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日記里的鴉片戰爭,他期望簽了南京條約就能換來永久和平

曾國藩日記里的鴉片戰爭,他期望簽了南京條約就能換來永久和平

文∕馮玄一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指1840年至1942年之間爆發的中英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晚清屈辱的開始,這次戰爭對中國歷史影響巨大。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名臣。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人。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剛剛參加完翰林院的散官考試,授翰林院檢討。

三十歲的曾國藩此時只是一個剛剛走入仕途的年輕人,在朝廷中並沒有發言權。在他的日記中,從1840年開始,他斷斷續續記錄了鴉片戰爭的進程。期間穿插自己的感悟,文字間時時透露出無奈的心情。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在6月7日的日記中,曾國藩寫道:

「余今年已三十,資稟頑鈍,精神虧損,此後豈復能有所成?但求勤儉有恆,無縱逸欲,以喪先人元氣……談能日日用功有常,則可以保身體,可以自立,可以仰儲蓄,可以借福,不使祖宗積累自我一人享受而盡,可以無愧詞臣,倘能以文章報國。」

在曾國藩的這段日記中,他並沒有提及鴉片戰爭,他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國家所處的危局。

也有可能是當時信息傳播速度慢,鴉片戰爭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他的耳朵。在日記中警醒自己勤奮努力是曾國藩的一貫風格。

1841年初,鴉片戰爭已經進行了近半年時間。1月10日,曾國藩在日記中較為詳細地記錄了半年來的戰爭進展情況:

「上年(1840年)六月,英吉利豕突定海,沿海游弋。聖恩寬大,不欲遽彰天討。命大學士琦善往廣東查辦,乃逆夷性同犬羊,貪求無厭。上年(1840年)十二月十五,攻破沙角炮台。正月初五日報到後,又直逼虎門。正月初八報到,皇赫斯怒,於初六日通諭中外。初九日,授奕山為靖逆將軍,隆文、楊芳為參贊大臣。本日又策侍衛四人往廣東,備差遣。」

從曾國藩的這段日記可以看出,看不出清政府對待英軍入侵的有效策略。

1841年1月25日,曾國藩日記中寫道:

「是日奉上諭,琦善革去大學士,拔去花翎。」

2月25日,日記又載:

「遇梁儷裳,談廣東情形,晚歸。」

關於這場戰爭,不知道兩位京師的官員在一起聊了些什麼。

時間到了1842年,8月4日,英國軍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南京岌岌可危。在英軍的威懾之下,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和兩江總督牛鑒和英軍進行議和談判。8月29日,欽差大臣耆英和英軍代表璞鼎查在南京靜海寺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

9月17日,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

「英夷在江南,撫局已定。蓋金陵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要據要害,不得不權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然此次議撫,實出於不得已。但使夷人從此永不犯邊,四海晏然安堵,則以大事小,樂天之道,孰不以為上策哉。」

從這段家信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還抱著「天朝大國」的思想,把辱權喪國的不平等條約看作是「和戎之策」,曾國藩作為有識之士,雖然認識到「然此次議撫,實出於不得已」的真實情形,但仍舊抱著「一勞永逸」的念頭,期望「夷人從此永不犯邊」,還說這是「上策」,可見他身在其中,思想仍不免有很大局限性。

1842年末,第一次鴉片戰爭塵埃落定,曾國藩寫了組詩《歲暮雜感十首》,其中一首感慨道:「國讎猶未雪,何處著遷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明朝大貪官嚴嵩仕途起步晚,但是升遷快,父子聯手控制朝政二十年
漢代大臣趙孝爭死為何會受到後人尊崇?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