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世界最強二代戰機由中國製造:魔改型對抗F16都能搞定

世界最強二代戰機由中國製造:魔改型對抗F16都能搞定

殲7戰機是我國的第二代輕型戰鬥機,也是我國80到90年代出口的主力機型,和沈飛公司的殲8戰鬥機正好形成高低搭配。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利用西工大研製的雙三角翼技術在對其機翼進行大改後,大大提高了亞音速機動和格鬥性能,並縮短了起飛滑跑距離,其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外貿改型殲-7PG戰鬥機甚至被外方飛行員親切的稱為」小F16」,「窮人的F16。」由於殲-7PG在巴基斯坦出色的表現,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後來還出口到孟加拉、納米比亞、奈及利亞,斯里蘭卡等多個發展中國家。平心而論,殲7的原型米格21是世界上設計最成功的戰鬥機之一 ,它的機動性能頗受飛行員的喜愛,但它採用的機頭進氣方式卻讓人對它「愛恨交加」:它既是效率最高的進氣方式,保證了它良好的超音速及亞音速性能,同時又因為機頭金屬的屏蔽造成了裝在機頭進氣道調節錐里的雷達天線不能太大。

早期型雷達探測搜索距離很小,完全依賴地面雷達指揮。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前蘇聯對米格21進行了重大改進,稱之為米格21比斯,大大加大了機頭進氣道調節錐的露出面積和長度,雷達天線直徑可達0.5米左右,但機動性能和敏捷性卻大幅下降。我國著名飛機設計所,殲10的研製者宋文驄院士曾對米格21比斯進行了仿製,定型為殲7三(殲7C),是我國第一個能進行全天候作戰的殲7機型,但由於飛行性能不佳,在國內國外市場都面臨慘敗,最後空軍象徵性的裝備了幾十架,巴基斯坦空軍連試飛都沒試飛就直接把它給否決了,最終選擇了全部改裝外國航電的殲7M戰鬥機。而這種機型卻正是沈飛無償轉讓給成飛的早期殲7改型。

據軍事觀察家披露,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曾大批量生產裝備了經過現代化改裝的雙三角翼殲7改型,型號有殲7E,殲7EL,殲7G等,總數據說有300到400架之多。主要是改裝了脈衝多普勒雷達,頭盔瞄準鏡,屏顯,電子戰等系統,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但只能發射紅外格鬥導彈,相比印度在米格21比斯基礎上改進的米格21-93,並不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型空空導彈的能力。當時我軍的霹靂12型空空導彈還沒研製成功,對超視距空戰並沒有感性認識,認為像中國的霹靂12,俄羅斯的R-77雷達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有80公里,而殲7G的雷達最大發現距離也只有30到40公里(雷達截面積不同,發現距離不同),配主動雷達型空空導彈毫無意義,殲7雷達還沒發現對方就被對方擊落了。

隨著我軍霹靂12空空導彈的大批裝備部隊,在軍事演習中發現了諸多引人深思的問題:超視距導彈的最大射程在實戰中沒有太大的意義。導彈在最大射程處發射,目標機只要稍一機動,導彈便跟不上。一般最大射程為80公里的導彈,不可逃逸區為50公里,再考慮到對方的電子干擾,發射距離還要打折扣。據公開資料披露,從我軍的演習結果看,號稱射程80公里的霹靂12導彈,實際平均發射距離大約為30公里,已經小於殲7G裝備的SY-80雷達發現蘇27的距離。據公開資料披露,我軍為提高殲7E,殲7EL,殲7G等先進輕型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決定其機載火控雷達必須能制導主動雷達型空空導彈。

因此,必須在機載雷達上增加無線電發射的修正指令通道,實時修正導彈的航向,以達到精確制導的目的。由於這些飛機的機頭進氣道調節錐在換裝SY-80這些脈衝多普勒雷達後已經把潛力挖盡,再無加裝的空間,科研人員經過仔細研究,決定把指令發射機安裝在飛機垂尾根部,發動機的上方。據資料檢索,國內外安裝在類似位置的發射機還沒有,可以說是我國科研人員的獨創。通過合理的設計和試驗,最終成功設計定型了我國第一台安裝在飛機垂尾的機載指令雷達發射機,並已投入批產。其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抗惡劣環境能力強,搬運、使用靈活等特點。

目前蘇34,蘇35,T50據說已裝備後視機載雷達,我國研製的飛機垂尾的機載指令雷達發射機經過改進後也完全有可能升級為後視機載雷達,提高我軍新一代戰機的後向作戰能力。殲7的」終極改型「——高教9山鷹超音速教練機也可在不換裝雷達的情況下,經少量改裝,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其國內外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視野 的精彩文章:

確認了!第二艘國產航母備料已經進場:開工節點原來這樣
美國造世界第一艦載無人機目的何在?這一陰招要高度注意

TAG:軍情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