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解讀:語文新課改下,學習任務群是個啥?

專家解讀:語文新課改下,學習任務群是個啥?

學習任務群背景

高考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6選3的3+3模式,已經在浙江和上海試點,2017年也已經在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試點,今年就會逐步推廣到全國。招生制度也變為兩依據一參考:依據高考成績、學考等級,參考綜合素質評價,不再是一考定終身,考試的分數呈現扁平化。這就對我們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課標作為高中語文學習和考查的風向標,不僅加重了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的學習比重,更是創造性地提出「學習任務群」概念,把高中的學習內容劃分為15個任務群來實踐部編教材的「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中的其中一條線——語文核心素養。

必修課程

選修1課程

選修2課程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

當代文化參與

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

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習

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討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傳統文化經典研習

傳統文化專題研討

文學閱讀與寫作

外國作家作品研習

跨文化專題研討

科學文化論著研習

學術論著專題研討

(上表為15個任務群一覽)

部編本前的語文課本上,課文、單元設置是一條線,而圍繞語文核心素養設置的「學習任務群」則是另一條線,學習任務群是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學習目的的手段,而我們的課本、課文,則是學習任務群的載體。比方說,我們現在人教版教材的課內課文《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原來是怎麼學的?就是解讀一下這兩篇新聞,了解下新聞的基本寫作手法思路。但是現在,這些課文被歸入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群,那麼我們就不僅僅需要學習這個課文,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篇課文融入到應用場景中去真正吃透他,通過這篇課文來培養我們新聞閱讀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設計這樣的問題——

1

想像你是與參觀者同行的羅森塔爾,依據課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

想像你是集中營倖存者的後裔,描述你看到這篇報道後的感想。

甚至還有這樣的任務拓展:

3

瀏覽一份當天的報紙,計算你閱讀完這份報紙的時間,簡要記錄你從這份報紙上獲得的內容,並說明你獲取內容的方式。

是不是感覺和以前的語文學法不一樣了?它的目是通過幾篇有著相關性的課文,來實現某個綜合語文能力的提升。這就是雙線單元結構,一條明線,那就是課文,一條暗線,那就是課文背後的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怎麼考

部編本教材,本質上是《新課標》的實施載體,雖然這套教材還沒出來,但是從《新課標》中我們就可以對高中學習和考試方向有個清晰的認識。我們首先來看一到題目,這是海淀區教委在新課標說明會上舉的一個例子:

1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

2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

(華)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4

秦王擎,自引而起,絕袖。

5

孔子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

6

天寶中,益州士曹柳某妻李氏,容色絕代。

上面6個文言文片段中,都有「絕」這個單音詞,從前後文中理解它們的詞義,並說明這6個意義可以歸納成幾個義項,並說明你怎樣歸納出來的。

你是否還能寫出其中含有「絕」這個詞的文言句子?說明出處。

這些義項之間有關係嗎?如果有,說明它們的相關處在什麼地方。

「斷絕」「繼續」「纏繞」「締結」「編纂」這些動詞,「綱紀」「經緯」這些名詞,「紅」「紫」「綠」這些顏色詞,都在「糸」部,說明它們較早的意義都與古人的哪一個生活領域有關?你能從這些詞裡想像這個領域的生活情境嗎?寫一篇短文把你的想像描寫出來。

大家驚奇地發現這道題是用繁體字出的,這就讓很多古文本身基礎就差的學生犯難了。這道大題,涉及到四個小題,這種題目我們從來沒有遇見過嗎?不僅僅是指這類題型沒遇見過,而是說,這種題目的考查方向就是我們之前聞所未聞的。第一題,這一題就涉及到好幾個考查項目,一個是相對簡單的,對文言中實詞「絕」的記憶和理解,但是這個不夠,它還要求我們歸納成幾個義項,就是說這六句話中六個絕字你翻譯出來還不夠,還得能找出來他們之間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還需要考慮他們之間的歸類邏輯,這對我們的「歸納思維」能力的要求就非常高了。思維方法大體上可以區分為歸納、分析和演繹,這一小題,真正考查的就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思維能力」。

再來看第二題,第二題考的是什麼?考的是我們的閱讀量,包括課內和課外,類似原先的默寫,但是比起默寫來要求高多了,還要求我們寫出出處,這就對我們的課外閱讀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於第三題就更厲害了,第一題要求歸納義項,這一題則要求我們更深入地進行探究,這幾個義項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他考查的是我們對「絕」這個字演變過程的理解和在這個理解基礎上的探究。對能力的要求就更加綜合了。

第四題有多少同學能做出來?這簡單的一道題考查了哪些東西?其實它首先考查了漢字的演變和特徵,而且還要求我們聯想生活,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聯繫當下聯繫生活的特點,最後還需要一篇短文來描寫想像,這個考查的是核心素養中的文字建構和審美能力,同時這種命題形式也是對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升華。

從這道大題我們可以看出,改革後的語文,它的考查套路是不再是簡單的題目,而是通過呈現一個綜合性的、完整的現實性任務,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技能整合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僅僅掌握知識,掌握應試技巧,更需要對我們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夠真正在生活中運用自如。

其實這種考查方式,在2017年已經進行改革試點的北京卷中就已經初露端倪——一道語文微寫作題。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

《根河之戀》里,鄂溫克人從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類似的故事。請你從中選取一個例子,敘述情節並作簡要點評。要求:符合原著內容,條理清楚。

2

請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香菱中選擇一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並簡要陳述這樣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據原著,自圓其說。

3

如果請你從《邊城》里的翠翠、《紅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車夫、《老人與海》里的桑地亞哥之中選擇一人,依據某個特定情境,為他(她)設計一尊雕像,你將怎樣設計呢?要求:描述雕像的體態、外貌、神情等特徵,並依據原著說明設計的意圖。

同樣是設置了一個任務,這個任務需要調動我們的綜合思考能力,我們的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以及,最終通過文字表達能力,以微作文的形式展現在試卷上。我們比較一下這兩題,發現它考查的思路是接近的,但考查的深度與廣度卻截然不同,很明顯前者考得比北京卷這個微作文更有深度。這也是語文改革後的一個重要特點,語文學習從之前的淺度學習轉向了深度學習,二者的區別在這張表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淺層學習

深層學習

未將要學的材料與已有知識聯繫起來

將新觀點、新概念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關聯

將所學材料處理成分離的知識片段

將所學的內容納入關聯的概念體系

記憶事實和實施步驟而不理解如何和為何

找出模式和潛在的原理

難以把握與教科書上不同的新觀點的意義

評價新觀點並找出其與結論之間的關係

將事實和程序作為來自權威的靜態知識

理解藉以創造知識的對話過程,並批判地檢驗論據的邏輯

記憶的時候不對其學習目的或所使用的策略加以反思

反思自己的理解和學習過程

(本文為鄭會英老師在學而思網校部編版教材說明會的發言整理。鄭會英老師是口碑極好的高端語文老師,為2016年新浪教育「全國金牌教師大賽」評委,擁有14年教齡,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於中科院心理所,中高考作為均為滿分,一線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對高考語文有著極其深入的研究。)

更多高考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進擊de高中僧 的精彩文章:

你必須知道的作文閱卷雷點

TAG:進擊de高中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