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從不被愛到學會愛,隔著多遠的距離?

從不被愛到學會愛,隔著多遠的距離?

作者:羅近月

來源: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在很多女孩心中,最美好的愛情應該跟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樣,即便生活中遇到重重阻礙,但想像如果有個足夠愛自己的人,從此便可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在現實生活中,那些被愛情拯救的「白雪公主」,就真的幸福了嗎?

若結婚是為了讓愛情更美好

那註定會失望

在小E看來,自己的婚姻一開始非常完美。大學戀愛,畢業結婚,在她最迷茫、無助的時候,是愛情和婚姻給了她希望的曙光。

她有了愛自己的男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再也不用看父母的心情過日子了。

於是,她格外珍惜婚姻,為了做一個好妻子,除了努力工作,還包攬了幾乎所有的家務,她覺得只要老公能專心工作,她就心滿意足了。

三年後,他們的孩子出生了,他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職,他變得更忙了,孩子和家務更理所當然成了她一個人的事情。

雖然很累,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看著丈夫的事業越來越好,她也無比開心。只是,有時候當丈夫回來時,她也想跟他說說話,但常常說上幾句就看著丈夫一臉的不耐煩,她只好知趣地回卧室陪孩子睡覺。

就在她覺得所有人的婚姻都應該這般忍耐時,無意中瞥見先生手機上的閃過的一條信息:親愛的,在幹嘛?

她感覺自己像觸了電一般,才想起他和丈夫之間已經許久不再有這樣親密的互動了。

她開始找他吵,問他要解釋,規定他回家的時間,要求他一起分擔家務,他總是有很多理由拒絕。那些以前看來無比正當的理由,現在她一個也聽不下去了,她覺得他已經不在乎自己了。

她對他已經失去了信任,回顧多年來在關係里的辛苦付出,她抱著自己失聲痛苦,想著當初嫁給愛情時的幸福,再看到如今生活中的處處憋屈,她不明白為何自己這麼努力,最終還是嫁給了缺愛的婚姻。

小E的疑惑,也是目前很多女性正在經歷的情感困境。在關係里,她們努力付出,成了關係里最包容、最理解、最善良、最體諒的伴侶,可最終不論是她們的丈夫,還是他們自己,都在這樣的關係里感覺到無比壓抑。

若婚姻中少了這個階段

無論多少愛都會變成不被愛

經過婚姻的挫敗,小E想到最初愛上他的時候,無論做什麼他都十分支持,所以在一起時她感覺特別舒服。而現在當她告訴他想換個工作、想出去旅遊時,他頂多只是隨口附和一句,並不真的用心替她考慮。

在她絕望的時候,她想到了離婚,然而丈夫依然不願意跟她談離婚。為了孩子,她希望能好好的結束婚姻,只得想辦法去說服丈夫。可是為了完美的離婚,丈夫不配合,她又被卡住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在小E的心中,她覺得如果丈夫愛自己,就應該主動照顧自己的感受,至少應該在自己表達想法時,給一些建議、幫助或支持,不應該只是冷眼旁觀地看著自己。

這看起來是關係里很正當的情感需要,卻從某種程度上凸顯出了小E成長中的缺失。因為,一個心理獨立的人,在遇到反對或不支持時,常常會有辦法去堅持自己,而小E卻格外渴求先生的支持,需要先生的足夠的愛才能開始任何行動。

當我們回顧小E從戀愛到婚姻的整個過程中,發現即使已經進入婚姻,他們的關係卻沒有經歷磨合階段。所謂磨合的功能在於,讓兩個人因為愛情而結合的人,在衝突和矛盾中,讓彼此都能保留很重要的一部分自我,也容得下對方的那部分自我。

看起來小E在努力經營婚姻,實際上她更像是在完美自己的愛情。她渴望通過付出去換回對方更多的體貼和理解,卻忽略了婚姻中最重要的不是趕快犧牲自我,而是去堅持最重要的那部分自我。

在婚姻里,無法堅持自我的人一開始總是不求回報地付出,直到對方讓自己失望時,又拚命索取回報,他們親手建立起一段不平等的關係,又親手毀掉這樣的關係,最終把責任推給對方去承擔。

所以,當你想要一份足夠好的婚姻時,並非是你需要選擇一個多麼完美的人,而是取決於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不懼衝突,並且可以在衝突中堅持自我。

每一段的婚姻深入,都需要兩個足夠心理成熟的人去hold住磨合過程中的關係顛簸,才能讓婚姻從愛情的虛幻中落地,開始無縫對接到現實的生活。

從不被愛到學會愛

隔著多遠的距離

經歷的越多,越能深刻地體會到:不被愛,不是因為因為遇到的人不對,而是這更像是一種重複的關係模式,在一些女孩的人生中不斷複製出相同的痛苦經歷。

她們的經歷大多數有這樣的特點:

1、在成長過程,父母對其情感關注極少,甚至完全無回應;

2、感到自卑,渴望獲得理解和支持,又總是失望;

3、對愛情或婚姻寄予很高的期待,進入關係後很快失去自我;

這些特點顯示出,在她們生命的早年,父母沒有給到她們足夠的情感回應,支持她們發展出足夠自信去走向獨立。於是,她們不得不尋找一個能夠以自己為中心的人,或者是一個自己理想化的人,與之相結合來發展自己殘存的內心渴望。

如果幸運遇上這樣一個人,那個內心缺愛的窟窿看起來在這一刻已經被補上了,這會讓她們突然有了足夠的勇氣去工作、去生活、去面對人生挑戰。

然而,如果真的和這個人進入婚姻,卻必然面臨新的挑戰。因為,在一個你需要靠對方的支持來填補心理窟窿的人那裡,你是不敢有自我存在的,因為他能幫你填補窟窿,你所有的努力就只能為了去索取或留住想要的愛和支持,不敢也不願意去面對衝突。

這樣的婚姻,一開始就獲得了想要的愛,卻又不會獲得一份平等的愛,你只能用不斷的付出,期望換回更多的養分去成長自己,然而進入婚姻的對方,大多跟戀愛時已經判若兩人。

如果對方不那麼支持自己,很多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做得更好,但對方可能不願意再變回從前。於是,在這樣的關係撕扯中,如果再加上一些外力的因素,許多人只得在經歷了許多傷害後,在理智上接受他終究是不愛自己的。

不管是否覺得自己應該離開,而要把一個填補自己內心窟窿的人從自己的期望里拆除,無疑就會再次暴露自己的窟窿。這很容易讓她們跌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不得不回到跟父母的關係里去糾纏來填補缺失。

所以,許多女性明知道自己應該結束一段關係,但是卻無論如何也結束不了,是因為忽略了這段關係曾經對於自己的意義,忘記了不管關係怎麼變,那種曾經的感覺或許直到今天依然是自己內心的重要支柱。

對於極度渴望被愛的女孩來說,常常在結束一段關係時要做的功課,比如何尋找和開始一段新的關係要重要許多。如果能夠很好地去關注自己內心的體驗,把對自己的成長意義和被傷害的體驗剝離開來,許多人其實再也不用再回到最初內心的大窟窿里去複製不被愛的痛苦模式。

從不被愛到學會愛,到底隔著多遠的距離呢?這取決於你能否在經歷開始的時候,去靠近自己的內心,直到在一段關係中整合出成功安全的被愛體驗。

如此,當你在這樣的體驗中,發展出一個更穩定的心理基礎,在今後的關係里就再也不用過度的付出去乞求他人的支持。你會變成一個獨立、自信、堅定的女人,用真實的自己去迎接關係的衝突和碰撞,享受關係里簡單自然愛的發生,也用不苛求的愛去滋養你的伴侶!

所以,無論任何時候,遇上愛是一種幸運,而把愛變成幸福的開始,還是痛苦的循環,卻取決於自己!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過完這個「五一」,我們離婚
一曬就長斑?這款防晒5天賣出1萬支,被眾多女性稱為「皮膚保護傘」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