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健身器材不是兒童玩具 家長應負起監管職責

健身器材不是兒童玩具 家長應負起監管職責

●人民公園三個孩子在雲梯上玩耍

天氣變暖,各種健身活動又如火如荼地開始了。健身器材作為一項公共設施,如今已廣泛「入住」公園、小區、廣場等地,給喜愛體育鍛煉的人們提供了諸多便利。可近年來,兒童使用健身器材受傷的事件屢見不鮮,健身器材若使用不當,對於年幼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隱形殺手」

近日,在集寧區民建大街人民公園的公共健身器材場地內,記者看到有三個孩子在雲梯架上玩耍。他們時而用手抓著雲梯杠來回遊走,時而爬到雲梯架上打鬥。記者在周圍觀察了近半個小時,未看到有家長出現。三個孩子中最大的12歲,最小的8歲。

市民黃女士說:「一到周末,公園裡的孩子就特別多。他們經常三兩成群地在健身器材上玩耍,有時候還會互相打鬧。6歲以下的小孩子都會有大人看護,但是對於相對安全的器材,大人也不會看得太牢。上小學的孩子一般都是和同學結伴來玩,他們比較喜歡玩那種可以對戰的器材,摔傷、碰傷都是很常見的事情。我經常來公園鍛煉,看著他們在那麼高的架子上打鬧,我就會去提醒他們注意安全。我覺得家長還是要經常和孩子說說安全問題,尤其是剛上小學的孩子。」

記者在部分健身器材的欄杆上看到上面貼著「注意事項」牌,上面標註了器材名稱、使用說明以及安全注意事項。

在走訪中,記者隨機了解多位家長對於孩子獨自玩健身器材安全問題的看法,不少家長表示,健身器材隨處可見,孩子長大了,應該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沒有必要看護。也有家長表示,孩子玩的時候需要大人陪同。

記者在網上隨意搜索一下,慘痛的教訓真不少。

2008年3月30日,鄭州一名8歲男孩在和小夥伴玩搖椅鞦韆時,從鞦韆上掉下來,頭剛好卡在地面和搖椅之間,直到大人把搖椅杠卸下來才將其救出,等醫院急救人員趕來時,男孩已停止呼吸;2016年4月24日,南京一名5歲男孩把頭伸進小區里的扭腰器里,結果被卡住了,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於消防;2017年6月28日,江西省某地一小區內,3名兒童玩鞦韆,其中一人在推另外兩人時用力過猛跌倒,頭部被盪回來的鞦韆擠壓當場死亡。

本報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健身器材不是兒童玩具,使用前請先閱讀和留意提醒標識牌和使用說明。如有明確指出「禁止兒童使用」的器材,家長應該立即制止孩子使用,做好監管職責,防止孩子發生意外。 (記者 鮑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