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玥齋:書學院《明水拓本瘞鶴銘》 汪士鋐舊藏本 高清版

寶玥齋:書學院《明水拓本瘞鶴銘》 汪士鋐舊藏本 高清版

《瘞鶴銘》,大字摩崖,南梁天監十三年刻,署名為「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正書。」這裡一篇哀悼家鶴的紀念文章,內容雖不足道,而其書法藝術誠然可貴。此銘究竟是何人所書?歷來就有爭議。宋人黃長睿考證它為梁代陶宏景所書。

陶宏景隸書、行書均佳,當時他已解官歸隱道教聖地鎮江茅山華陽洞,故認為屬於他的墨跡。另一說,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他生平極愛養鶴,在家門口有「鵝池」。他常以池水洗筆,以鶴的優美舞姿來豐富他的書法。傳說此銘是王羲之悼念他死去的兩隻仙鶴而作。還有以為唐代王瓚、顧況所作,但均無確據、由於書法絕妙,後被人鐫刻在鎮江焦山後山的岩石上,因被雷轟崩而墜江中。至宋代淳熙年間(1174一1189)石碑露出水面,有人將它從江中撈起,仍在原處豎立起來,許多人前來觀摩摹拓,有的甚至鑿幾字帶走,學者們也來研究它,因而遠近聞名。不意數十年後,其碑又墜入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鎮江知府陳鵬年募工再度從江中撈出,粘合為一,僅存殘字九十餘個,移置焦山觀音庵。現在,在寶墨軒仍有《重立瘞鶴銘碑記》,碑記文中說到:「蓋茲銘在焦山著稱,殆千有餘年,沒於江者又七百年。」敘述了這段經過。

碑文存字雖少而氣勢宏逸,神態飛動,讀之令人回味無窮。用筆撐挺勁健,圓筆藏鋒,體法從篆隸中變化而來。結體寬博舒展,上下相銜,如仙鶴低舞,儀態大方,飄然欲仙,字如其名,表裡一致,堪稱書法傑作。北宋黃庭堅認為「大字無過《瘞鶴銘》」、「其勝乃不可貌」,譽之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則推崇其「筆法之妙,書家冠冕」。此碑之所以被推崇,因其為南朝時代書法氣韻,特別是篆書的中鋒用筆的滲入;加之風雨剝蝕的效果,還增強了線條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韻味。此碑的拓本及字帖久傳國際,名震海內外,是研究書法藝術之代表。它既是成熟的楷書,而又可從中領會楷書發展過程中之篆、隸筆勢遺蹤發展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日本書學院出版部昭和55年(1980)發行《明水拓本瘞鶴銘》,清汪士鋐舊藏明拓五十三字本,文中「華陽真逸」尚存、 「紀」字損半、「也」字完好,後有何焯、毛意香、楊龍石、何紹基、何維朴、羅振玉題記。此本應翻自博文堂1913年珂羅版印本,然跋文有縮印,博文堂本另有一種題籤為『鶴名、汪退谷舊藏華陽真逸未損本』,同為羅振玉書寫,原拓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以下為全本高清圖:

感謝您關注寶玥齋微信公眾號!

如果喜歡,請點擊微信右上角分享給您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玥齋 的精彩文章:

TAG:寶玥齋 |