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英媒評論美俄中武器出口競爭

英媒評論美俄中武器出口競爭

由於敘利亞和葉門持續的內戰,以及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競爭,全球武器交易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高級研究員彼得·韋澤曼(Pieter Wezeman)對BBC表示,毫無疑問,軍火交易是一項全球熱門產業,國際軍火交易總額已經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3-17年的主要軍火交易比2008-12年的五年期間增長了10%。

其中,美國軍火出口增長最多,遠遠拋開其他競爭對手,成為全球第一大武器輸出國。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計,美國目前佔全球武器銷售的34%,比五年前的30%有所增長,達到199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點。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韋澤曼表示,「美國向很多國家公開供應軍火,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隨時準備向美國購買武器。」

美國軍火出口量比排名世界第二的俄羅斯整整多了58%,在2013-17年的五年期間,美國軍火出口比2008-12年成長了25%。

與此同時,俄羅斯軍火出口量不增反減,2013-17年比2008-12年減少了7.1%。

中東國家是美國軍火出口的最大買主,整個中東地區佔美國2013-17年武器輸出的將近一半,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向美國軍購排名第一。

由於敘利亞和葉門的內戰需求,中東地區軍火輸入過去十年間成長一倍,戰火造成無數人流離失所,對此挪威、荷蘭、瑞典和德國都已經限制銷售武器到中東地區。

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中國國防預算也不斷成長,中國也成為全國武器輸出大國之一。

中國武器出口排名全世界第五,緊跟在美、俄、法、德之後,而且已經超越英國。

從2008-12年到2013-17年之間,中國軍火出口增長了38%。

2017年,中國的國防預算達15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但是相比美國6002億美元的國防預算還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國防支出增長,也意味著中國武器技術的精密程度已經在慢慢趕上西方。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IISS)中國事務專家溫玫雅(Meia Nouwens)表示,在國防科技方面,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絕非遠遠落後於西方世界。

「西方國家的制空權正面臨嚴重挑戰,也許中國目前還不能生產高效能軍機引擎,但以中國的創新速度來看,距離並不遙遠。」

而且,中國的軍事力量正在從陸地上轉移到海面上,投注巨額資金擴建海軍。

自2000年以來,中國新建軍艦數量超越日本、韓國和印度三國的總和,過去四年來新建軍艦和非戰鬥輔助艦艇的總噸位數也超越法國海軍。

這使得日本和印度紛紛增加其海軍投資。

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分析員費爾勒·瑙文斯(Veerle Nouwens)表示,「中國在經濟上的增長速度驚人,並在尋求將其轉化為符合地區地位的軍事力量」。

而中國的地區戰略也體現在武器出口上。2013至2017年,中國向48個國家出口武器,巴基斯坦是中國軍火最大進口國。

中國還向原本屬於俄羅斯武器出口的傳統市場加強銷售,這些武器出口市場是西方國家不銷售武器的國家,例如伊朗、委內瑞拉、蘇丹和辛巴威等。

全球軍火交易市場熱絡的唯一例外就是非洲,2008-12年至2013-17年之間,非洲國家主要軍火進口下降了22%。

但這個統計數據並不能全面反映限制,國際間的軍火交易是以交易合約總額來計算,這通常忽略了小型武器和輕型武器。

例如,購買三艘貨船運載的機關槍能讓一個武裝組織大幅度提高殺傷力,但統計數據並不會顯示這筆交易。

本文轉自BBC,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鐵索寒」微信公眾號,聚焦國防,關注戰略、裝備、科技、智庫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索寒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成為世界136個國家中軍事實力排行第三的國家
俄軍在敘杜馬鎮武裝分子實驗室內發現化武原料

TAG:鐵索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