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援這位東漢名將,自投奔劉秀後,出生入死22載

馬援這位東漢名將,自投奔劉秀後,出生入死22載

沒有答應。馬援不服地說:「我還能披甲上馬!」說著,令人牽過一匹戰馬,他抖擻精神,飛身而上。光武帝笑道:「這個老翁好威風呀!」於是同意馬援率4萬人征討五溪。行前馬援對友人說「我受國厚恩,現老了,活不了幾天了,常怕不能為國而死,今遂我願,可以安心瞑目了」。

決心以實際行動實踐自己以身許國的誓言。第二年春,馬援進軍到下雋(今湖北通城西北)後,與中郎將耿舒在進軍路線上發生了分歧。從下雋到五溪有兩條路,一是從壺頭(今湖南沅陵東北),一是從充縣,(今湖南桑植)。耿舒認為,從壺頭進軍,路近但水險,堅持走充縣。

馬援則認為,充路不但繞遠而且耗日費糧,若走壺頭,如扼敵咽喉,敵人不攻自破。光武帝同意了馬援的奏章。但是,當軍隊抵達壺頭時,正值酷暑季節,馬援和將士們多染疾病,五溪叛軍又憑險扼守,漢軍前進受阻,被困在壺頭。馬援多次抱病指揮部隊進攻,均不能勝「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

耿舒認為作戰失利,責在馬援遂懷著不滿心情報告朝廷。光武帝聞訊,派中郎將梁松為監軍赴前線,責備馬援。但當梁松抵達前線時馬援已氣絕身亡。監軍梁松因馬援生前批評過他而心懷宿怨這次更借戰爭失利之機誣陷馬援。光武帝怒之下取消了馬援的一切封號。馬援是帶著重病殉職疆場的。他生前受到權貴的排擠打擊。

死後又遭到他們的誣陷迫害。但是,他攻城掠地,獻身國家,功勛卓著,當時就有不少人為他鳴不平。漢章帝劉炟於建初三年公元78年),又追謚馬援為忠誠侯。馬援這位東漢名將,自投奔劉秀後,出生入死22載,「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觸冒害氣,仆死軍事」,最終以他戰死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屍」的誓言。

千多年來,馬援的才能和品質,一直受到人們的緬懷。在馬援征戰、生活過的地方,還流傳著許多神妙、奇異的傳說和引人入勝的民間故事。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如唐代的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宋代文學家劉克莊、范成大、蘇軾、陸遊等人,都寫下了紀念、稱頌馬援的詩文。

偉大詩人杜甫,就寫過十來篇有關馬援的詩篇。他在《奉寄馬巴州》詩中高度評論說:「勛業終歸馬伏波」。他的《諸將詩》詠人馬伏波雲:回首扶桑桐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越裳悲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錫曾為大司馬,總戎皆插侍中貂。

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良翊聖朝。後代文人志士,也從馬援的事迹中受到啟發,往往借歌頌馬援事迹來抒發自己憂邊愛國之情。尤其是在我國遭到外敵侵擾時,更是如此。《嘉靖欽州志》拾遺中有一首詩寫道:不見當時馬伏波,英雄千古事難磨。只今邊境多烽警,控御無人可奈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辛678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這種人手段多,對官僚集團下手也狠

TAG:小辛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