒體。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原創,咬定採訪,革新文體,民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獨舌 的精彩文章:

讀完這份報告,2017年國產劇的方方面面都一目了然
《愛上你治癒我》:全新題材力圖直擊人心,全實力陣容打造現實力作

TAG:影視獨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