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耶路撒冷!今天!

耶路撒冷!今天!

今天是美國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日子。

今天是美國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日子。牽著美國總統千金的手,猶太裔的白宮第一女婿庫什納將代表他的岳父參加開館儀式,見證這一標誌著美以同盟空前緊密的歷史性時刻。

1948年的今天(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近百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在拉姆安拉,這個被巴勒斯坦人牢牢記在教科書上的「災難日」,從今天起又增添了一層新的屈辱和仇恨。「耶路撒冷屬於穆斯林!」一些國家已經陸續發起了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行動。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3日警告,哈馬斯正策劃一系列暴力行動,試圖破壞美國駐以新使館的開館典禮。

「偉大的一周」

根據日程安排,美國的遷館活動將於14日在耶路撒冷舉行,開館儀式由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弗里德曼主持,美國代表團由副國務卿沙利文率領,成員還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特朗普的大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等要人。《以色列時報》12日稱,此次美國代表團一共有250人,其中包括至少40名國會議員,還有猶太社團的領袖。

去年6月曾經陪同特朗普訪問以色列的伊萬卡,臨行前在社交網站上發了一張去年她在耶路撒冷西牆祈禱的照片,並發帖寫道:「我們將為美國和以色列的同盟在未來的無限潛力祈禱,我們將為和平祈禱。」

據美國白宮高級官員透露,特朗普14日雖然不出席開館典禮,但會通過視頻連線對現場來賓發表講話。早在11日,特朗普就發推文預告:「偉大的一周!下周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將遷往耶路撒冷。向所有人祝福!」

耶路撒冷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報道,開館前夕,特朗普在印第安納州的一次集會上誇耀自己的功勞,稱新館讓納稅人省了一大筆錢。「有的總統根本不會過問建設新館花費多少」,他說,「下屬甚至報價10億美元」,但多年的房地產工作經驗告訴他「15萬美元就足夠了」,不過他還是很慷慨地告訴駐以色列大使,可以「多花一點兒,比如30萬美元」。這樣,「我替國家省了9.998億美元」。

其實,美國這個「新館」就是在原來美國駐耶路撒冷領事館的基礎上翻新建成的。這樣做必然能減少一大筆開支,並能使美國駐特拉維夫的外交官儘早地遷至耶路撒冷工作。

《華盛頓郵報》12日稱,美國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卿都不參加駐以新使館的開幕式,這個安排說明白宮對此事還是比較低調的。在駐以色列的86名外國大使中,有30人響應了參會邀請,其中包括3個歐盟國家的大使:匈牙利、捷克和保加利亞。屆時,估計會有800名各國政府重要官員到場。

「特朗普讓以色列變偉大」

美國搬遷使館前夕,環環赴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採訪。從埃及首都開羅到特拉維夫,空中時間只需一個小時。在埃及西奈航空公司經營的這條開羅至特拉維夫的直線航班上,記者注意到,乘客稀少,好些座位都空著。有兩個韓國記者也同機前往特拉維夫,採訪美國遷館事宜。

13日,環環走進耶路撒冷,發現這裡的氣氛要比特拉維夫明顯緊張多了。街頭到處掛著以色列的國旗和美國的國旗。電線杆上掛著標語,有的寫著「特朗普讓以色列變得偉大」,還有的寫著「特朗普是猶太復國主義的朋友」。13日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日」,很多猶太人舉著標語在街頭慶祝,同時也為14日美國大使館即將在此地開館表示慶賀。

而對巴勒斯坦人來說,14日將是一個「沉痛和悲傷」的日子。巴勒斯坦《日子報》12日稱,巴領導人阿巴斯日前重申,不再接受美國作為巴以和平調解人的角色。巴勒斯坦政府認為,遷館一事不僅拋棄了美國數十年來在以巴衝突中作為中立者的角色,更是背叛行為。還有巴勒斯坦媒體稱,馬上就要進入穆斯林一年一度神聖而吉祥的齋月了,而美國和以色列選擇在這樣的時間點遷移美駐以使館,是故意給阿拉伯人難堪。

CNN稱,2017年12月,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決定從特拉維夫遷出大使館,推翻了數十年來的美國外交政策。而新館的開館時間似乎是「為了取悅以色列和激怒巴勒斯坦」。新館開館前一天,以色列慶祝「耶路撒冷日」,開館當天則是以色列建國70周年,接下來的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災難日」,通常會有大範圍的示威活動,再接下來的16日是齋月第一天。耶路撒冷可以說是巴以衝突中最敏感的問題,這件事已經引發了整個中東地區的抗議活動,許多示威活動直接針對美國駐外使領館。

以色列《國土報》稱,14日美國遷館日,巴勒斯坦人的抗議遊行活動將是「最暴力」的,為此,以軍方已經做好了各種防範應對準備。法新社稱,以軍將增加部署3個步兵旅,其中兩個旅部署在加沙地帶周邊,另一個旅部署在約旦河西岸。此外,從周日開始以色列將在耶路撒冷全境部署數千名警力。「如果14日參加開館儀式的美國代表團迫於示威壓力匆匆撤離的話,我不會感到驚訝」,曾在國務院負責近東事務的美國官員威特斯說。據英國《星期日快報》13日報道,周六,以色列在加沙摧毀了哈馬斯使用的一條隧道,隧道「大約有一公里長,被挖掘了好幾個月」。2014年加沙衝突期間,哈馬斯利用跨境武裝通道大規模襲擊以色列部隊。

「耶路撒冷屬於穆斯林」

「安全形勢將會非常非常緊張」,布魯金斯學會中東政策中心主任薩克斯13日對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說,即便不會看到局勢失控,巴勒斯坦人的問題也不會消失,尤其在美國削減了通過聯合國向巴勒斯坦難民提供的資金後,加沙地帶的生活條件已經惡化。曾參與巴以和談的一名巴勒斯坦官員說,「耶路撒冷是巴以和平進程的核心問題,也是寄託著巴勒斯坦人最多期待的核心問題。大多數巴勒斯坦人都不會認為,一個首都不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是值得擁有的。」

據美聯社13日報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爆發了抗議美國遷館的集會遊行,有示威者舉著標語牌:「耶路撒冷屬於穆斯林!」《華盛頓郵報》13日稱,巴勒斯坦哈馬斯的高級代表團已於當天進入埃及,計劃在埃及發動反對美國遷館的大型示威活動。

耶路撒冷的清真寺

不過,馬里蘭大學政治學教授特哈米對美媒說,儘管在阿拉伯世界沒有人喜歡特朗普這個決定,但這不是一個優先考慮的問題,「他們現階段可能更關注敘利亞和伊朗」。一些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正在淡化美國遷館事件,因為他們希望繼續與特朗普政府合作。

美國《紐約時報》稱,考慮到新館辦公空間有限,短期內,弗里德曼大使將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各辦公一段時間,大部分使館工作人員仍將暫時留在特拉維夫。

此前,弗里德曼在記者會上稱,遷館是為美國利益服務的,並非「贈予」以色列的禮物,這是基於現實而非幻想的基礎來促進和平進程。而俄羅斯代外長拉夫羅夫日前則表示:「莫斯科對巴以和平進程形勢感到擔憂……特別是考慮到美國關於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通過改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來弱化巴勒斯坦重要性的企圖令莫斯科感到不安。在當前敘利亞、葉門、伊拉克、利比亞局勢日益緊張之際,美國採取這一措施是十分危險的,這將加劇中東地區的衝突。」

執筆:黃培昭 馮國川 柳玉鵬

轉載請註明來源環球網

戰鬥迫近,世界卻犯懵:中美怎麼悄悄換了角色?

丟人啊,這21部抗日神劇被日本人當成中文教材了……

滿嘴「惡臭你支」的雙面人上熱搜,廈大被嚇了沒?

「港獨」鬧場:我一聽國歌就想嘔!

這新聞,你不氣炸算我輸!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歐委會主席容克祝賀普京勝選 吁重建安全合作
「台旅法」令台當局雀躍又致台媒驚呼「暴風雨即將來臨」 國防部回應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