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hink out of the box

think out of the box

Think out of the box

學者曾說,歷史即未來。

未來遙未可知,然而無論從普通百姓到現代公民,每人都無時無刻不在覬覦,窺探,試圖從那煙波浩渺與諸多偶然間推斷自己的未來,為的是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多一份掌控,把握。當然,為了滿足了我們的涉獵與好奇,歷史從未辜負大家,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樁樁陳年記憶給予了我們一扇扇迎接跨時空的窗,一雙雙看向未來的眼睛,相信每人通過「故事」都會有所感與悟。

歷史附和著王朝,王朝也通過更迭與進化演繹不經意間推動著歷史車輪滾滾,然這其中有個話題似乎一直縈繞---專政。有人說正是專政為當下國民的麻木不仁提供了藏污納垢的溫床,為「順民」打下了烙印,為獨立探索、獨立思考束縛上了金箍。聊到專政,華夏文明中的嬴政首當其衝,始皇帝的偉業絕不僅僅體現在他一統了天下,修築了長城,更加刻骨的是他建立了皇帝制度,即專政的開始。皇帝制度是天底下最自私的制度之一,這種制度的根本特徵是皇帝不是為了國家而存在,相反,國家是為了皇帝而存在。皇帝一個人的意志大於所有臣民意志的總和。整個國家就是給皇帝提供服務的莊園,全體臣民,其存在的意義都在於為皇帝奔走。一切制度安排,都以皇帝一人的利益為核心。先秦前後湧現的諸子大臣們為了「分久必合」的宿命,努力把秦推到了舞台中央,試圖以權為核心在流淌著蜜和奶的土地上建立「大一統」的開端以求安邦。殊不知王朝雖立,且先不論是趙始皇,齊始皇還是韓始皇,但由於時間、地理與人口的特殊性,偶然間卻伴隨創建了一個精神黑洞,創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創建了「大家」們所謂的,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起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高尚墓志銘,且至今傳頌。反觀歷史同一時期,在缺乏農耕文明滋潤的海洋文明旁,卻開啟了以貿易、掠奪、殖民三位一體的米思諾文明,伴隨著其政治寬容性、契約共享性與文化流動性從而催促著「野蠻」向邦聯的轉變,從而踏上了聯邦之路。

華夏文明中伴隨著奪取皇權與保衛皇權的風風雨雨,一個個鮮活個體都開啟了「絕嶺高處多風雨,偏到瓊樓最上層」的忘我追求,且不論是草根出身的唐高、明太,還是戴著光環順位的康雍乾,無不選擇在攥緊到權力之氣後都約同的把自己蓋進了與世隔絕的堅固城堡,任憑風雨闌珊。就這樣風雨不經意間飄搖過了雄健與陽光的大唐,文弱與平民化的兩宋,鐵蹄踏段民族脊樑的韃靼,流氓草根氣的大明,世人皆為奴的大清,但風雨卻未曾洗刷走這其中的專治霍亂,似乎只是原地打了一個轉後使皇權之根更加茁壯的深邃了一段。幾百年的風雨也未曾給與東方「盒子外的思考」。正如學者劉瑜在回憶晚清中興名臣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大清關係時,不禁感嘆:「我好奇的是,有沒有一個月光之夜,曾國藩站在江南水軍戰船的船頭,面對對面的太平軍,突然「課」到這一層:老子在這裡殺來殺去,有啥意思呢?其實那邊也都是些窮困潦倒的百姓,比紫禁城裡那位少爺無辜多了,不如划船過去,一起划拳喝酒…」

回到現世,現代公民,要生存,並不是苟活;要溫飽,並不是奢侈;要見識,並不是妄為;要發展,並不是放縱。遙想也許卻能通過「史」之鏡照出個端詳來,前提卻是要thinkout of the box,想其要邁出的第一步也許就如富蘭克林所說,沒有思想自由就不可能有智慧,沒有言論自由也就不可能有公眾自由---我們需要虛擬置身於黑洞之外,從而去粘性,去引力。也許這一步又如宣言中所說,人生而平等,人人擁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需要我們解放人性,解放國民性,去束縛,去專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上海十年磊失業
「拋棄體」遭遇滑鐵盧,爆文、噓頭?大眾焦慮誰之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