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洋與文明》——常爸一年讀50本書計劃

《海洋與文明》——常爸一年讀50本書計劃

儘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蓋,歷史敘述卻一直是陸地中心論的。作者試圖改變這一現狀,將重心從陸地轉向水域,帶領讀者通過海洋來縱觀歷史。無論對於資深的水手還是航海的門外漢來說,作者提供的資料都是十分寶貴的。

——《出版人周刊》星級推薦

毫無疑問,該書是目前為止最全面的一部海洋史。作者滿懷激情地向我們講述了海洋的故事,在當今的歷史著作中,這種激情是十分少見的。

——泰晤士報

這是一部魁梧的大塊頭。

70萬字,拿在手上沉甸甸。

裝幀無可挑剔,相當精美。深藍色的封面,細磨砂的絲綢質感,很符合海洋的調調,顏值在線。

當然,內涵更在線。

作者林肯·佩恩是美國著名的海洋史學者,曾供職於緬因州海事博物館。他說過:「我想要改變你觀察世界的方式。」這種轉變就是從陸地走向海洋,以海洋的視角觀望陸地,深入歷史,展開文明。

有學者的風範,寫出的文字自然脈絡清晰,資料完備,內容豐富,視野大開。也因此,信息量龐雜,有一定的專業性和閱讀門檻。


1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我們的歷史

本書號稱是一部航海者的史詩,其實就是將讀者置身於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中,置身於整個大的世界範圍內細說海洋史,講述各大板塊、不同文明之間明的暗的海上聯繫。

跨國界,使得我們可以跳出自我的狹隘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歷史,船舶製造、海上貿易、海洋探險、人類遷徙、海軍戰爭,為何牽一髮而動全身;

跨學科,讓角度變得豐富,眼界來得寬廣,藝術、宗教、語言、法律、政治經濟等等相互作用,彼此影響。

以中國為例(中國並非書中大篇幅,只是與我們更貼近,故而為例),不止道出了各大朝代更迭下,政府的海洋政策與態度,還將其置於中亞、東南亞相關歷史事件中目睹其發展。

比如,隋唐時期,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微妙的關係變化,盛唐時期,大唐在中亞的主導地位。

同時插入中國典籍記述,甚至源自不同國家各類人群的記載,資料來源可謂相當廣泛。這樣的多視角,多維度,自然更加客觀真實,有助於我們從本民族跳出,「think out of the box」,成為一個「outsider」,而這其實是為了更好地跳入歷史事件本身,最終變成「insiders」。

而當翻閱至書尾,看到注釋及參考文獻羅列100多頁,便可想而知作者的嚴謹和信手拈來了。

正因為歷史是彼此交疊,互相牽制羈絆,所以不可割裂來對待,它的發生很有意思,向來不是單一因素促成的,而是某種因素或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比如唐王朝與海洋的相遇。

比如北宋時期,海上貿易的發展是源於困境和機遇的結合。

正是這一連串因素的綜合作用,推動了當時中國的海洋發展,帶來了海上經濟的持續增長。與此同時,朝鮮半島的海上貿易則在衰落,中國商人順勢主導了東北亞的海上交通網路,進而對東南亞諸國也產生了影響。

2

勿里洞島沉船上的中國貨物

——海與帝國的開始

這部分內容在600多頁的全書中,只佔用了1頁,篇幅很短,但讓我聯想豐富。

這艘沉船是著名的黑石號「Batu Hitam」,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人商船,1998年被德國人發現。因為裝載著67000多件中國瓷器而名聲大噪(書中60000件並不準確,你問我怎麼知道?請看《國家寶藏》~)。而其中,56000多件的瓷器,來自並不為中國人所周知的非著名長沙窯。

2017年,央視爆款節目《國家寶藏》湖南省博物館那集中,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是開篇第一件國寶文物,有觀眾認為這沾滿地氣的瓷器看上去總感覺弱些,無法與其他兩件皿方罍、辛追墓T型帛畫可謂國之重器相比。

可是,正是這貌似不驚人的長沙窯,卻有著驚人的創造力和國際前瞻性。它意義重大,因為遠銷海外最大規模的開始源於此時,換句話說,後世瓷器能夠大規模地走向世界,是站在前輩長沙窯的肩膀上的。

在中唐時期,中國與西方的交通以陸路為主轉向以海路為主。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變成中外貿易交流的主要通道。《海洋與文明》用沉船「黑石號」作為《中國走向海洋》這章的開篇,可見作者林肯·佩恩的用意。

同樣的意思在本書亦被表達,因為海路暢通,中國的瓷器才會出現在數千英里之外人們的餐桌上。我們可以將此視為早期的全球化,而它的市場性更是被重點提及。

相對應的,國寶代言人何炅在《國家寶藏》中介紹長沙窯時感嘆道:「那更得誇我們長沙窯工有智慧,在唐朝就極具商品銷售意識。就像前世傳奇中講的那樣,椰棗林獅子這些外國風情都有傳世作品,而且不止有畫,還描阿拉伯字呢,那會兒阿拉伯可是鐵粉兒。」

當然,不止有畫。比如目前在韓國國立博物館收藏了兩件三耳壺,一個銘文為「鄭家小口天下有名」,另一個銘文「汴家小口天下第一」,這應是目前看到的最早的「廣告」。

歷史是宏觀的、龐大的,但當它具體到某一種器物的承載上,卻是豐富的、有趣的、充滿人情味的。


總體來說,書里的講述還是過於平鋪直敘,雖然無論對於資深的水手還是航海的門外漢來說,作者提供的資料都十分寶貴,但對於門外漢而言,真正能讀進心裡的,比想像的少些。尤其是對世界地理、各地通史知之甚少的話,會有力不從心之感,若想全磕下來這本書,著實不易。

另外,翻譯的文字也過於拗口了。知識性有餘,形象生動不足。看了下同道中人的評論,於我心有戚戚焉。

關於配圖

就像一位讀者說的,脫開地理談歷史是無意義的。可是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更加友好親切呢?比如配圖的數量和位置,本書所有關於地理的配圖全部在最開篇。這也就意味著,閱讀的同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讀者要不斷地回看。如果隨文插入,是否更方便呢?畢竟,在「指尖經濟」時代,用戶體驗還是很重要的。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部頗具收藏價值,有很高參考作用的研究性書籍。

這是一部宏大的全球海洋史,一部關於航海者的史詩,它告訴我們,人類從來沒有被束縛於大地,因為海洋就在不遠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青藤爸爸 的精彩文章:

這麼有哲理的話,只有孩子說得出!

TAG:常青藤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