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戰國時期與儒道墨齊名的楊朱學派為什麼被歷史淹沒了?

戰國時期與儒道墨齊名的楊朱學派為什麼被歷史淹沒了?

一講起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大家都很熟悉,如:孔子、老子、墨子等等。但是有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楊朱卻知道的人很少了。楊朱學說在戰國時期的學說中自成一派,所謂「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 但史書上記載的楊朱學說並不多,大多散見於民間。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楊朱學說是與儒道墨齊名的顯學,為什麼儒道墨廣為流傳至今,而楊朱學說則被淹沒?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話題。

在先秦諸子中,楊朱無疑是一位另類的人物。孟子的評判對楊朱的影響極大:"楊朱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把楊朱描繪成一種極端自私的形象,所以一直以來遭文人墨客口誅筆伐數千年,視為極端利己主義者和極端享樂主義者的典型代表。

就楊朱的先行研究而言,存在著很多問題和爭論。主要表現在大多數研究者對楊朱思想的研究不夠深入,不能從歷史事實中去研究楊朱,只根據片面的材料進行主觀分析,從而曲解了楊朱思想,認為其「為我」「貴己」思想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現等。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評價和看待楊朱學說的。

第一,站在歷史的角度看,有其時代性質。春秋戰國時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流派興起,顯學並存。楊朱學說正是與儒家墨家的不同而獨樹一幟,自成體系。

儒家孔子提倡"以仁為天下」。而諸侯紛爭,相互侵略,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輕死,貴公貴仁之說,已成虛偽之談。

墨家墨子的兼愛是無條件的博愛,所以他講非攻,非暴力。

楊朱的學說與儒墨不同。楊朱憤世而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嗎?從"貴己"出發,楊朱構造了他的學說。

第二,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楊朱學說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看起來楊朱學說提倡自私自利,其實不然,他宣揚的是尊重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失去保障的時候,國家實際上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實際上國家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西方資本主義革命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楊朱學說值得稱道。

楊朱的「一毛不拔」是一種對人權的尊重,他不但保護了自己私有財產「毛」不被別人以「利天下」為理由而拔去,而且同樣是在保護每一個公民的「毛」不被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為了國家利益等等)所拔去,這是對每個人的人權的基本保障。試想今天可以拔你一毛,明日可以為大眾利益取你項上人頭,後天可以借口為10億人的「利"而屠殺1億人。說犧牲小利去換取大義,這個似乎很有道理,但問題這個犧牲必須是財產的主人主觀願意,而不是以任何形式的強迫,威脅,利誘。

現在我們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國家法律規定的私人財產不得侵犯等,也都是重視個人利益,把個人利益納入法律框架之內。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楊朱的思想是十分可貴的。

道家

傳承道家思想弘揚道教文化

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一一起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 的精彩文章:

自然,並不是你所認為的自然
向老子學安身,跟莊子學安心!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