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紐約》雜誌評論:美國偉大畫家菲利普·加斯頓如何重新定義莊嚴

《紐約》雜誌評論:美國偉大畫家菲利普·加斯頓如何重新定義莊嚴

豪瑟沃斯香港即將舉辦美國藝術家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的個展「畫家之形,1950-1979」(A Painter"s Forms, 1950-1979)。此次展覽是繼1985年在澳大利亞的巡迴展後,藝術家在亞洲的首次全方位回顧展,回溯了加斯頓繪畫形式的演進過程,展現了其藝術生涯中最為多產的三個重要時期。

《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的著名藝評人、此前剛榮獲了2018年度普利策批評獎(Pulitzer Prize for Criticism)的Jerry Saltz於2016年撰寫了以下文章,梳理了加斯頓由抽象過渡至具象的創作歷程,以及與之相關的藝術歷史背景。

美國偉大畫家菲利普·加斯頓

如何重新定義莊嚴

(本文譯自《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原文)

菲利普·加斯頓,《標誌》(Sign),1970。攝影:Alex Delfanne,圖片:豪瑟沃斯

雖然菲利普·加斯頓較晚開始進行此風格的創作,但他在1957年時,便已經是一位備受尊敬的第一代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而他厭惡這個稱謂)。加斯頓究竟有多「晚」?

上世紀四十年代,同代藝術家如阿希爾·戈爾基(Arshile Gorky)、弗朗茲·克萊恩(Franz Kline)、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正在探尋全面的抽象風格。然而加斯頓直到1950年都一直在探索人像、背景、實體空間與物體。波洛克——曾與加斯頓在洛杉磯就讀同一所高中(兩人因設計諷刺傳單而被開除),並鼓勵加斯頓在1935年移居至紐約——自1939年便開始創作抽象繪畫。戈爾基則於1932年開始;羅斯科和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發展出抽象風格。加斯頓直到約1950年才完全實現抽象的轉變。歷史是幸運的;假如他再多等待一刻,抽象表現主義的列車便將離他遠去,而我們也將不曾聽聞過他。

菲利普·加斯頓,《畫家3號》(Painter III),1963。圖片:豪瑟沃斯

加斯頓一直是一位猶豫的辛勤工作者——當他的創作終於發展至真正的抽象風格時,他卻矛盾了。他說:「每個真正的畫家都想要、也都極其渴望成為一名寫實主義者。」為他贏得美譽的抽象作品擁有破碎的筆觸,描繪著優美而富有詩意的畫面,珍珠似的藍粉色調或隱或現,結合了莫奈與透納的寧靜風景,與蒙德里安早期的水中碼頭倒影。但是加斯頓開始感覺他好像只是在邁著小步。

菲利普·加斯頓,《位置1號》(Position III),1965。圖片:豪瑟沃斯

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感到自己「無處可走,」說道:「我希望我能達到有勇氣在我臉上畫畫的境界...... 在畫布中央只畫一個造型。」加斯頓在其藝術生涯頂峰時刻這樣照做了。

菲利普·加斯頓,《M的花園》(Garden of M),1960。圖片:豪瑟沃斯

1970年,加斯頓的抽象創作告一段落;從那時起直至他於1980年逝世,加斯頓將抽象拋在身後,創作出了二十世紀晚期最有影響力且令人難忘的繪畫:體型巨大的三K黨成員抽著煙駕駛著變形車;獨眼巨人頭像在床上凝視著燈泡;層層疊疊的腿和鞋子;藏在毯子之下、手握畫筆的人像——許多圖像帶有敘事元素,通俗易懂,好似連環畫,但同時又具有隱含意義。我看到了蜘蛛、蠑螈、雲朵、船夫、舞蛇者,以及照亮夜色的燈籠。受加斯頓作品影響的藝術家包括:尼可·艾森曼(Nicole Eisenman)、艾米·西爾曼(Amy Sillman)、艾伯特·歐倫(Carroll Dunham)、卡羅爾·鄧納姆(Carroll Dunham)、伊麗莎白·默里(Elizabeth Murray)和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其中,巴塞利茲於1959年觀察到加斯頓的創造帶有「一種抽象的扭曲...... 滿是具體的造型。」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但是放棄抽象的代價是很高的。加斯頓這一代藝術家獲得認可比較晚。貧窮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們在美國單打獨鬥,沒有觀眾、也沒有藝術界機制的支持。他們只有彼此。正如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而言:「我們自食其力。」這些藝術家執迷於跨越畢加索、從事非具象繪畫。他們將自己的一生押在這份賭註上,這也是為什麼任何變節或不忠的跡象都被視為對集體的威脅。即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早期,美國認可了抽象表現主義藝術,他們仍被人嘲笑:「我的三歲小孩也能畫成那樣。」更糟糕的是,在他們登上藝術舞台不久後,由賈斯培·瓊斯和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領銜的新一群藝術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創作在觀念上對立的作品。1962年,西德尼·賈尼斯畫廊(Sidney Janis Gallery)策划了一場展覽,呈現了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偉恩·第伯(Wayne Thiebaud)和克拉斯·奧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的作品。加斯頓、羅伯特·馬瑟威爾(Robert Motherwell)、羅斯科和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視此展覽為一種背叛,紛紛與畫廊解約,以示抗議。據說在這場展覽中,德·庫寧對沃霍爾說他是「一名藝術殺手。」但加斯頓與他的同輩藝術家持有不同的立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斯頓暗自想要做出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auserWirth畫廊 的精彩文章:

2018紐約弗里茲藝博會:豪瑟沃斯「別無意義」
《紐約時報》展評:抽象主義之父阿希爾·戈爾基《被銘記的幸福的藝術》

TAG:HauserWirth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