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瞿良:汶川地震那年我18歲,一天就長大了

瞿良:汶川地震那年我18歲,一天就長大了

來源:國防在線客戶端 作者:牛晨斐、禹雲飛

瞿良:汶川地震那年我18歲,一天就長大了

牛晨斐 禹雲飛

18歲,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記憶,只是對瞿良來講這段記憶要更深重一些。

「外公上過戰場,父親上過戰場,我也上過戰場。」瞿良口中的「戰場」,便是18歲時那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大救援。

一日戰場 一生榮光

「當時我是義務兵,而且每個班都要安排人員留守,我怕自己被留下來。」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不久,瞿良所在部隊接到救災任務,他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

汶川大地震,最重的縣城是北川,2008年5月14日凌晨,瞿良所在部隊抵達綿陽,換乘卡車去往北川。

離重災區越來越近,眼前的一切都讓他感到窒息——幾乎所有的建築都倒塌了,零零星星立著幾座勉強還可以算得上倖存的樓宇,原本的三樓變成了一樓,還有一半埋沒在地下。

抗震救災期間。

「解放軍叔叔來了!有救了!」回想當時物資運送至被倒塌物隔絕的村莊時的情景,瞿良腦子裡全是村口小男孩看到他們邊跑邊喊的身影。

或因地震震垮道路,或因餘震引發山體滑坡,一個個被隔絕的村莊就像一座座孤島,然而,通往這些孤島的必經之路是一條沒有路的路。山上飛石不斷,面對難以前行的峭壁懸崖路,瞿良跟戰友們用繩子一個拴著另一個通過。「我們當時還有一個口號——一個都不能少」說到這兒,瞿良的語氣略帶一絲輕快。

為了盡量多得運送醫療用品和食品,每次行動他們給自己帶的東西都非常少,「我記得當時我們五個人,分了一份100克的乾糧,這份乾糧在五個人的手裡轉了一圈,還剩下很多……」

入駐災區不久,與駐地一山之隔的唐家山堰塞湖出現緊急情況,戰友們一個個沖了上去,瞿良卻被攔了下來。「我們單位成立了黨員突擊隊,急難險重任務都是他們先上,我不是黨員,所以大家都很『照顧』我。」當天晚上,他向黨支部遞交了火線入黨申請書。2008年6月20日,瞿良所在黨支部為他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火線入黨儀式,瞿良站在廢墟中,面對黨旗,莊嚴宣誓。這一天,恰好是他18歲的生日。

送別群眾。

儘管18歲這場生死大救援成就了他一生的榮光,但瞿良心裡明白,這並不是一塊閃耀的勳章,這段他不願再經歷和複述的過往,必將成為他人生路上一塊重要的警示牌,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無論是十年前還是十年後……

十年汶川 十年瞿良

十年前,這場突如其來的強震,成為國人永恆的傷痛記憶。

十年後,這片曾經滿目瘡痍,隨時可能崩塌的殘垣斷壁旁崛起了一座嶄新堅固的新城。

十年,3600多個日日夜夜,時間記錄著點滴蛻變與成長。

「好好活著,就是最有意義的事!」從災區回到軍營,瞿良先後2次榮立三等功,2013年比武考核更是一舉打破所學專業全旅記錄。正當提干提上日程,一切都風生水起的時候,一通來自母親的電話讓他方寸大亂。

「幺兒,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怎麼跟你說,你爸爸癌症晚期了,醫生說還有一個月時間!他一直以為是普通手術,叫你不要擔心。」聽到這裡,那個受傷流血都不曾吭聲的硬漢,扭頭衝進連隊會議室,放聲大哭。「好好工作,任何時候都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父親的話在耳旁縈繞,就這樣,他跑向值班員位置,吹響了集合哨音。

軍校期間的瞿良。

「去往新駐地70多公里的山路上有500多個彎道,越走越荒涼,心裡怎麼可能沒有落差?」2017年6月,因部隊調整改革需要,瞿良所在單位整建制改編,從原陸軍軍官學院畢業回到原單位工作剛滿一年的瞿良隨即從省會城市分流到了偏遠艱苦的西南邊境。

一不留神就引起輕微滑坡,腳下就是奔騰的怒江,第一次去邊境巡邏的瞿良手腳並用的「走」完了全程。

那麼大的災難我們都挺過去了,還有什麼能難得倒自己?想到這句寫給地震中救援過的小朋友的話,瞿良的心顫了一下。不懂就問,不會就學,不行就練!之後的幾個月,他主動要求參加每一次巡邏執勤、主動向戰士請教。如今,戰士眼裡那個「幹部學生」已經被貼上了「問不倒」、「邊防通」的新標籤。

瞿良帶隊邊境巡邏。

左手放下 右手執著

「我們把物資送到一個小村莊時,一位老人家跪著抱著我的腿顫抖著說謝謝。」這一刻,入伍不久的瞿良第一次體會到了軍人的責任與擔當。他說,拋開名利,他就是一名軍人,他的生活就是保家衛國、訓練戍邊,這也成為了他的執著。

「這是我到新單位的第一次比武競賽,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不想錯過。」 為了備戰上級比武競賽,正在休假的瞿良選擇提前歸隊。「8個課目連貫作業,5個課目都是我第一次接觸,必須得加班加點學習。」

現在的瞿良。

當指針再次指向5·12,瞿良已從一名新兵成為肩扛一杠兩星的排長;擔架上弱小的「敬禮娃娃」郎錚長成翩翩少年;送別人群中打出橫幅「長大我當空降兵」的男孩程強成了黃繼光班班長;「地震寶寶」陳震揚也將迎來他的十周歲生日……

汶川,轉眼已是十年,災難帶來的傷痛慢慢撫平,但我們始終選擇銘記,銘記從悲壯走向豪邁,無數個像瞿良一樣的軍人放下生死、放下名利與安逸帶來的希望與感動,銘記廢墟之上驅散所有惶恐和不安的中國力量。

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綠草茵茵、安昌河靜靜流淌,想要回去看看卻苦於沒有時間的瞿良翻看著照片中的北川新貌笑道:「我還記得那個小朋友在之前的回信中說他也想來當兵呢。」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

再過一個月,瞿良將迎來他28歲生日。

今天,汶川馬拉松也將帶著世界各地的跑者們見證汶川重新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能打勝仗,方能不負社會尊崇
勞動節,千萬別忽略了這些兵哥哥的勞動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