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雁門關位於代縣縣城西北20公里北嶽恆山余脈勾注山之巔,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人曾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和「重巒疊巘,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蜚雁出於其間」的贊語。因其歷史悠久、戰事頻仍,被長城保護專家羅哲文譽為「中華第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為「外三關」。

雁門關地處戰略要衝,為東西雙關,宋以前以西陘關為尊,明以後以東陘關為重。西陘關在代縣西北22公里處,因位於陘嶺(勾注山)西口而名。北魏泰常四年(419)八月,明元帝拓跋嗣至古雁門關(在鐵裹門南)望祀恆岳後,始稱雁門關。唐代武則天執政時期,在雁門關制高點鐵裹門處重筑西陘關,成為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時期兵防重地。明洪武七年(1374),因雁門舊道年久失修,山洪沖刷,車馬難度,吉安侯陸仲亨在陘嶺東口重築關城,即今雁門關,由關城、內長城、前腰鋪驛站、關署、鎮邊祠、雁門關驛站等組成。

雁門關關城

雁門關關城周長1000餘米,牆高7米,石基座、磚牆體,門洞三重,即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額匾上篆書「天險」二字,門上建有箭樓,門外東側建有「靖邊祠」,奉祀戰國名將李牧。西門額匾上篆書「地利」二字,地利門左側建有關帝廟。西門外有一南北向小門洞,即小北門,門上石刻橫匾「雁門關」,兩旁嵌磚鐫對聯,上聯「三邊衝要無雙地」,下聯「九塞尊崇第一關」。關城內正北有軍營,東南設校場。關城周邊邊牆雉堞、烽墩壕塹聳峙於峰嶺絕頂,與雁門東西十八隘連為一體。

雁門關內長城

雁門關內長城西起白草口,東至長城嶺。北周大象元年(579)大司徒於立翼巡長城,立亭障,設險堡。西至雁門,東至碣石(河北)。明代在內長城舊基上砌磚加高,形成雁門、寧武、偏頭三關。嘉靖二十五年(1546)總督翁萬達大修長城,西起偏關老營堡丫角山,東至平型關,鑿塹填洞400餘公里。萬曆三十三年(1605),巡撫李景元再築雁門關邊牆,綿亘7.5公里。即現在所見的新廣武到白草口的長城。

前腰鋪驛站

前腰鋪驛站位於雁門關關南古道中腰處,史上設驛站,村中客棧、店鋪林立。與雁門關北之後腰鋪相對應。現已闢為集餐飲、住宿、休閑、諮詢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服務區。此處風景如畫,環境優美。關溝河緩緩流過,旅遊公路將服務區和佔地3萬平方米的停車場自然分開。服務區建有翼角廊式仿古建築諮詢中心,昭君出塞和親路上小憩的和親亭,可供200人住宿1500人就餐的三星級酒店——雁門關大酒店,還有造型別緻的雁憩池、雕樑畫棟的長廊等。

沿古道北上,路旁一塊石碑,就是著名的分道碑,立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盛世,雁門關南道路擁塞、車馬難行,屢起爭端。代州知州只好另開車道,分設上行下行,並規定了「南來走東路,北行走西路」的交通規則,有效地緩解了交通壓力。碑文既反映了當時「官道」的繁忙盛況,又體現了規範的交通管理制度。

關署

關署位於關城內天險門與地利門中間的高地,又名守備衙署。原署門面寬3間,門前立石獅1對,進門配照壁。兩進院,正面過廳5間,東西各有配房;後院正房5間,東西亦各有配房,為守備處理公務及下榻處。現關署建築為2011年重建。

鎮邊祠

鎮邊祠位於關城天險門外,明正德六年(1511)為紀念趙國名將李牧而建,原名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李牧威鎮塞北十餘年,一戰消滅匈奴騎兵10萬,成為後世守關將士楷模。清咸豐六年(1856),僧人善全在武安君廟舊址興建佛寺,改名護國鎮邊寺,仍在過殿內塑李牧將軍像。護國鎮邊寺佔地3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10平方米,山門前有石砌平台,上豎石旗杆1副,配石獅1對。正中、左右各築踏垛台階,並配以石雕、石欄柱、石欄板。山門兩旁建有鐘鼓二樓。寺院分前後兩進,以前門為中軸線,前院兩側為廂房,正面過殿供奉李牧銅像,背面供韋陀。過殿兩側留有過道,設東西庫房。後院正殿為大雄寶殿,供有一佛二菩薩。正殿左側為方丈室,右側為祖師堂,東西配房為僧舍。主殿東邊,順台階而下有石砌窯洞多孔,曾為寺院附屬建築。清代雁門關成為商旅通行要道,鎮邊寺香火異常鼎盛。據碑文記載,寺內原有「護國戒壇」,清末一次受戒「遠近四眾共一百二十餘眾」,其盛況可見一斑。民國26年(1937)日軍佔領雁門關後,鎮邊寺遭到毀滅性破壞,僅存地基。2009年後按原樣復建,成為展示幸偃、李牧、薛仁貴、楊家將等西周至明朝守關名將事迹的主題展館和了解雁門關軍事文化的一大窗口。現鎮邊祠內主要有偃公堂、忠武堂、武惠堂、武安堂、群英堂、文定堂。

雁門關驛站

雁門關驛站位於雁門關鎮邊祠南側的窯洞院。正北6孔,東側3孔,東北角2孔,共11孔窯洞。主要建築有將軍洞、帝王洞、公主洞、雅士洞。

邊貿街位於雁門寨與瓮城門之間。明清兩代為邊關貿易最繁華的地方。2009年重修時,大街用青石板鋪砌,街道兩邊均為磚木結構的五檁或鞍架瓦房,青磚砌牆,灰瓦覆頂,古式門窗,再現了明清邊貿街的風采,今為展示邊塞貿易和銷售旅遊紀念品的商貿街。

(原載於方誌山西微信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山西 的精彩文章:

天台宗的創建地,選在了山明水秀的平順!
龍之故鄉 厚重聞喜

TAG:行走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