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牛犬孝親看人類的本性良知

從牛犬孝親看人類的本性良知

天地之間,凡有靈有性、有血有肉、有皮有骨者,誰無父母?

母子情深、孝親友愛,是人類的天性,也是動物界與生俱來的本能。

清代文人徐昆所著《柳崖外編》中有篇故事:

江蘇沭陽縣有位王屠夫,以殺牛為業。一次,他買下母子兩頭牛,打算先殺母牛,就把它捆起來,磨刀準備宰殺。此時有人敲門,他便放下刀出去。牛犢趁機銜起刀,來到以種地為生的鄰舍孫老漢門前,用牛角頂門。

孫老漢出門一看,見牛犢嘴裡有一把刀,正在往下吞,還剩下一半,不一會兒就全吞了下去,朝著他哀號。孫老漢感到驚異,這時王屠夫也因找牛犢和刀來到了孫家。孫老漢問明情況,才知道牛犢是不願母牛被殺所以吞刀。

孫老漢心生不忍,就用雙倍的錢把母牛和牛犢買下。牛犢見到母牛便叫起來,一邊叫一邊跪在地上。母牛也在它的旁邊卧下,從頭至尾舔著牛犢。孫老漢原以為牛犢肯定活不了,沒想到過了幾天,竟然沒什麼事。

後來,母牛為孫家奮力耕田多年,那頭牛犢則繼續耕種了二十多年,直到孫老漢的兒子那一輩才死。當這頭牛犢死後,有聽說過吞刀奇聞的人剖開它的肚子查看,發現那把刀在腹胃之間,被一層厚皮包著,就像新刀裝在鞘里一樣。

作者在篇末說:相傳有牛犢為母牛潛埋屠刀,也聽說在家鄉發生過類似的事。而這頭牛犢卻為母吞刀,卻令人倍感酸楚。兩頭牛感恩圖報,在孫老漢家耕田力作一直到死,可以說母子都沒有辜負救命的深恩。

這篇故事也被編入印光大師極力推崇的勸善書《物猶如此》中。

印光大師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物雖異,靈蠢互形,蠢人識暗,靈物智明。五倫八德,固不讓人,其誠摯處,比人更深。」

母子之情是一切眾生的天性,相比某些複雜多變、虛偽狡黠的個別人而言,動物界的感情有時反而更加誠摯真實,令人動容。

明代張潮的《虞初新志》引過《聖師錄》中的一則故事:

唐朝的禁軍大校齊瓊,常陪皇上狩獵。齊瓊家裡養了四條出色的獵犬,齊瓊總用最好的食物餵養它們。其中有一條犬在進食時,總是把食物填滿嘴中,然後出去進到茂密的草叢,接著又回來取食。齊瓊覺得很奇怪,就讓僕人察看究竟。

原來在北牆的枯洞里,有條又老又瘦的母犬,身上長著瘡,非常骯髒,是這條獵犬的母親,獵犬正在用口中銜來的食物餵養它。

齊瓊聽後驚嘆了很久,命令僕人用一個小箱子把這條母犬抬回,找來破舊的褥子給它當墊子,用剩飯餵養它。這條獵犬朝著主人搖尾巴,把頭低下,好像心存感恩的樣子。

從此以後,齊瓊每當在狩獵中遇到獵物,無論擒捉追堵,這條獵犬都行動迅猛,如同一員飛將。而齊瓊也因此常常獲得皇上的賞賜。一年後,母犬死了,這條獵犬更加儘力。

齊瓊去世時,這條犬日夜嗥吠。停棺一個多月後,即將在郊外入土安葬,就把這條犬留下看家。就在棺木入土的那天傍晚,這條犬獨自跑來,不停地向棺柩叩拜,把身下跪出了一個坑,頭上也流出了血。棺柩掩土尚未完畢,這條犬便死去了。

後人有詩讚揚這條獵犬:「病母銜恩豢養豐,赤心報主死生同。豈唯孝犬人間少,更有稜稜國士風。」

《關帝覺世真經》上明確指出:「戒殺牛犬」。耕牛任勞任怨,耕種操勞,為農業生產勞盡體力;家犬忠誠護家,一心不二,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耕牛家犬,皆孝養生母,感恩圖報,人為萬物之靈,通曉事理,又豈能忘恩負義,忤逆不孝?

世上眾生皆有靈性,無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本性無二,並無分別。

感恩敬孝,飲水思源,孝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是做人的本性良知。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公文化彭允好 的精彩文章:

憑良心做人做事就是關公文化

TAG:關公文化彭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