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比國產航母海試更勁爆的內幕:有個總師80後!

比國產航母海試更勁爆的內幕:有個總師80後!

原標題:比國產航母海試更勁爆的內幕:有個總師80後!


主播君的話


今早,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離開碼頭開始海試。在這背後,有許許多多青年科研人的付出,80後王碩威,就是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總師系統中最年輕的一員。今天,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今天早晨,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離開碼頭,開始海試。


王碩威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參加工作16年來完整經歷了海軍第三代驅逐艦、我國兩艘航母的研製過程。


雖然年輕,但是他發揮的作用卻不輕。


國產航母工程從研製到完成,王碩威開創性提出了航母電磁兼容性1:1陸上聯合試驗和我國首艘航母全艦電磁兼容性頂層規劃論證,並先後兩次獲評「遼寧艦」工程攻堅會戰先進個人、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項和三等獎1項、授權專利6項,這些成果均在現代水面艦船設計中得到推廣運用。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是他最新的榮譽。


追隨理想


求學時期,王碩威所學的應用電子專業可是個「香餑餑」,一畢業,身邊的同學紛紛簽了一線城市的高薪工作,他卻偏偏選擇來到武漢的研究所,因為這裡研製海上巨艦,離他的理想最近。

王碩威趕上了海軍裝備發展的大好時機,先後經歷了兩艘航母和部分海軍裝備第三代艦艇的研製工作,迅速成長為「艦船研製國家隊」的中流砥柱。


攻克難關


解決電磁兼容設計是保障甲板作業安全的基礎,也是形成航母戰鬥力的重要前提。作為「遼寧艦」電磁兼容設計的主要負責人,王碩威遇到了「攔路虎」:一無經驗,二無圖紙,三無規範標準,國外技術重重封鎖,被稱為當今「最為複雜的巨系統工程」。


如何攻克這些難關?


「有條件要干,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干!」



王碩威帶領團隊查資料,搞模擬,做試驗,從全艦電磁兼容性頂層規劃論證開始,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從頂層設計、問題預測,到多層控制、分階段驗證的設計路線,開創性提出了航母電磁兼容性1:1陸上聯合試驗。


王碩威帶著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設計師隊伍沖在了試驗第一線,圓滿完成了全部試驗內容,發現並解決了關鍵電磁兼容性問題,有效化解電磁兼容設計技術風險,為「遼寧艦」順利交付作出重大貢獻。

試驗的同時,他和團隊首次提鍊形成了多類型等效試驗等創新方法,促進了我國艦船電磁兼容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形成了航母電磁兼容總體設計和驗證體系,為後續海軍重點型號艦船的研製工作奠定了技術基礎。


潛心鑽研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正式交付入列海軍,舉國歡慶。王碩威無暇享受勝利的喜悅,又緊張投入到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研製工作中,此時的他擔任總體副總設計師和產品組組長。



遼寧號航空母艦(圖片來自網路)


在試驗現場,王碩威總是穿著一身駐廠服,腳踏一雙勞保鞋,留著板寸頭,格外利索幹練。同事們打趣他的髮型「兩鬢比頭頂短」,標準的「小鮮肉」同款。他笑著說:「每次專門要求(兩邊鬢角)理短點,這樣別人就看不出不停冒出的白頭髮了。」


在「遼寧艦」航行試驗期間,為了節省試航試驗時間和保證良好試驗環境,王碩威負責的電磁兼容試驗項目,選擇在晚上10點到次日凌晨5點進行。每到夜深人靜時,王碩威就帶領團隊來到甲板上爭分奪秒地開始試驗。


冬季海灣的深夜,甲板上寒風凌厲,人只要待上半小時就渾身凍透。王碩威和團隊為了精確掌握第一手試驗數據,準確判斷試驗結論,在甲板上一干就是一整夜,天亮了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艙內進行數據分析。就這樣連續兩個月爭分奪秒的工作,王碩威和團隊取得了寶貴的全船電磁環境分布。


王碩威:


「很多前輩一輩子只能經歷一到兩個型號產品的研製過程,而我們這批年輕人,剛走出校園就獲得了歷史性的機遇,能夠施展才華、嶄露頭角,這離不開國家為青年艦船人提供的廣闊舞台,這是時代選擇了我們,賦予了我們無比光榮的歷史使命!」



如今,在七〇一所,艦船設計青年已成為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和生力軍,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超過75%,平均年齡不到37歲,這批年輕人敢想敢拼敢創新,大力協同、集智攻關,敢啃難題硬項目,一批年富力強的高學歷、高層次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在推動海軍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參考 的精彩文章:

余華對話弗蘭納根:為平凡立傳
那些無人認領的「納粹寶藏」

TAG: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