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茶小講堂——來時的路

紅茶小講堂——來時的路

紅茶是基本茶類之一,屬於「全發酵茶」。約200年前,發源於今福建省武夷山茶區。現在,紅茶已經是我國最大的出口茶,其出口量占茶葉總產量的50%左右。紅茶干茶的色澤和茶湯的色澤均以紅色為主,故名「紅茶」。

紅茶的製作工藝

傳統紅茶的製作過程大致為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但現在隨著紅碎茶市場的不斷擴大使CTC制茶機大受歡迎。這種方法較之傳統工藝更為迅速且處理量大,但茶葉的發酵不算強烈,沖泡的茶湯有刺激性,但滋味具有濃、強、鮮的特點,而下面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傳統制茶工藝。

萎凋

萎凋分為自然姜凋和萎凋槽萎凋兩種方式:自然萎凋就是將鮮茶葉放在室內或者室外陽光不是很強烈的地方,經過一定的時間,令鮮茶葉失去一定的水分而變成萎蔫凋謝的狀態;萎凋槽萎凋則是將鮮茶葉放在通氣槽體中,使用熱空氣加快鮮茶葉的萎調過程,這是當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揉捻

揉捻的作用是為了使茶葉初步成形同時增強茶葉色、香、味的濃度,並且通過破壞茶葉組織,加速多酚類的酶氧化,從而為下一步發酵作準備。

發酵

發酵是揉捻葉在一定溫度、濕度和供氧條件下,以多酚類物質為主體的生化成分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物—紅茶色素。紅茶色素一部分能溶於水中,因此會形成紅色茶湯,而另一部分則仍然留在茶葉中,形成了紅色的葉底。

乾燥

發酵之後,茶坯需要經過高溫烘焙,迅速蒸發水分,固定茶形。與此同時,紅茶所特有的一些高沸點的芳香類物質也被保留在茶葉中,從而形成了紅茶所特有的醇厚、香甜的味道。一般會採用毛火和足火兩次烘乾,毛火高溫,溫度在115℃左右;足火低溫,溫度在90℃左右。

紅茶按照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紅條茶和紅碎茶兩種。在下一章節中,茶韻君將為各位茶友詳細介紹紅條茶和紅碎茶這兩種不同的紅茶。

本文參考自《中國茶葉》一書,圖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明前茶陸續上市幾百元一斤的基本不是新茶
喜茶完成4億融資,奇點汽車宣布牽手北汽新能源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