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西扎「是否為象山校區上了一劑「錯葯」?

假西扎「是否為象山校區上了一劑「錯葯」?

今年4月8日,

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博物館,

作為中國美術學院90周年的生日禮物,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向民眾開放。

這座博物館位於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的東南一角,

從2012年開始設計、籌劃建造,

2018年1月正式竣工,歷時7年。

它出自葡萄牙國寶級建築大師普利茲克獎得主阿爾瓦羅·西扎之手,

投資約1.67億元人民幣。

從此它與王澍主持的整個象山校區建築群(特別指獎後作品水岸山居)、隈研吾主持的民藝博物館呈現出三足鼎立之態,中國美術學院許江稱之為「東西」在此"對話」。

雖然沒有實際考察,但懷著期待,看到象山校區新的實景時,一棟巨大巨高巨突兀的巨紅色建築硬插在中國地域建築復興的建築群中,腦海里第一次十萬個羊駝飛過。

80歲高齡的西扎,幾乎是上世紀現代大師的國際「遺存」,他是「新地域主義」的第一代表。

在我們的記憶里:「新地域主義在創作中不是刻板的遵循現代建築的普遍原則和概念,而立足於本地區,藉助當地的環境因素,地理,氣候特點,刻意追求具有地域特徵與鄉土文化特色的建築風格,他們反對千篇一律的國際式風格,摒棄失去場所感的環境塑造方式,以抵制全球文明的衝擊,經常藉助地方材料並吸收當地的技術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難道我們看到是一棟「假西扎建築」,不明白它與中國、杭州、象山有絲毫的關係,反而像專門搞破壞的「狂怒巨獸」。腦海里第二次十萬個羊駝飛過。

懷著質疑,我們竟然還發現鮮紅的建築外牆材料,是專門的「印度紅」。請注意專門的「印度紅」。這種印度紅砂岩,是專門從印度經過海運再經過空運,幾經周折才到達項目現場的。並且石料的尺度也讓人懷疑。這與王澍教授主持的集鄉土建造、就地取材、山水美學、隱於自然之大成的象山校區大相徑庭。可怕的是這座博物館就在象山校區之內,一路之隔。不知道王澍教授是否有被啪啪打臉的感受。反正至此,腦海里第三次……

還是懷著質疑,繼續探索這座博物館的設計過程。從官方的介紹里,我們仔細的找。發現一個強大的設計特徵,還用了不小的篇幅,來印證西扎「因地制宜」的設計追求。那就是基地邊上有一顆很大的古樟樹,西扎保留了它。腦海里第四次……忽然想起了大一做小別墅課程設計的時候,夏老師是這樣說的,樹要保留。

從媒體公開的資料可以看出,業主方與西扎的這一設計在起初是有分歧的。比如美院的杭間說,「其實,我們本來非常希望他設計一座白色的建築,跟灰色為主的其他教學建築形成鮮明對比。」西扎也許是對館內將進行包豪斯收藏的尊重堅持了幾何的入口和印度紅,但對於西扎的真實想法,連美院自己也是猜測。比如杭間說「我自己猜測,西扎也許希望呈現博物館的端莊性。」「如果大家去波士頓,會發現幾乎所有著名的博物館,都是這個色調的。這就好比,女孩子平時會打扮得鮮艷亮麗,但在出席正式場合的時候,會用沉穩端莊的顏色。」可見原來業主也沒搞明白,但都遵從了。我們提倡的文化自信,又被打臉。腦海里第五次……

那麼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博物館,與西扎原始的設計稿和效果圖有什麼不同呢?我們還是要追溯一下的,看一看它方案時的效果:

砸蒙了嗎,承認吧,效果圖中絲毫沒顯示與象山校園的……腦海里……

在與業主的討論中,西扎這樣回應「你們希望過去的西扎設計,還是現在的西扎設計呢?」原來業主請的是一個「假西扎」。

本文僅針對此設計事件闡述觀點,不針對人物有褒貶。

一旁的水岸山居與民藝博物館顯得謙遜了: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侵犯到您的權力 我們會及時撤除文章

回復 建築師名字 查看她更多

轉載請顯示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時建築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同時建築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