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帖的快意與苦痛

臨帖的快意與苦痛

學書法,或多或少,都先從臨貼開始。想必正在習練或已學有所成者,對於臨帖中的快意和苦痛都有深刻體會,尤其是真正進入臨帖已在書法道路上走的較遠的人。那麼,如何臨帖呢?

本文擬就有關臨帖方面的問題,談談粗淺看法。

首先要識字。識字是人生開啟智慧的重要一步。當然,現代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識字也不是太大問題。但這種識字,只是簡單的認識字而已,是學書法的必須條件。學書法還需要更進一步,不僅要認識更多的字,而且要知道每個字的寫法,包括它的繁簡體、不同書體的書寫,字的間架結構、筆劃規律、字形意義,等等。簡而言之,就是要多少掌握一點文字學。

其次要知法。所謂知法,就是要學習書法的基本知識,包括書法的形成、演變歷史;各種書體的基本特點、代表人物;書法的基本理論、前人對書法的論述;筆墨紙硯印的基本常識等;掌握書法的基本技法,主要是如何用筆、字的處理等,也就是如何運用毛筆寫字;熟悉書法的各種法度,包括布局謀篇、結構安排,更深的東西就是個人情感的滲透,等等。也就是說要知道書法是什麼,基本要素是什麼,基本法度是什麼。打好書法基本理論的基礎,必然促進書法學習的進程。就如建大樓,先要打好地基。

再次要讀帖。就像讀書一樣讀各種書法法帖。書法帖子很多,可選擇一二種來讀。讀帖主要是讀帖的形式內容、書寫情況、章法布局、作品風格、用筆特點等。熟讀之後,可多讀各種帖子或同一內容不同版本的帖子,各種帖子進行對照比較,找尋共同特點與不同之處,深探帖子中書法寫作者寫作時的時代背景、寫作心境、表現手法、線條變化、章法安排、書寫節奏、表達的思想感情、表現的文化內涵、體現的書法意境、彰顯的書寫美學等。也就是每種帖子的特點風格,即書寫者的不同書風,提高眼力。在此基礎上,可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二種,浸心經營。

第四要臨帖。熟讀或讀懂帖子之後,可以臨帖。臨帖,當然方式較多,可先描紅、再臨摹、再默摹,也可隨時隨地,心到手到,空指摹寫。臨帖就是要把識的字,運用知的法,讀帖時讀出來的東西發於手上,遞於筆端,臨摹複製在紙上。心腦手眼並用,臨摹體會,總結玩味。

第五要成帖。成帖,就是要將臨摹的帖子完整形象地臨摹出來。以上四個步驟可穿插進行,日積月累,逐步熟練,達到形像,神似,形神兼備三個層次,才能算是臨摹達到了一定水準。形像,就是所臨摹作品要與原作形狀、形式、字形、布局、結構等都要像,就像翻拍照相、印刷複製一樣,越接近原作越好。這是技術層面的活,是所臨之帖外在形式的簡單表現,容易臨摹模仿得到;神似,就是所臨摹作品除了在外形上相像以外,還要達到所包含的內在精神、所展現的意境神韻、所表現的節奏韻律、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等要與原作相近,達到與原作風格特最接近的程度。這是精神層面的活,是將所臨之帖書寫者內在活動的外在表現,不是輕易通過臨摹模仿就能得到或達到的;形神兼備,就是形像與神似的有機結合,合二為一,統一為一個整體。外形即像,內神也像,甚至基本一樣。這是形式與內容、技術與精神的較完美結合。要達到這種程度,臨摹者就要特別了解、掌握和熟悉所臨摹作品的創作背景等各種當時的情境,就要穿越到原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把自己當成那個首創者,以原作者幾乎一樣的心境去反覆臨摹、反覆揣摸、反覆成帖。說的再形象一點,就是要像原作者「魂魄附體」一樣去臨摹。一件作品,如果能臨摹到這種程度,無疑是成功的。但這何其艱難。

第六要出帖。所謂出帖,就是要立於帖而破於帖,此臨帖的高境界。臨帖不是臨摹的像誰,讓人一看寫的就是誰,而是要通過讀帖,臨帖,取其法,取其勢,取其神,取其韻,取其情。如能得到所讀所臨帖的形神精髓,神形要旨,立於帖,而又不拘泥於帖,將帖學之精華能夠隨意妙用,隨性發揮,加之以自己的體會經驗、思想情感等,自然是臨帖成功者。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就算不像誰,也自然而然有誰的影子。至於,專著於臨摹,而使作品留傳的,也是在得到所臨之人的基本精神之後形神具備的作品,比如唐人臨《蘭亭序》。

所謂藝術家的個性,並不是說他的藝術作品要顯得另類,與眾不同,而是其對藝術真諦追求探索的精神不受外界、世俗、功利的制約或影響,執著於自己對前人的認知研究,結合自身的學習實踐,否定之否定,實踐再實踐,反覆揣摸,欲達佳境,將前人成功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獨特亮點。

第七要有字外功。臨摹之外,還要有字外功底作為支撐。沒有字外功底,要臨摹好一件作品,最多也就是形像而已。沒有基礎或基礎不好,連帖都讀不懂,何況要成功臨摹。

過去書家,至少是文學家,而且還是大文豪。而現在大多所謂的書家,文學、史學,甚至書法學等都幾為零,只是一味的寫,一味的模仿,還進行所謂的創作,夢想成為這家哪家的,如此,就算寫上一百年,還只是個愛好,也只能達到僵硬的形像的地步,玩玩罷了。道理很簡單,牙牙學語,就說不流利;邯鄲學步,豈能學出妙姿?

書法之路是快樂而痛苦的,其中的滋味,只有真正進入書法境界的體驗者才能知曉。我們知道,現存世的《蘭亭序》並非王羲之手跡,而是唐人摹本。可以試想一下,當時人們臨《蘭亭序》的精神狀態。那種鑽入帖子中而興奮不已的快意,那種臨摹帖子而不能自拔的苦痛,是不可言說的。所以,真正要在書法上有所成績,甚至有所成就,就必須反覆揣摸臨摹自己喜歡的書法帖子。從中感受書法帶來的快意與苦痛。為追求心愛的東西,苦痛也是快樂的。

真正有天賦,有志於在書法上有所成的愛好者或專業書寫者,盡量當書家,而不要當書匠,更不要把螞蟻跑,把蝌蚪游,當什麼大格調,大境界,大韻味的創新來推崇。當然,它們的形態可以借鑒運用於書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養,人文內涵,惟有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的眼界、心境、手藝,才能有較大的內涵、情懷、格調,才能臨摹或寫出耐看、受讀、有一定味道的書法作品。如果自己是螻蟻,卻妄想要有龍虎境界,只能說精神可佳。

2018.5.9蘭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之美 的精彩文章:

TAG:黑白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