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太極拳推手時「抨勁不丟」

論太極拳推手時「抨勁不丟」

論推手時「抨勁不丟」

「抨勁」分為狹義的「抨勁」和廣義上的「抨勁」。狹義上的「抨勁」指的是整體之勁走弧形,向前上方的勁。和形意拳的崩拳之勁一樣。是有方向和角度的。這是依十三勢中四正的「抨勁」來概括的。

從廣義上講,「抨勁」,就是功夫,簡單的說就是整體練成一家,一舉動,整體旋轉、位移,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隨腰腿而動,並有向外的支撐之勁。沒有固定的方向和角度,也沒有具體分為那個部位,功夫高的人渾身上下每個地方都有這種勁。而且,不管是抨、捋、擠、按,還是采、挒、肘、靠,或者是各種勁法相互變化,都依此勁為基礎。《十三勢說略》講「勿使有缺陷處,勿使有凹凸處」既是此意。

我們做個比喻,沒有抨勁就類似一個跑了氣的大皮球,有了抨勁,就是充足了氣的大皮球。皮球的每一個球面上的點都可以承載球體的重量,都能在球體運動時傳出整體的動能。

但是,因為「抨勁」在初級階段是通過手臂來表現出來的。練拳練出了「抨勁」,就是指在腰腿之勁可以傳到手上了,不管習練者出拳攻擊之時,還是自身手臂受到攻擊之時,力都可以傳到腳上,手臂不會軟、散、無力。所以,一般意義上說一個人 「抨勁」好,都會講:「手上的『抨勁』不錯,或者說:「手上『抨勁』很大」、「手『抨』的很圓」等等。李亦畲在《五字訣》中有言: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此處之「兩手支撐」就是抨勁。

所以,對於一般練太極拳而言,抨勁往往指的就是整體勁在兩手臂上的支撐之勁。

筆者曾做過一個解釋-----在人突然遭遇外力撞擊,例如遭遇車禍之時,不自覺的手臂會擋駕,有「抨勁」的人,雖手臂筋肉沒有用很大力,但汽車的撞擊之力不能使其手臂撞癟,人整體飛了出去,但傷不了;沒有「抨勁」的人,緊急之中,雖用很大力,但手臂還是支撐不住自身的重量,或手臂被撞癟,或肩部被撞散,或腰部被撞得後仰,這時人雖撞出去不遠,但卻受內傷。

內家拳界的前輩們常常告誡後人,要把身上的勁掛在手上。李仲軒前輩也曾經說過,練功練到可以兩手掛在單杠上,把人掛起來,就算練出功夫了。其實也都是這個道理。

「抨勁」是太極拳的母勁,老前輩喜歡把它稱為「骨子裡的勁」,恩師看到弟子或再傳弟子中,剛練出抨勁的,稱之為「練出剛勁了」。所謂「剛勁」不是剛猛之勁,是身體基本練整了,具備了一定的功力。

所以,常常我們見到內家拳的高手在推手時,可以把人整個放飛出去,其實就是推手的雙方都具備一定的「抨勁」,又借力借的好的表現。

當然,「抨勁」不是練挨打用的。剛出「抨勁」的人被打時由於自身的受力部位可以承擔整個身體的重量,但走化尚不巧妙,故而會被放的很遠。不過,反證過來,在接勁的一霎那,受力者的勁是傳到腳底的;那麼換一個場景,自己在發力的時候,運用的也就是整體之勁了。此時,威力很大,而且不需要蓄力,手臂微動,腰腿發力就可以。勁越整,打的越乾脆利索。

由於推手是自己人練習功夫的一種手段,兩手臂有更多的接勁練習。所以,「抨勁不丟」在推手時對於練習者的感受也就更明顯。其具體要求是指在推手時,兩手臂放鬆,肘部保持一定的弧度,小手臂不可離身子太近,並在腰腿之勁的帶動,協調運動。發力之時,找準點,力從腳起,一動皆動;受力之時,抨住勁,隨身步的變化,或進或退,或化或發。正所謂「手不可妄動」既是此意。但是,也要說明,手上的「抨勁」,不是兩手臂綳著勁,用力的撐在那裡。那樣就成了死勁。「抨勁」是功到自然成的表現,接手之時,雖然放鬆,但是卻威力十足。


太極拳推手的目的是輕靈活潑求懂勁。勁,就是看不見的敵我雙方的整體之勁。勁是無形的,但是,在發勁之時卻是有方向、角度和大小的。太極拳是武術,武術都要解決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殺傷力。沒有殺傷力,打了敵人幾拳都傷不了對方,就很麻煩了。所以古槍譜有「槍不透甲不扎」的要求。原始的武術或者求速成的武術,一般通過練習力量和速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太極拳則不然,它是通過練習整體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事實證明,後來武術界的各家各派都採用此法。不過就是強調的程度不一樣而已。

所以,推手之時一定要有用腰腿之勁帶動兩手的意識和功夫,切不可兩手亂舞。這樣莫說練不出所需的功夫,即使有一點「抨勁」也會被推散了。

當年楊家前兩代祖師教拳之時,都是要求習練者三年之內不許學推手,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弟子們的整勁,並在三年之內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以免推起手來規矩全無,浪費了師徒的光陰。

但是,有了一定的抨勁之後,因為有求勝的心理,而自己的走化功夫不到。所以,一旦推手,規矩就又丟了。-----發力之時,由於整體之勁尚未完全形成,力由腳起就顯得沒有胳膊發力來的直接,所以就不用腰腿之勁,改為胳膊的推、抓、拿等等,以求贏人;受到對手發力之時,自己害怕被放出去,失了面子,所以招式就更多了,有的自以為聰明,乾脆搭手之時,故意把手臂之勁與身體之勁散開,一遇攻擊,手是軟的、散的,力傳不到整體,故而避免被放出去。還有的,遇到來勁,身子左歪右斜,前俯後仰,不惜舍掉身形來化開對方之力。還有的更是乾脆什麼都不顧,上來就是摔跤。這就是「抨勁」丟了,在楊家傳統太極拳看來,就是錯誤的。

其原因有:

第一,上面我們講到,推手雖然是求知彼的功夫,但還是在進一步的培養自己整體之勁,所以,一旦在推手時養成了局部亂動的意識,那麼就破壞了功夫的進程。練出來的就是軟、散之勁。未來在技擊之時,就沒有了任何的優勢;

第二,推手時運用整體之勁去接手,本來就很難,而恰恰就是如此才可以練出功夫。尤其是推手時雙方的速度並非一成不變的,剛好可以練出「知節拍」的功夫;

第三,前面我們講到「懂勁」的「勁」是看不到,卻真實存在的整體之力,在推手之時只要雙方平心靜氣,「抨勁不丟」,就可以在長時間的練功之後,「聽」到對方的來勁,慢慢的越來越清晰,對其方向、角度、大小的判斷也越來越明了,這時就入門了。

第四,推手不管有多麼重要,終究還是練功的一個步驟,上升不到技擊,都是空的。但老前輩常說「推手就是接觸的散手,散手就是不接觸的推手」,那麼推手怎麼才可以上升到技擊呢?這個問題,咱們在推手篇章里會詳細的介紹。在這裡就簡單對於「勁」來作以說明。如果想把推手過渡到技擊,在「勁」上,就是要把推手練出來的判斷,由近及遠,由接觸到不接觸。甚至到雙方持械技擊亦是如此。

第五,推手也是遵循太極拳練功的基本順序,「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再到無圈」。其接勁的幅度會越來越小,變化會越來越巧。這時對於習練者的整體功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比如,推手的高級階段要求打化一體,就是在接手之時連化帶發。外形根本看不出來,不懂的人還以為是「頂」出去的,只有具備一定功夫的人才看的明白。這都是需要在「抨勁不丟」的基礎上練來的。

到了器械就更是如此了。假如敵我雙方都是持刀相搏。最好的辦法就是敵我剛一照面,不招不架,一刀解決對手。這隻有「懂勁」了才可以做的到。功夫不成熟之時,就很難有這種能力。另外,如果敵人的功夫也不錯,或者敵人突然偷襲,措手不及,需要招架呢?首先,持刀之手是不能軟或者泄的,否則還是性命不保。那就需要雙刀相接的瞬間,可以在「勁」上不和對方的刀成180度的「頂勁」。否則,再好的刀,也要被砍壞。這就需要接刀之時勁走弧形。這也是「抨勁不丟」。

但是,嚴格意義上講,推手是很複雜的功夫。推手之時的要求也很多,欲練出好的功夫要求更是苛刻。習練者一定要按照規矩練習,現在很多人的推手和技擊脫鉤就是基本原則丟了。恩師常講,「推手之時切不可有求勝心理」,「不要追一時之勝負,笑到最後才是甜的」。

另外,「抨勁不丟」不僅僅是在推手過程中如此,在散手,器械技擊之時亦是如此。尤其是實戰之時,手上沒有抨勁,就不能接、化對方來力,自身也發不出冷脆之勁。

東莞歸真太極拳社原創

選自郭石磊老師《太極拳抉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傳統太極拳造福帕金森患者 輔助治療公益項目在滬啟動
其實,太極拳並沒那麼好!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