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旭忠〡一眼清涼

李旭忠〡一眼清涼

悅 讀lfzjxh

一眼清涼

李旭忠

一眼清涼

記得兒時,大約每個村落都打幾眼深井,人們「圍井而居」,偶然因偏居高隅而「長途跋涉」去挑水,但是蹣跚的步履和兩頰的汗水更使水源別樣珍稀,不論寒暑秋冬,來井口邊打水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在通透清涼的早晨和朦朧的近幕時分。

井水皆為泉眼打造,清澈見底,活水長流,吞吐著水花,永遠保持一定的水位,就像一個永遠使不完勁兒的光膀小伙。

村裡的井都是用青石壘砌而成的,由下到上,形成漏斗狀圓錐體,經歷了歲月滄桑,井口周圍的大青石塊獨磨得光溜溜、圓禿禿,似乎能倒映出人影來。

人們常用綁定在軲轆把上的井繩搖擺著鐵桶吊水,從優雅的倒手和用力看出他們對提水非常之熟稔。這一動作代代沿襲,不學自悟,已成為村人無師自通的絕活。

於是,軲轆、井繩、鐵桶、扁擔便成為人們與井交流的媒介,黝黑的軲轆骨和粗糙的井繩見證著人們與深井的濃厚感情。一陣陣「吱呀呀」的吊水聲和「咯吱咯吱」的擔水聲,共振著節拍走近除夕夜靜,掠過初一鞭響,從清晨響到黃昏,天復天,年復年,忠實地履行著一種生活的擔當,擔過了歲月春秋,擔出了鄉韻風光,擔擔相傳,生生不息,啟迪著人們銘記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古訓。

百年老井,倍受尊崇,四面打著堅固的一人多高的夯土牆體,東牆砌一神龕,便於人們在既定節日,舉行重大祭祀活動,焚香膜拜,因為井是人們生計的「活佛」。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兵途經每個村落,都要立刻佔據一眼老井,似乎井水才能使他們暫時度過狼狽的奔亡,得以施行侵略的獸性。日本侵略者以控制水井而要挾老百姓,進而使中國人民臣服,但如意算盤終將落空。

嚴冬季節,在井口邊打水是較危險的事情。天寒徹骨,滴水成冰,井邊的鋪石上結了厚厚冰層,成月不消。用軲轆絞水,又要提繩,又要扳繩,又要使勁,必須注意穩當地站立,在寧心屏氣、呼吸吐納之間完成全部的提水流程。這項「技藝」若把握不佳,非但會水灑桶翻,很容易被緊繃的軲轆把打翻人,不覺間滑落井中。於是年長老人常在井邊叮囑年輕人要慎之又慎,還會在井邊撒些爐灰或干土。

在北方,在家鄉,除夕當日用水量激增,初一又不能挑水,村人往往排隊擔水,你來我往,好像趕集一般。除夕的軲轆總是不停地轉動著,成為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機械,奏響著千年迎春曲;而擔水人的臉上清一色地洋溢著新春的喜悅,綻放著憧憬來年美好生活的燦爛笑容。

啊,一井清泉,甜美醇香;一眼清涼,鄉韻悠悠!

? 作 者 簡 介

李旭忠,字飲新,筆名和熹露香,1987年7月9日出生於山西省婁煩縣城,本科學歷,現任山西古冶集團行政部副經理、黨委辦主任、《古冶集團報》副主編,已創作詩詞百餘首,散文《尋根問祖:汾源李氏神犬再議》發表於《汾源李氏族譜》Ⅰ卷,散文代表作有《一眼清涼》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婁煩作協 的精彩文章:

TAG:婁煩作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