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最後守護者勤儉自律清心寡欲勵精圖治但一個決定預示江山不復

大明最後守護者勤儉自律清心寡欲勵精圖治但一個決定預示江山不復

崇禎皇帝

明崇禎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檢(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從明熹宗手上接過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一方面勤儉自律、清心寡欲、勵精圖治,試圖重現明皇朝當年輝煌景象;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頻繁更換和濫殺大臣,以致眾叛親離,最終這位比前朝幾代皇帝都要賢明的君主,「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自縊在煤山的清風明月下。

崇禎皇帝坐上龍椅事出偶然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從他哥哥手裡接過來的江山)

公元1610年出生,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登基時18歲)

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校死,無子,遺詔立五弟朱由檢為帝。

朱由檢因父親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厭的太子,母親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並不幸福。五歲時,其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經歷坎坷)

時逢災年

「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其饑民多從「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起義

自太祖皇帝朱元璋至庄烈帝朱由檢歷經二百餘年。至萬曆年間,東北建州女真漸漸崛起,甚至屢屢犯界。

而明朝內部又自居高傲,以天朝上國為尊,不與建州即後來的後金談判。一直到崇禎年間,明朝軍隊大有難以抵擋之勢,後金也由「金」改為「大清」,皇太極公然稱帝。此時的明朝已是強弩之末,正是內憂外患交加之際。內有農民起義滋擾不斷,外有滿清虎視眈眈。

此時的崇禎帝尚且不自知,仍然多疑至斯,竟將大明朝在軍事上最後的希望袁崇煥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殘忍殺害,並且處以凌遲極刑,也註定著經此一事大明朝徹底沒有希望了。

袁崇煥自不必多說,繼孫承宗之後經營遼東,採用孫承宗的戰略,修築關寧遠防線。天啟六年,寧遠一戰,袁崇煥堅壁清野,肅清內奸,炮轟努爾哈赤大軍,讓努爾哈赤重傷而亡。第二年皇太極又興兵進攻錦州為父報仇,袁崇煥竭力守城,重創後金,最後令皇太極撤軍北歸。這也是明朝對滿清極少的2次全勝!

中後金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

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朱由檢的濫殺也日趨嚴重,總督中被誅者七人,巡撫被戮者十一人。

劇中袁崇煥

時年十八歲的朱由檢即位後,面對著危機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尋求治國良方,勤於政務,事必躬親。與前兩朝相比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朱由檢一生操勞,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天天生活在操勞、恐懼、痛苦、煩躁與焦慮之中。

那麼大家想一下這麼一位勤於政事,力挽狂瀾的有為皇帝為何丟掉大明王朝呢?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少年登基,缺乏治國理念。(沒接受過系統的學習)

2、身世坎坷,生性多疑且多變,用人不察。(包括:用人多疑,急功近利。功歸己有,過推他人。)

3、忠奸不明 (分不清忠奸善惡,如聽信宦官之言,冤殺禦敵之臣袁崇煥,造成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以至於眾叛親離。)

4、災年不斷,內憂外患。(如:李自成率領的農民暴動、邊關滿清入侵)

5、熹宗多荒廢朝事,崇禎百廢待興。(熹宗多年不理朝政,大小事宜有宦官打理,崇禎帝接過來的是個爛攤子。)

6、王朝興衰,更替有續,不可逆轉。

以上是明朝滅亡的幾個原因,你還有不同的觀點嗎?

勝敗誰人定,功過自有評。當然,崇禎帝相比較上幾任皇帝確實大有作為,可嘆他生不逢時。雖有勵精圖治,力挽狂瀾之至。怎奈回天乏術。

喜歡古今風雲8文章的請添加關注吧!歡迎分享、點贊,這裡每天為您更新精彩內容!期待你的留言,讓我們一起討論歷史共同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清朝取代明朝,對於中國來說是進步還是倒退,答案令人吃驚!
安徽有一縣650年前是備選國都 中途夭折卻留兩個景舉世聞名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