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解放戰爭時期10大經典之戰,粟裕獨佔一半,林彪僅佔2個

揭秘:解放戰爭時期10大經典之戰,粟裕獨佔一半,林彪僅佔2個

原標題:揭秘:解放戰爭時期10大經典之戰,粟裕獨佔一半,林彪僅佔2個


第一名:淮海戰役,總指揮粟裕


淮海戰役,是國共兩黨在軍事上進行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之一,國民黨稱為徐蚌會戰。這次戰役範圍廣大,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抵商丘,北自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跨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省,貫穿津浦、隴海兩條鐵路。始自1948年11月6日,終於1949年1月10日,歷時66天。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民黨軍。結果: 解放軍勝。參戰方兵力: 解放軍 60萬。參戰方兵力: 國民黨軍 80萬。傷亡情況: 解放軍 傷亡十餘萬國民黨軍 傷亡及被俘55萬。主要指揮官:粟裕、劉鄧、陳毅,劉峙、杜聿明



第二名 遼瀋戰役,總指揮林彪


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這一戰後,國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要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第三名:豫東戰役,總指揮粟裕


豫東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次會戰。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和中原野戰軍一部,連續作戰20天,殲滅國民黨軍1個兵團部、2個整編師師部、4個正規旅、2個保安旅,連同阻擊戰共殲滅國民黨軍9萬餘人。


豫東戰役,削弱了中原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動搖了其據守戰略要地和遠程機動增援的信心,同時也鍛煉了人民解放軍進行城市攻堅戰、運動戰和平原地區阻擊戰的能力,為進一步開展中原、華東戰局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豫東戰役的勝利也標誌著徹底結束了國民黨軍在南線的戰役級別的進攻態勢。

第四名:蘇中戰役,總指揮粟裕


蘇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解放軍在主要戰場上與國民黨政府軍間較大規模的初戰,對前者帶有戰略偵查性質。此役,國軍參戰部集中15個旅計12萬兵力,華中野戰軍參戰部19個團,計3.3萬人(8月中旬增加至23個團)。在約4:1(後為3:1)的兵力對比下,華中野戰軍堅持了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消滅敵人的原則,利用解放區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蘇中地區所處的蘇皖邊解放區作為老根據地,參戰民工達到14萬人,在後方支前服務的達到50萬人,僅海安一縣就動員30萬人次),戰法相對靈活,在連續作戰中得到了及時休整、補充,不斷增加了戰鬥能力,因而獲得了勝利。



第五名:萊蕪戰役,總指揮粟裕


萊蕪戰役,解放軍以傷亡8800餘人的代價,3天內殲滅國民黨軍1個綏區前進指揮所、2個軍(整編師)部、7個師(整編旅),計56800人,其中俘敵46800人,斃傷10000人(連同南線及膠濟路東段的作戰,共殲敵7萬餘人),並乘勝解放了博山、淄川等十三座縣城,使渤海、魯中、膠東解放區連成一片,嚴重打擊了敵人的氣??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萊蕪戰役也為我軍實行大規模的運動戰提供了可貴的經驗,主要是:一切作戰行動均應從有利於殲滅敵人著眼,哪裡便於殲敵就到哪裡去打,不惜暫時放棄重要城市;集結最大而有活力的部隊,持重待機,保持主動;誘敵深入,堅持在運動中求殲孤立突出之敵;善於利用敵人的弱點和矛盾,製造敵人的錯覺;敵變我變,實施靈活機動的指揮。

第六名:晉中戰役,總指揮徐向前


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 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徐向前率領僅以地方部隊為主的6萬人,連續作戰一個月,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之師10萬之眾,堪稱用兵奇略,深得 毛澤東的讚賞。晉中戰役歷時40天,解放軍連克縣城14座,殲滅閻錫山野戰軍總司令部、5個軍部、9個師、2個總隊及保警團隊7.4萬人,民衛軍等2.6萬人,其中俘敵80770人,斃傷19600,共計100370人,保衛了晉中麥收,為爾後奪取太原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七名:濟南戰役,總指揮粟裕

1948年秋,國民黨軍由於不斷喪師失地,被迫改「分區防禦」為「重點防禦」。在華東戰場,蔣介石為屏障徐州,隔斷華北、華東兩解放區的聯繫,並遲滯華東野戰軍南進,令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所部9個正規旅、5個保安旅及特種兵部隊約10萬人固守省城濟南,將集結於徐州附近的主力部隊約17萬人編成3個兵團,伺 戰前敵軍態勢及我軍決心機北援。

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決定組成攻城、打援兩個兵團。以參戰兵力的44%、計6個半縱隊約14萬人組成攻城兵團,分東、西兩個集團對濟南實施鉗形突擊,由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兼山東兵團政治委員譚震林、副司令員王建安統一指揮。東集團由第9縱隊、渤海縱隊及渤海軍區一部組成,西集團由第3、第10、兩廣縱隊和魯中南縱隊4個團及冀魯豫軍區一部組成,第13縱隊為攻城總預備隊;以參戰兵力的56%、計8個半縱隊約18萬人組成打援兵團,於巨野、兗州等地夾運河而陣,擔負對徐州北上援敵的打援、阻援任務,由野戰軍司令部直接指揮。


濟南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攻城打援戰例,華東野戰軍從「七月分兵」後重新完成了兵力集結,參戰兵力達32萬人,超過了敵濟南守軍和可能增援敵之總數(約28萬人),第一次實現了華東戰場我軍兵力較之敵軍佔優勢。粟裕以56%的兵力打援,只用44%的兵力攻城的獨特部署也讓援敵望而卻步。



第八名:平津戰役,總指揮林彪


平津戰役歷時64天,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成功地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華北地區,進行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予以各個殲滅,並以軍事壓力與政治爭取相結合,實現了對北平守軍的和平改編。此戰,人民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個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包括在戰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隊)及非正規軍4個師,共52.1萬人(其中俘敵232510人、斃傷29790人、投誠8700人、改編25萬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平津戰役連同遼瀋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關於戰略決戰思想的偉大實踐,使國民黨喪失了三大精銳戰略集團,國民黨軍主力和精銳師團共約160萬餘人全部被殲。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被解放軍佔領,國民黨的統治基礎發生了根本動搖,為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奠定了鞏固的基礎。從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九名:魯西南戰役,總指揮劉伯承


7月15日,第2、第3縱隊對羊山集發起攻擊,但因該處守軍以羊山作依託,南側地形低洼、積水較多,雖經兩天激戰,進展不大。此時,蔣介石得知整編第32師等部連續被殲和羊山集整編第66師告急等情況,於19日飛抵開封坐鎮指揮,從西安、洛陽、豫北、山東、漢口等地抽調7個整編師又2個旅向魯西南馳援。20日又令王敬久率整編第58師和第199旅,在飛機、坦克掩護下由金鄉北上,以解羊山集之圍。劉伯承、鄧小平為爭取先機之利,以獨立第1、第2旅進至萬福河阻援,將第199旅和由羊山集出來接應的1個團全殲。接著,集中第2、第3、第6縱隊於27日對羊山集發起總攻,戰至28日晚,全殲整編第66師師部及2個旅。


魯西南戰役,晉冀魯豫野戰軍採取南北牽制,寬正面、多地段的突然強渡黃河,積極創造與捕捉戰機,調動敵軍就範,把攻城與野戰、分割與圍殲相結合,創造了以15個旅的兵力殲敵4個整編師共9個半旅約6萬人的戰績。從而打亂了國民黨軍在南部戰線的戰略部署,開闢了進軍大別山的道路,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第十名:宜川戰役,彭德懷


宜川戰役是彭德懷指揮的西北野戰軍經過近一年的艱苦防禦作戰,而轉入外線作戰後的一次「圍城打援」的成功戰例。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打援、而後攻城。殲敵援軍數量遠多於守敵數量,也是彭德懷解放戰爭以來對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並一舉扭轉了西北戰場的局勢


此役,西北野戰軍以傷亡5404人代價,全殲胡宗南集團主力整編29軍軍部、整編27、90師及整編76師24旅,共5個旅10個團計29485人。其中,斃傷敵7523人、俘敵21962人,這一仗震撼了蔣家王朝,蔣介石匆忙從南京趕到西安,安撫軍心,並將華東、中原兵力增援西北,以確保西安和關中。這就給華東野戰軍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得以聯合發起洛陽戰役的戰機,有力地策應了中原戰場的作戰。西北戰場的形勢也改變了,西北野戰軍直指關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雄 的精彩文章:

她是古代第一個女狀元,卻命運坎坷,最後下場凄涼。
他是正國級領導人,兄妹12人均參加革命,被稱為「當代楊家將」

TAG:歷史小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