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盤《北京女子圖鑑》,劇作、人設、宣發、價值觀,哪個才是引爆點?

復盤《北京女子圖鑑》,劇作、人設、宣發、價值觀,哪個才是引爆點?

作者 / 紅拂女

Coco是剛收官大熱劇《北京女子圖鑑》的監製,也是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自從該劇4月10日上線以來,她已經接受了傳媒一波又一波的採訪,帶著網友的不同聲音和媒體自己的觀劇感受來的。

《圖鑑》也經歷了魔幻的一個月。改編劇天然不討好,《圖鑑》在社區上被原作粉罵臭,間接還推高了原版的熱度;地下室、油膩中年男人飯局…又引人吐槽「這麼妖魔化北漂真的好嗎」;再加上女主戚薇一言難盡的素顏、一女多男的設定,以及有點low low的海報……

當然,也有人認為很真實,一度以為編劇偷了自己的故事,看了後有種人生復盤的起伏感;不同的聲音讓《圖鑑》成為整個4月的焦點。

「《圖鑑》剛上線時,我們意外監測到三四線城市男性用戶觀看指數很高,原來是『圖鑑』這個名字讓人有不好的遐想……」一位知情人還曾無意中透露。

更「糟糕」的是,不少人認為:《圖鑑》所販賣的是一種老氣橫秋的價值觀,「交際圈要往上走」等毒雞湯不僅妖魔化了北漂,也對真正北漂的人不公平…

但你肯定想不到Coco會這麼說:「我們以前上大學也在看《老友記》、《慾望都市》啊,也想有這麼豐富的生活。」

那麼,《圖鑑》真的「有毒」?為什麼曾推崇《慾望都市》的女製作人,自己操刀做劇,做出來的卻不是《慾望都市》呢?不過,影視作品本就應針對國情而定,或許,我們也可以有一部貼近我們的都市話題劇。

談劇作:留白是一種創新

剛開始看《北京女子圖鑑》的觀眾,基本都是一臉懵X的。咋肥事?很多角色不知不覺就沒了,接著下一個人又自然而然出現了,這是劇作上的失誤嗎?

「我們這次用留白的方式,這個結構的創新本身就面臨很多挑戰。一方面是帶著預期的人來看劇會很苛刻,而沒有預期的人,又會看得很懵。」Coco如此分析道。

讓我們用該劇的體量和時間跨度來換算:1集約35分鐘,總共20集,要塞進去女主從2008年~2018年10年的經歷。也就是說,約2集講1年,要在70分鐘里講完女主的職場進階、情感變化。再去頭(片頭曲)去尾(片尾曲)再去掉番外小劇場,實際上1集正片的時間連30分鐘都不到。

留白是唯一選擇。幾乎每個人物都是功能性人物:出場→完成使命→退場。這不是什麼新鮮的結構,只是有點顛覆了國產劇觀眾的慣常觀看體驗。比如女主身邊的常客,從剛到北京借宿的老鄉王佳佳、到第二份工作的同事姚梅、再到成為部門主管後手下管的新人……

「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明明是很受歡迎的非主流qq空間個簽嘛。「比如王佳佳,陳可搬走後就很少跟她聯繫了,這不是很正常嘛,劇里也說了,北京太大了,總會有新的朋友。但你會永遠感激剛來時給了你半張床的那個人。」

另一方面,《圖鑑》的職場戲也受到微詞。

女主在職場上真才實幹展現不多,但她能輕鬆三級連跳:遇上貴人顧映真(吳越),輕鬆獲租漂亮大房子、搬離地下室,又獲得外企工作,收穫在北京第一個男朋友,裝病不去公司參與投票站隊,卻僥倖因不站隊而躺贏;

最「不可思議」的是,因為有了點小成就而膨脹的女主,因為掀甲方桌子而連累公司被拉黑名單,最後卻沒被炒魷魚、只是被扣了季度獎金?!

Sorry?這真的是一個real的北漂世界嗎?相信不少觀眾都跟小娛有同樣的疑問。

談價值觀:「除了努力工作,

婚姻也能改變你的人生」?

「我們是話題劇,不是職場劇,像《傲骨賢妻》,它可以用好幾集來講一個案子怎麼打,但我們不行。也許不少觀眾帶著預判來看,怎麼職場戲那麼少呢?怎麼讓我信服?但非要說,陳可選擇不站隊,這不也是一種職場生存法則嗎?並不完全是僥倖啊。」Coco如此回應道。

其實,如果說前幾集,陳可還只是在誤打誤撞職場漂,從第三份工作(吳越公司)開始,她開始lead團隊,從被動到主動,生活不斷給她上課,每次試圖想擁有安逸生活就被啪啪打臉。這是該劇的敘事模式。

例如第11集末尾這段陳可給被辭退新人的信,就戳中了不少觀眾↓

要說《圖鑑》在職場戲上存在的問題,只能說編導更傾向於呈現人物積極拼搏的一種【精神狀態】,而非【具體事件】,雞湯撒得好、文筆也優美,但觀眾更喜歡看故事,不是文字。戚薇蓬頭垢面咬著泡麵奮筆疾書加班的樣子,跟職場女性的確很像,但她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呢?的確是模模糊糊的。

這或許就是話題劇這種新的嘗試必然會帶來的一些問題,面對我們提出的質疑,Coco也坦然接受,並稱「項目之初就已做好應對創新帶來的挑戰,播出後也不斷接收到媒體和觀眾的建議。我們也把這些反饋做了『二創』,對反饋有回應有補充,完善劇中欠缺之處;有共情的信息也會用在《北圖》的宣傳和接下來的《上海女子圖鑑》中。」。

談人設:她不是所有人的縮影,

她就是一個人

有趣的是,《圖鑑》的收看主流為90後,但在90後群體中卻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相對而言,80後群體更能對此劇的觀點買賬。90後年輕人們吐槽的點不外乎是:女主一開始太小白了,怎麼會一點戒備都沒有就住進男同學(王嘯坤)家裡?

「我們想呈現的是一個不算有主見的乖乖女,她一開始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北京,只是被推動著來了,從被動到主動,還把名字從『陳可依』改成了『陳可』,意思是『沒人可依靠』了,這是我們想在這個人物上呈現的變化。」《圖鑑》的製片人盧林說。

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懵懂到有主見的女孩,這在如今標榜著個性的90後群體里,或許真的難覓蹤影。擺在90後面前的機會太多了,90後是從小就意識到要往外闖,並不需要等到身邊人的助推。

但換言之,任何劇作中的人設,都不可能完全代表所有觀眾,非要從人物中找到個人的投射,也是強詞奪理。陳可怎麼就不能毫無戒備住進男同學家裡呢?那是她老鄉,一個人初到異地,首先投靠同鄉,這是本能的選擇。用還在老家常用的鄉土邏輯來衡量在北京的人事,這也符合人物初期人設。

另一個爭議點是:陳可不算一個所謂的「完美主角」,她身邊的人也都各有陰暗面。王佳佳、姚梅等,用流行的話說就是「撈女」,陳可自己也沒好到哪去,入社會初期就陪中年男人吳昊(陳龍飾)去飯局,過了幾年又跟有才有財的於揚談戀愛,為了階層升級,狂學高爾夫等社交之術,並逼婚、企圖鯉躍龍門……

為什麼要展現這些「旁門左道?職場毒雞湯?換男友就是換階層?想教壞年輕人?

「大家都很希望看一部劇能教給你什麼,可是我們只是想讓觀眾看這部劇能夠看見自己。」監製Coco說。

中國人耳濡目染的文化,要求我們面對什麼事都要理所當然地站隊、分辨對錯,而一旦一部作品只是【呈現】、沒有【說教】,觀眾便覺得三觀不夠明確,或接收不到背後藏得太深的、創作者的立場。

其實,編劇明明就讓女主頻頻被打臉嘛:陳可看不起王佳佳是「撈女」,結果自己也因為虛榮心陪老男人去飯局;看不起飯局上舞刀弄劍的其他陪同女生,回頭想自己也是同類;因為「門當戶對」的小心思而算計對男人逼婚,對其百般順從,甚至不惜得罪本職工作的客戶,最後也被於揚玩了一道,原來人家的擇偶標準也是「門當戶對」,沒背景的陳可自然被「篩」了下去……

是不是我們被之前太直給的國產劇教懶了腦子呢?

必須承認的是,《圖鑑》中編劇的態度,也是隱藏得太深了一些。「可能的確是我們的劇作技法有限,但我們想表達的意思真的是這樣。」Coco說。

談選角:每個演員都很合適

現在再談戚薇是否合適演《圖鑑》女主已經有點過時了,儘管這是開播之初最大的爭議點。網上以訛傳訛的「為了戚薇還把女主人設改成四川女生」,並非真實,《圖鑑》的導演、製片人,全都是四川人,可以說,製作團隊從一開始就認定了這個四川姑娘陳可的角色,在有北漂經歷的川籍女演員中,戚薇是首選。

其實,看到後面,戚薇演得不錯,演辦公室小白,沒有女明星天然的距離感;演職場女王,又是一貫的彪悍。

尤其是演到職場女強人的脆弱時,戚薇的演繹,是比很多流量小花要強不少。

GIF

至於「戚薇素顏」、「戚薇雙眼皮不自然」等等,那不是小娛該討論的話題;倒是想說隨著劇情的推進,劇中陳可與老家閨蜜李曉芸的種種人生際遇,是一步步強化了四川女孩性格里「抗造」的一面,這也讓人聯想到電影《萬箭穿心》中的武漢女人,看來,共飲長江水的女娃真是不簡單呢!

談宣發:文藝?不,通俗才是流量抓手

復盤下來,《女子圖鑑》的宣發路線也是很特別。「早期我們走的宣發路線都是偏文藝的,但在它上線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大的群體,必須要讓最廣大的大眾知道這個故事是講什麼的。」

Coco所說偏文藝的路線,從最早那支長達6分多鐘的「她們在北京奔跑」短片中可見一斑。這支短片以「ask & answer」的形式走訪了數十位北奔女性,包括《圖鑑》主演戚薇、主創Coco/盧林、該劇時尚顧問蘇芒、以及年輕女性群體中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顧奈等等,甚至還包括一位女性外賣送餐員。

這支走人文和心靈撞擊風格的EPK,播放量和討論度非常高,再加上當時《圖鑑》的海報,偏電影風,用色彩濃郁的濾鏡,偏抽象而不是具象的海報畫風,的確營造出了一種「逼格感」。

所以,《圖鑑》突然冒出的「一女多男」款海報,讓不少觀眾大呼「是不是上當了?又是爛俗的女人滾在男人堆里的故事?」

「還有人說我們後面這張(一女多男)海報是《愛情呼叫轉移》。」Coco倒是不避諱這個,主動開涮了一把。

其實,《愛情呼叫轉移》當年也曾創下過票房佳績。在今天的中國,兩性話題仍然是票房利器,談到「前任」的,幾乎部部飄紅;一女多男、亦或者是一男多女,都極容易觸及敏感地帶、帶動全社會的熱議。

Coco非常明確地說:「我們做了很多款風格的海報物料,但最後是通俗路線成了流量的抓手。一部電視劇,不太可能只為某一部分受眾打造作品,除了讓普通的常態觀眾去看,也要想辦法打動更多的人。」

據悉,《圖鑑》在優酷的播放成績其實相當喜人:根據平台內部的「網路收視率」來看,該劇屬於近大半年來該平台獨播劇里的第一名。【所謂「網路收視率」,用來衡量平台內容觀看健康度,是指每集有效點擊量的UV(獨立IP數,即獨立用戶/獨立訪客)、每集消費的時長綜合來看的一個數據。】

每集35分鐘的《圖鑑》,用戶基本點進來看都能看完,留存度非常高,這是我們能拿到的準確信息。「其實這個也是幾千萬小成本的一個創新的作品,但我們真沒想到現在觀眾對當代都市劇有那麼強的討論慾望,在觀看的男女比例上,這部劇目前是3:7,但男性的比例在明顯擴大。」

《圖鑑》第20集里,2018年的陳可辭掉工作、賣掉房子、花掉存款,又變成剛到北京時的一窮二白。但34歲的她顯然活得比十年前更明白、更主動、更坦然,她明白了曾苦心追求的一切(高薪工作、房子、車子、男人)都不是必然要獲得,唯獨是獨立的自我不可取代。「好像是發了一場大夢,夢醒了整個人都有點懵,可是,明明才20集的光陰而已。」有觀眾留言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資本論 的精彩文章:

文娛消費下半場,用戶連睡眠時間都要被搶奪了?

TAG:娛樂資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