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朝鮮戰爭,而失去了解放台灣的機會【胡蘭成政論精選】

因朝鮮戰爭,而失去了解放台灣的機會【胡蘭成政論精選】

原標題:因朝鮮戰爭,而失去了解放台灣的機會【胡蘭成政論精選】



(一)

韓戰是一大事。因為打起韓戰,美國才一下子開始了她的世界規模的軍事防衛體制,日本才一下子復興了她的產業,並訂了講和條約。因為打了韓戰,中共的經濟建設與軍隊複員從此成為不可能,其革命的前途一下子斷送了,而中華民國政府則因此機會,得在台灣立定了,以至於今天,反*攻*大陸的決行已逼在眼前了。


韓戰是史太林要打,在毛澤東是做了莫可補償的大錯。一九四九年中國本土解放,我尚在浙江省溫州,問相識的中共幹部,他們說黨的上級會議已決定軍事作戰計劃是明年三月開始進攻台灣,至八月解放台灣完畢。當時我很重視這消息,因前此他們對我說預定解放廣東在何月,確實不假。而且中共在浙江省福建省沿海調集兵艦,並大造機動的帆船,機動的木筏竹筏,並訓練兵士泅水與各種海面戰術,熱鬧非凡。他們連不需要祕密。可是這年的年底毛澤東去莫斯科見史太林,翌年二月回北平,原定解放台灣的軍事決定一旦被取消,改為發動韓戰了。原定是為進攻台灣的艦船準備與海上作戰訓練,被移用解放海南島。如此,中共進攻台灣的機會就永遠失去了。


史太林為什麼要發動韓戰呢?這有兩點可以說明。一是史太林死後赫魯曉夫暴露了他對國內國外的犯罪,證言史太林生前要把共產黨的中國殖民地化,依存於蘇俄。原來史太林是最知道中國的不可被輕視的。昔年孫文與列寧通好,隨之國民黨派蔣介石邵力子等到莫斯科商談革命的合作,史太林皆在場,彼時蘇俄革命後尚在草創時期,不敢藐視中國的代表,在心理上是當然之事。於是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北伐,中途蘇俄顧問鮑羅廷被驅逐,共產黨被整肅,中國在國民政府之下統一了。其間共產黨曾在湖南省長沙暴*動,並把持武漢以與蔣介石方面的南京對抗,但是都失敗了。這一段經過,史太林是當事人,他深知中國的事情不是容易相與。再加其後國民政府的軍隊圍剿江西瑞金赤區,及又其後的對日抗戰,史太林一直對中國存有某種敬畏。中國這個國家是她與你相好,你不覺得她怎麼樣,要等她與你為敵了,你才知道她的價值,日本對她曾經如此,還有美國亦然。史太林當年他看蔣介石,猶如美國人今天看毛澤東,總之非同小可。及至史太林意外地看到了中共大勝利,他對於中共的中國當然不能不嚴重地警戒。毛澤東挾著這樣有力量的中國,他若一旦反抗,誰亦不能知道蘇俄將受怎樣的災禍。史太林為此阻止了中共解放台灣,而且把中共套進了韓戰的圈套,可以被牽著鼻子走了。


二是史太林還想要擴張蘇俄的版圖,以韓戰來造成蘇俄在歐洲西進的機會。蘇俄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掠奪與佔領而擴張,至史太林臨死這擴張之勢才內外都已到了限界,內是其擴軍經濟惡化了,外是柏林問題成了死角了。但發動韓戰當時,是蘇俄的極盛期,其面臨的國際形勢,沒有較彼時更於蘇俄有利的。彼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已有數年,而尚未有一個和約,西歐尚荒疎,遠東則因日本陷落,尚留著一個空白,絕非麥克阿瑟的佔領軍所可填補。蘇俄在東歐的衛星國,其中有的是戰時佔領的,有的還是勝利後侵略的,而且至韓戰發生時為止,西歐的荒廢與空疎是意味著蘇俄尚有繼續採取侵略行動的餘地,於是史太林封鎖了柏林。彼時西歐國家乃至英國尚很虛弱,只有美國單獨強硬,杜魯門總統至於不辭一戰。史太林的謀略是以韓戰把美國從歐洲調開,從新確定美國的爭點,是在太平洋地域,如此蘇俄就可乘西歐之虛了。但是結果相反,西歐的荒疎,遠東的空白,因為韓戰而急急的被填補了。

所以韓戰不但斷送了中共的前途,且亦把蘇俄追落到了內外的制限。外的制限是史太林不久亦覺察,奧國的訂立和約即是意味著從此蘇俄的衛星國擴張在歐洲已無機會了。內的制限是從此美俄擴軍競爭大大的激化了,蘇俄的經濟到史太林死時已惡化,下去只有愈嚴重,怎樣做亦立不直了。


(二)


韓戰的發展,事先毛澤東是怎樣的心算?史太林又是怎樣的心算?當初毛澤東訪俄時他與史太林兩人是怎樣談的?總之毛澤東是雙料的上了史太林的當。中共橫領了中國民間的革命的勝利,毛澤東因此誤算,以為在韓國亦只要共產黨發動內戰,人民都會起來響應,可以兵不血刃就解放了南韓。他不知韓國民間沒有中國民間的革命氣概,韓戰證言了共產黨與革命是兩件事,共產黨並沒有面子可佔便宜,雙方只是兵力對兵力。這個事實很重要,因為可以明白今天寮國的內戰與南越的游擊戰,共產黨何故這樣缺少魅力,不能有決定性的戰局展開。而且還可以明白前此馬來亞的共產黨游擊隊何故萎枯了。


毛澤東還誤算美國。前此對於國共內戰,美國的態度是消極的,且處處妨礙國民政府,結果是國民政府戰敗了,美國索性放棄了。但中共何時都是鬥志過剩,以為美帝國主義者亦是像他們這樣鬥志滿滿的,撐國民政府的腰與中共為敵,但是敵不過,所以放棄了,退出了。如此毛澤東就不去分別美國的對國共內戰是消極的,而對韓國內戰將是積極的,兩者可能是怎樣的不同。麥克阿瑟元帥指揮聯合國軍反攻直到了鴨綠江邊,毛澤東不曾料想到的。


史太林不像毛澤東的革命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及戰後蘇俄的作戰,掠奪,侵略,都是現實的軍事力量與形勢相結,而於革命則簡直不相干,史太林有這個經驗,而且他比毛澤東更知道美國。那次毛澤東訪俄逗留兩個月之久,可以想像史太林對毛是用了怎樣的權謀術數,分幾個程序布置陷井。及後韓戰一旦擴大,史太林的對應措置亦比毛澤東的周到細密,百萬中共軍以義勇軍的名義投入戰線,壓迫聯合國軍從鴨綠江岸取海道撤退時,簡直是無掩蔽的,中共軍若以其擁有的蘇俄制優勢米格機追擊,可能把他們全滅,但是中共軍沒有這樣做,因為史太林不許。史太林彼時是刻刻與英國保持聯絡,向英國保證戰爭不擴大,要英國亦制止美國,保證聯合國不破壞水豐發電廠,不轟炸東北。史太林並特別要請英國注意蘇俄與中共新締結的軍事同盟。而英國亦果然發揮了很大的外交作用,以致麥克阿瑟元帥不能不去職為止。韓戰比封鎖柏林更是美俄間世界規模的衝突的表面化與本格化的開始,英國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抬頭了

韓戰中所使用的蘇俄制武器,有的中共要付錢,有的不要付錢。戰爭開始之後,毛澤東派軍事代表團又到蘇俄商談,是怎樣的規定,不曾公布,大概在戰場上的武器消耗歸蘇俄負責,而為中共建軍的武器裝備則是要付錢的。隨著韓戰的進行,中共軍繼續要求現代化,這是史太林所鼓勵的。


中共於一九四九年淪陷了中國本土,在北平成立其政權,而遲至一九五三年才開始經濟建設的五年計劃,這就是中共的被史太林所賣。這五年計劃的重工業重點主義是結合中共軍現代化的要求,經濟一邊倒向蘇俄,一直不曾建立得國民產業的基礎,註定了要一敗塗地,而其軍事的現代化亦到底不能達成。


可是蘇俄自身亦因韓戰而激化了對美國的擴軍競爭,其國內的產業平衡起了新的動搖了,史太林為此強要中國大陸的農產品,食糧及原料運俄以為補充。中國大陸的農業及輕工業除了為中共自身的被剝削,還去做了蘇俄的世界規模的大擴軍的墊底,當然是要被那重量壓得潰滅。


——選自《胡蘭成全集·甲輯(政論卷)》(小北主編,槐風書社,2016年3月)


《胡蘭成全集甲集》收錄胡蘭成1935年至1981年的政論集十一種,縱論天下,策議國際情勢,話說世界大勢,近一百萬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蘭成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胡蘭成出版編年

TAG:胡蘭成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