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000人援華200飛行員犧牲,唯有這國幫中國抗戰渡過難關

5000人援華200飛行員犧牲,唯有這國幫中國抗戰渡過難關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劉伯瘟,無授權禁轉!

抗日戰爭初期,蘇聯於1937年10月向中國派出首批援華志願飛行隊。志願飛行隊11月抵達中國,12月初馬上開始參加對日作戰。1938年6月,蘇聯向中國派出第一批軍事顧問和軍事技術專家。到1939年初,蘇聯派往中國的軍事顧問已經達到5000多人。他們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表現英勇果敢,許多人榮獲蘇聯和中國頒發的勳章,11人榮獲「蘇聯英雄」榮譽稱號,還有許多人犧牲在中國的土地上,僅飛行員就有200多人。可以說在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刻,唯有蘇聯是真的下血本在援助中國抗戰。

(蘇聯援華志願飛行隊合影)

早在北伐戰爭時期,蘇聯就曾向中國派來軍事顧問。1938年6月抗日戰爭中第一批蘇聯軍事顧問來華,蘇聯駐中國大使館武官德拉特文就近兼任總軍事顧問。當時蘇聯顧問服務於中國軍隊的各個兵種和戰區,幫助中國軍隊進行訓練,學習使用蘇式武器,並幫助中國軍隊制定作戰計劃。蘇聯軍事顧問在華實行輪換制,期限一年,有的一年以上。這些人大都是經過選拔出來的蘇聯紅軍指揮官,具有優良的軍政素質,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多次重大戰役中為中國貢獻了自己的才智。

(犧牲在重慶萬州的蘇聯援華飛行員格里高利·庫里申科)

比如在1938年的武漢會戰中,蘇聯總顧問德拉特文就率顧問團首先進行對中國軍隊的野戰訓練工作,並對參謀工作以及諸技術兵種如何發揮本身效能進行具體指導。面對日軍攻佔安慶、逼近湖口的局勢,德拉特文指示顧問卡利亞金等人,與中國軍官一起實地勘察了湖北與江西的交界地區,幫助擬定了保衛武漢環形防衛帶的作戰方案。

武漢會戰進行期間,新任蘇聯總顧問切列潘諾夫來到武漢接替德拉特文。切列潘諾夫1924年-1927年曾任國民革命軍顧問,了解中國軍隊的情況。他親臨戰場觀察,然後運用蘇聯紅軍的作戰經驗,提出調整武漢會戰作戰計劃。他充分陳述了自己的設想,指出日軍突擊部隊是在狹窄的放線突擊,就像蜘蛛掛在樹枝的網上爬行,與後續部隊越離越遠;因此,中國軍隊可以從側翼切斷日軍,在日軍進攻的道路上設置「塞子」的同時,在南北兩側集中預備隊,進攻日軍的側翼和後方,將日軍緊逼到長江邊;其餘軍隊繞到日軍後方,切斷鐵路和公路,最後迫使日軍停止進攻。武漢會戰中切列潘諾夫的計劃沒能得到採用,卻在後來的長沙會戰中得到了實踐。後來,切列潘諾夫更是撰寫了詳盡的武漢防禦戰總結報告和抗戰相持階段敵情分析報告。

(手繪圖,蘇聯志願航空隊與日軍飛機的戰鬥)

當時蘇聯軍事顧問的經常性工作是視察中國軍隊,檢查戰備狀況,及時向有關戰區司令部報告自己發現的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對於帶有全局性的問題,直接上報最高統帥部。比如第九戰區第1兵團司令部的蘇聯顧問班果夫,來華後馬上赴前線視察,提出應該加強戰地情報、培訓下級軍官等等建議,對改進前線狀況具有普遍意義。蘇聯炮兵顧問謝羅夫在作戰中發現,第3戰區炮兵部隊在武漢會戰中表現不佳,暴露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根據接下來的戰鬥經驗,蘇聯符文進一步對炮兵組織領導、武器配備、作戰訓練等方面的規範化提出具體建議,促成了第3戰區炮兵部隊戰鬥力的提高。

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中,最有名者當屬後來的蘇聯紅軍名將、著名戰略家崔可夫。崔可夫1927年也曾來華擔任國民革命軍顧問,能說中文,對中國的情況同樣相當了解。1941年元旦前夕,崔可夫來到陪都重慶。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不斷擴大,蘇聯面臨來自西線的巨大威脅,更加需要中國堅持抗戰、拖住日本,保證蘇聯東部的安全。這正是斯大林賦予崔可夫的新使命。

(崔可夫元帥)

可惜1941年夏天蘇德戰爭爆發,儘管蘇聯政府沒有立即中斷對華軍售,但中國清楚來自蘇聯的武器供應不會再持續太久。而這時美國迅速增加對華援助,蘇聯軍事顧問的地位大大下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派來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崔可夫實際上已經無事可做,於1942年2月奉調回國。古巴列維赤出任代理蘇聯軍事總顧問,但作用和影響已經今非昔比。參考資料:《蘇聯與中國抗日戰爭史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毅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一部三國演義說清敘利亞局勢,俄羅斯學諸葛亮,美國卻在學曹操
美軍海軍與空軍至今都不願談及的經歷,被中國這款老掉牙戰機吊打

TAG:宋毅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