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古代,「周公之禮」是這樣來的!

在古代,「周公之禮」是這樣來的!

文 |婉馨· 主播 | 阿成

你知道「周公之禮」指的是什麼含義嗎?

相傳西周初年男女濫情,但是周公發現這樣不行,於是規定:男女在結婚前不能隨便發生性關係,除非到了結婚當天。後來人們管這個叫「周公之禮」。

「周公之禮」一頒布,男女濫情之事得以遏制,看來周公在民眾的威望非同一般。

傅斯年說:「周公在周朝的地位,相當於多爾袞在後金」。

周公與多爾袞的處境、身世背景、謀略、權位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周公輔佐武王建立周朝,多爾袞擁立皇太極稱帝,沒幾年,新皇去世,他們都成為皇叔,是輔佐幼年皇帝的攝政大臣。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周公於周朝到底有怎樣的功績。

周公是文王之子,排行第三,稱叔旦,史稱周公旦。

他在文王時期受封周原,他是第一位周公,他的後裔世襲周公的爵稱。

周公是周武王的同母弟,母親是太姒。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姬誦年幼,由他攝政當國。

他是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是孔子最崇拜的偶像。

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受孔子推崇,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

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繫起來,夢,經常被稱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

周公文治武功,傅斯年查閱《史記》、《逸周書.作雒解》、《詩》和《書》得出結論,武王滅商後,淮夷一帶並未平定,所以便有後來的「三監之亂」。

周朝的「三監之亂」與清朝的「三藩之叛」相似,周公平定「三監」就像玄燁親政後遇到吳三桂等倒戈而北一樣棘手。

周朝的三監分別是指誰的封地?

紂王自焚了,可是對如何處置殷商遺民和上層貴族的問題,武王一時拿不定主意。

他首先問太公望。太公說:

「我聽說過,愛屋及烏。如果相反,人不值一愛,那麼村落里的籬笆、圍牆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殺掉殷紂,連敵對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統統殺掉。周武王不同意。

又找來召公商量。召公說:

「有罪的殺,沒罪的留下。」武王說:「不行。」於是又找來周公。周公說:「讓殷人在他們原來的住處安居,耕種原來的土地。爭取殷人當中有影響有仁德的人。」

周公這種給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讚許。

安撫了商遺民後,原來商朝直接統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bèi)由紂王之子武庚祿父掌管。衛由蔡叔度掌管,庸由管叔鮮掌管,史稱「三監」。

滅商歸來,在鎬(gǎo)京武王同周公談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間的平原地帶建立新都,以便控制東方。

由於日夜操勞,武王身染重病,周公虔誠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禱。

祈禱以後,武王的病雖然有所好轉,但不久還是病故了。

武王在臨終前願意把王位傳給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並且說這事不須占卜,可以當面決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後,太子誦繼位,是為成王。

成王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孩子。面對國家初立,尚未穩固,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複雜形勢,成王是絕對應付不了的。

武王之死使整個國家失去了重心,形勢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幹又有威望的能及時處理問題的人來收拾這種局面,這個責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

不久,管叔、蔡叔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聯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旦奉成王命,率師東征。

武王滅紂只是打擊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東徵才掃清了它的外圍勢力。

三年的東征滅國儘管有五十個左右,而佔領地的鞏固和擴大還是在分封同姓之後。東征以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了。

東征之事,和周朝的強盛壯大,傅斯年已經考證,確有其事。

東方遼闊疆域的開拓,要求統治重心的東移。周公東征班師之後,便著手營建洛邑。

周公在掃平叛亂,營建洛邑之後的問題是,周王朝的長治久安的謀劃,也就是「制禮作樂」。

周天子能授民授疆土,則必以土地國有為前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極一時的時代,並非虛構。

周公旦攝政6年,當成王已經長大,他決定還政於成王。

在還政前,周公作《無逸》,以殷商的滅亡為前車之鑒,告誡成王要先知「稼穡之艱難」,意思是建業難,守業更難,不要縱情於聲色、安逸、遊玩和田獵。

周公一生勤政,傾力為國,廣納賢才,「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嘔心瀝血輔成王,不沉醉權力,適時歸還政權,是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同時,周公還是一個好父親,教子有方,在兒子伯禽臨行管理魯地時,寫下千古傳唱的名篇《周公戒子》。

告誡兒子到了魯地,不要因位高而盛氣凌人,時刻注意勤奮儉樸,謙誠待士。

對於周公之事功,有詩頌曰:周朝初建大分封,成王幼聰靠周公。禮賢下士三吐哺,天下歸心百業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國學共讀 的精彩文章:

文化美的覺醒源自先秦
小說:寡婦阿秀

TAG:有書國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