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袖珍王牌軍」!全面還原戴笠領導下「忠義救國軍」的真面貌

「袖珍王牌軍」!全面還原戴笠領導下「忠義救國軍」的真面貌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37年9月初在淞滬抗戰中成立的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以戴笠為蘇浙行動委員會書記長,劉志陸為別動隊總指揮,下轄5個支隊、1個特務大隊,共計萬餘人。該別動隊在淞滬會戰中傷亡很大,戰後一部奉命退入法租界,一部奉命轉移到浦東建立游擊根據地。1938年初,戴笠奉軍委會之命收容淞滬會戰後各部遺留在淞滬、滬杭沿線的散兵,編組游擊隊。至5月,共收容1.1萬餘人,連同原別動隊殘部4千餘人,合計1.6萬餘人,整編為7個支隊、1個直屬大隊、1個南京行動總隊,改稱蘇浙行動委員會忠義救國軍。其總指揮部設漢口,但部隊在寧滬杭一帶從事游擊戰。同年10月,武漢淪陷後,忠義救國軍總部移駐浙江孝豐。1939年3月,在上海設忠義救國軍淞滬指揮部,部隊也擴充至3個縱隊、12個支隊。同年底,該軍在孝豐整編,縮編為3個支隊(又稱教導團)和4個直屬隊,共1.5萬餘人。然後總部移駐皖南廣德,直屬第3戰區指揮。

戴笠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整訓完畢的忠義救國軍兵分4路(蘇嘉滬區、澄錫虞區、錫武宜區、京丹溧區),重回京滬杭淪陷區,開展敵後游擊戰。其隊伍擴展很快,至5月,擴大為3個教導總隊、3個行動總隊(淞滬、南京、蘇常)、3個教導團、16個支隊、1個大隊,官兵達5萬餘人,活躍在上海市區,浦東,京滬、滬杭鐵路和京杭國道沿線。但不久就受到日軍的攔截和攻擊,一部被迫退入太湖,大部在長江南北輾轉,部隊縮編為4個縱隊。

忠義救國軍訓練中

1942年3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整頓游擊隊時,決定將忠義救國軍劃歸新成立的別動軍管轄。1943年忠義救國軍和別動軍一起接受中美合作所的訓練,受訓後忠義救國軍由4個縱隊縮編為3個縱隊(原忠救軍第3、4縱隊加上別動軍第7縱隊,合編為忠救軍第3縱隊),換髮美式裝備,接受中美聯合指揮,繼續在蘇浙皖敵後堅持游擊戰。1944年,在浙西於潛方元鋪成立忠義救國軍前進指揮所,由忠義救國軍總指揮馬志超負責,下轄忠救軍3個縱隊、64個支隊或地方行動隊,在蘇、浙、皖、贛一帶開展游擊戰,控制浙贛線北段,京滬、滬杭鐵路沿線,以及杭甬鐵路西段等地交通。其下又轄3個地區指揮部:溫台指揮部,在浙東沿海地區和沿海島嶼,以及浦東、崇明等地區作戰;淞滬指揮部,在淞滬附近地區作戰;鄞、杭指揮部,在富春江和杭州灣一帶作戰。

忠義救國軍

1944年9月至1945年5月,忠義救國軍比較突出的游擊戰績有:連續破壞浙贛線諸暨附近鐵路25處、哨所2個、橋樑2座,焚毀浙贛沿線日軍倉庫多處。先後炸斷浙贛線上的錢塘江大橋、浦陽江大橋和小橋樑數座,破壞滬杭鐵路沿線哨所和鐵軌多處並顛覆火車。1945年6月6日,忠義救國軍南京行動總隊會同中美合作所行動區一部,化裝潛入蘇南寶成煤礦,將該礦炸毀,使其停產。

1945年8月中旬,日本投降後,為了和已在江南敵後的新四軍抗衡,忠義救國軍和在東南地區的中美合作所美軍300餘人一起,奉命開進京、滬、杭、蕪地區搶先接收。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何為「出荷糧」?日軍推行「出荷糧」政策下的東北農民負擔有多沉重?
此國欲與清王朝建立宗藩關係,幾經波折,終於被納入宗藩關係體系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